综合分析能力是公职面试中的重点测评要素,具体的考查内容多为两大类,一类是时政热点类,比如社会时事、政府的做法;另一类是哲理类,比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哲理故事、原理效应等。考查综合分析的意图在于判断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所以应对综合分析有哪些策略,教育就这个题型具体来跟大家聊一聊。
分析问题的角度有很多,比如背景、原因、影响、意义、问题、举措等,但是针对不同的问题,分析角度也要灵活运用。比如谈对于躺平青年的理解,可以结合自身经历现状以及为什么会躺平,其次是躺平青年是否存在积极意义或者消极影响,最后可以提出相应建议如何让躺平青年站起来,不要一躺不起。当然角度的运用要灵活,目标是角度多元化,哪个角度会分析就多分析一些,哪个角度不会分析就可以弱化甚至不分析,视自己的能力而定。
分析问题要有深度,就是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而是可以结合国家大政方针等,让答题有深度。例如与农村相关的比如开展村晚、村BA,不只是给群众带来精神文化活动,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更是从文化角度的一种传承和弘扬,从文化振兴的角度来深入到乡村振兴。再例如年轻人躺平,不只是给自身、家庭带来的影响,年轻人躺平对于国家的人才储备、社会发展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分析问题需要站在社会、国家的角度让内容更加深刻。
逻辑清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容逻辑清晰,分析问题的角度不要糅杂,原因中有影响,影响中有对策,层次感不强,考官听着也会很乱。另一方面是形式逻辑清晰,使用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等逻辑词,使答题条理更清晰,考官能抓住考生的答题重点。
考生在答题中在不同角度之间的过渡会有很多套路化情况,比如出现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点原因、产生的消极影响有以下几点、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等,这种表述不是很灵活,给考官的印象不好,可以自然一点,例如这个问题的背后反映出……,这个情况一方面促进了……,另一方面带动了……,才不会让考官感觉模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