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从某漏洞响应平台上收录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平台已知漏洞就可导致23.6亿条隐私信息泄露,包括个人隐私信息、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商业机密信息等。导致大量数据泄露的最主要来源是:互联网网站、游戏以及录入了大量身份信息的政府系统。根据公开信息,2011年至今,已有11.27亿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
“这个数据意味着,我们几乎每一个上网的人,自己的信息都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窃取甚至利用。”
【热点分析】
个人信息泄露信息安全体系不健全,必将影响数字中国的建设进程,这和用户数据背后巨大利益的驱动、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密切相关(点明本质)。
非法交易、泄露个人信息等违规行为屡见报端,由此产生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甚至是经济诈骗时有发生……这些不仅严重侵犯用户的合法权益,更给互联网安全埋下了风险隐患(分析危害)。
究其原因,是用户数据背后巨大利益的驱动、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同时,监管、惩戒机制不健全也导致违法现象猖獗。数据泄露也面临着治理难题,首先,用户举证成本过高、维权困难,另外,原则性的规定尚未触及数据保护的微观层面,政策的模糊地带给了相关平台可乘之机(分析原因)。
因此,要真正杜绝此类社会现象,还需要多方发力、共同协作。
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应该联合开展个人信息泄露的专项治理。多部门联动发力,加大治理力度,彰显管理部门保护数据安全的决心,才能破除行业顽疾(提出对策)。从行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需要建立完善网络数据安全的标准体系,明确哪些信息采集是必要的?收集之后如何管理?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有无应急处置机制?下大气力解决好这些关键环节,才能推动数据安全治理迈向制度化、规范化(提出对策)。
实现建设数字中国这一伟大目标,既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也要形成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坚持维护数据安全与促进数据开放利用并重,才能让老百姓在数字时代有更大的获得感、安全感(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