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近日,“跳绳班”火上热搜,在不少城市报名火爆,课程价格也是居高不下。据报道“一对多”的大课得200元一节,“一对一”则能飙涨到2000元。虽然大家对泛滥的各色培训班早已见怪不怪,但“跳绳班”如此之火、如此之贵还是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引发众多热议。毕竟在大众眼里跳绳难度较低,何至于像如今这般俨然成了一项需要花钱精修的技能。究其原因,自2014年教育部修订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其中跳绳成为了小学体测贯穿六年的考察项目,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加分项目。如此,“1分钟跳绳”成了一些家长眼中的必争之地。以一年级为例,“国标”及格要求是17个,男女生满分标准分别为109个和117个,此外每多跳2个还可额外获得1分。尽管及格线并不苛刻,可在家长看来,及格远远不够,甚至跳到满分也就马马虎虎,拿到加分才最好不过……层层加码之下,本为提升体质的运动项目,被牢牢套上了应试比拼的枷锁。(来源:北京日报)
【热点模拟考场】
近日,跳绳培训班在不少城市十分火爆,刷新大众认知。“1分钟跳绳”作为小学体测考察项目之一,原本达到及格十分容易。但为了加码争分,本为提升体质的运动项目,被牢牢套上了应试比拼的枷锁。对此,你怎么看?
【热点分析】
对于跳绳培训班的争议,许多人首先不解的地方在于,为什么火的是它?毕竟,在不少人的认识里,跳绳是最简单的运动,还有这么多人要花钱学?毋庸置疑,“跳绳班”的火爆在某种程度上凸显出当前的“教育焦虑”。为了培养孩子特长、给评优加分,出于超前或追赶的目的,不少家长给孩子报了各色培训班,企图借此解决一切问题。抛除培训班本身带来技能增长等的正向意义来看,如此“考试-报班”的教育逻辑仍然值得大众反思的。
跳绳本是一项具有很好健身效果的运动,同时它简便易行,没有太多的场地、器材限制,安全性也高。但是,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同,能掌握该项运动的程度也不同。如果只是以某种僵化的标准去塑造孩子,反而容易脱离成长规律拔苗助长。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此,我认为需要加强市场引导,避免因“教育过度”、“焦虑过度”而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首先,注重对家长的引导。可以借助现下大众媒体或自媒体,就合理培养孩子特长、发掘孩子兴趣等进行合理的宣传和引导。引导家长不要被焦虑情绪绑架,最好还是以孩子自身的意愿、接受能力和兴趣为基础,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培养,不迷信、依赖课外培训课程。多增加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时间,亲自阅读和陪伴,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其次,加强对于培训市场的管理和监督。跳绳运动也是一项考验技能的运动,这也是其有着现实需求而火爆的原因,应该对跳绳培训加以引导,而非盲目打击。严格制定一系列标准,不断引导市场培训优化培训内容和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技能培养需求。
最后,学校教育加大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毕竟体育测试最大的初衷是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好的体质,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的运动中锻炼体魄,启迪心灵,做一个快乐健康的学生。那么学校教育就需紧抓教育本质,适度增强对体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而非为了应试减少体育课程等。
总之,每一个孩童的生长都有其不同的生长规律,而对于其人生的发展也并非一蹴而就。在这场成长的旅途中,家长和孩子都应该注重去感受沿途的风景。而非狭隘的定义成功,导致陷入教育焦虑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