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试答题的过程中,无论是综合分析中的时政类,或是哲理类,还是专门测查对策建议类的题型,都需要我们给出对策建议。但是,在提出对策建议的过程中,很多考生容易出现些许问题,例如“假大空”、“喊口号”,说到底就是对策不具有可操作性,下面我们就从问题切入,与大家分享提出对策的技巧,帮助大家提升对策建议的质量。
【例题1】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然而现在有些年轻基层干部待在基层却不干实事,甚至不走到基层一线去,出现“出身农民不识乡亲”、“身在基层不知农事”、“名在人不在”和“身在心不在”现象,对于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存在问题】
题目重点强调了当前基层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分析这个现象。那么很显然,最后一定要根据分析出来的问题提出对策予以解决。可是在解决措施上,考生经常会出对策喊口号、假大空、可操作性差这个问题。
比如考生这样作答:
1.“第一,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常言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基层干部要加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牢固树立为民情怀,成为一名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合格党员。”
2.“第二,要加强能力建设。能力是衡量基层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只有拥有过强的能力水平,才能作用于基层、服务于基层,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干部的履职水平,让干部学会作为、善于作为。”
【分析问题】
两个答案都清晰地说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第一个从思想,第二个从能力,毋庸置疑。但是问题出现在内容的展开上,两个对策都没有具体阐述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加强能力建设,都在大谈特谈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又为什么要加强能力建设,很显然作为对策措施太空,并且作为听者,面对这样的解决措施,根本无力执行,缺乏操作性。这是很多考生会在考场上出现的问题。
【解决问题】
其实想解决缺乏操作性的问题很简单,就是我们可以在提出对策建议的时候把“操作”加上。例如:以“主旨句。手段+内容+效果+目的”的结构呈现。这样的完整结构就可以很清晰地体现可操作性。
例如:
1.“第一,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主旨句)。常言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名人名言)。为了更好地加强基层干部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目的),单位可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党性教育和中共党史教育(内容),定期谈话(手段),及时端正人生“靶向”、校准事业“准星”,牢固树立为民情怀(效果)。”
2.“第二,要加强能力建设(主旨句)。”通过技能培训、轮岗锻炼、以老带新、经验交流等方式(手段),加强干部能力素质培训(内容),进一步提升干部的履职水平,让干部学会作为、善于作为(效果)。
可以看出形式并不固定和唯一,只要你在作答内容中,体现手段或者体现内容,就会让我们的对策措施,远离喊口号,更加脚踏实地。至于目的要不要说,效果用不用带,可以根据考生自身的表达习惯和积累等因素决定。最后,希望各位考生可以掌握这个简单的方式,并且运用到答题之中,让对策建议更加“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