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渔期是指政府规定的禁止或者是限制捕捞海内动物的活动的期间。其目的是保护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或繁殖,保证鱼类资源得以不断恢复和发展。但是,就在2019年年初,何某、孙某在长江水域非法电捕鱼;2019年3月,重庆市潼南区区渔政管理站与小渡派出所开展禁渔期联合执法检查时,在高坎电站大坝下琼江河水域成功查获一起禁渔期电捕鱼案;2019年4月,汉江郧西县河夹镇坪沟村河段有3条电捕鱼船在禁渔期进行电打鱼……禁渔,为何屡禁不止,而这些案例的出现无不反映了我们当前的社会问题。对于这样的热点,在面试考试中,往往容易以社会现象类题目来对大家做考查。今天我们就该热点话题的答题思路给大家做一个梳理。
对于社会现象类题目,首先需要区分的是这种社会现象属于积极类、消极类还是辩证类。通过对案例的把握,该社会现象可以定性为消极类的社会现象,即会对社会产生不好影响的社会事件。对于消极类的社会现象题,答题思路一般为:一、背景陈述、这样的现象(行为)起到了多坏的影响、定性;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行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三、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四、收尾。
一、背景陈述+影响+定性
禁渔期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对水生生物进行保护,保障其繁衍,维持生物的多样性。(背景陈述)而禁渔期对水生生物进行捕捞,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繁衍,不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所以,对于禁渔期违法捕捞的行为,必须以高压态势进行打击。(定性)
二、出现的原因
这一部分,需要考生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在结合对所报考岗位的认识已经所在地区的特殊情况进行作答。这一部分往往是做该题的关键,因为原因选择之后,措施主要针对原因展开。对于该题而言,之所以出现违法捕捞,在作答时可以从不同主体出发来分析原因,一方面能够使答案更有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答案的要素更为全面。
之所以出现违法捕捞的行为,我觉得与个人的价值取向(违法者)、执法的打压强度(执法部门)、政策的宣传力度(执法部门)、社会的价值认同(民众)有关。
上述原因是我们给各位同学找的几个点,各位同学在作答时,可以根据面试时的时长来进行适当的扩充。
三、采取的措施
该部分相对而言较为简单,各位同学针对找出的原因进行分析即可,在实操过程中,一般运用两到三次后便可熟练掌握。
对捕捞者进行思想教育,让其从本质上认识到该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继续加强禁渔宣传,加大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的力度,以持续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捕捞行为,切实保护好我区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公众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性,提升监督意识,拓宽监督渠道。
四、结尾
在面试中,结尾若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便不要过于赘述,简单总结即可。
禁渔期进行捕捞,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和地区,更是整个流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因此,将“禁”落到到位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