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的前四个阶段:
一、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接受的方面,履行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换言之,父母必须具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但仍然必须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在这个阶段,如果儿童形成的自主性超过羞怯与疑虑,就会形成意志这一美德。
二、学前期——主动对内疚
在这个阶段,儿童检验了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找到哪些是属于许可的范围,而哪些又是不许可的。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儿童就会以一种健康的独创性意识离开这个阶段;如果父母讥笑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那儿童就会以缺乏自信心离开这一阶段。由于缺乏自主性,当他们在考虑种种行为时总是易于产生内疚感,所以他们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隘的圈子里。
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获得的自主性胜过内疚,就会形成目的这一美德。
三、学龄期——勤奋对自卑
在这一阶段,儿童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以及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具备的专业技巧。儿童在这一阶段所学的最重要的课程是——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在这门课程中,儿童可以获得一种为他在社会中满怀信心地同别人一起寻求各种劳动职业做准备的勤奋感。如果儿童没有形成这种勤奋感,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引起他们对成为社会有用成员的能力丧失信心的自卑感。
如果儿童获得的勤奋感胜过自卑感,他们就会以能力这一美德离开这个阶段。能力是由于爱的关注与鼓励而形成的。自卑感是由于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的嘲笑或漠不关心造成的。
四、青年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在这个阶段,儿童必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自己及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他们这样做,他们就获得了一种同一性,长大成人了。获得个人的同一性就标志着这个发展阶段取得了满意的结局。一类知识,一个选择。这就是同一性。知识不必很深奥或广博,但要关乎社会和自我,正好为人生选择的角色所用。
如果年轻人不以同一性离开这个阶段,那我们就会以角色混乱或者会以消极的同一性离开这个阶段。角色混乱是以不能选择生活角色为特征的,这样就无限制地延长了心理的合法延续期,或者说仅仅应诺了一些很快就抛弃的口头许愿。消极同一性是告诫儿童不要学习不良行为。
如果青年人在这个阶段中获得积极的同一性而不是角色混乱或消极的同一性,他们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