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 全国

高中地理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考题:《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4-05-15 15:36     浏览量:44

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地理知识并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准确描述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示意图,提高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难点】

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初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如下:

地图法、小组合作法、情境创设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下面我将重点阐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五大环节:新课导入、探究新知、学以致用、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环节一:导入新课

采用故事引入法,通过讲述二战期间,日本通过释放氢气球炸弹袭击美国的故事,并提问:这些氢气球炸弹是怎么样漂洋过海从日本到达美国的?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的讲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单圈环流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第一段内容,归纳出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请学生画热力环流的模式图,进一步明确,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让学生思考:就全球范围来看,是否能形成热力环流?引入活动题,让学生分析:

2.假设条件:(1)地表是均匀的;(2)地球静止不动;(3)太阳直射赤道。

结论:赤道、两极受热不均→热力环流→在赤道和极地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

(二)三圈环流

在实际情况下(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1)点明假设的是理想状态,让学生思考分析:在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单圈环流无法维持”(通过在地球仪上的演示分析,训练学生对前一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并进一步分析得出“三圈环流”的模式图。

结论:赤道、两极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2)知识拓展,提出问题:

设问1: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

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又有何差异?

设问2: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与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相同吗?

(3)绘图训练:

结合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由学生绘制全球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分布图,分析归纳分布规律(高低压相间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启发引导】让学生画出“三圈环流”的侧视图,明确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空间转化

 

能力,检验其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并为下面介绍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做准备。

3.否定其中假设条件: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地表热量收支的改变→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

作周期性季节移动→同一地区不同季节天气与气候不同

让学生在侧视图上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导学生归纳各纬度的热量随季节的变化总结规律:气压带风带也会随直射点南北移动、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师生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从而掌握这一点知识。

环节三:巩固拓展

解决课前悬疑:氢气球炸弹是怎么漂洋过海,从日本到达美国的?

通过前面的讲解学生容易理解是盛行西风的影响。

教师鼓励学生能够提升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知识的方式进行,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也可以让我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它们的学习反馈。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作业:让学生课下思考各气压带风带的物理性质。

【设计意图】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