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聊”、“没意思”、“讨厌”等词语经常被中小学生所提及,部分家长也经常反映自己的孩子对许多事情不感兴趣,经常把无聊挂在嘴边,不去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可见,现阶段中小学生的无聊情绪已经蔓延开来,且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引起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关注。那么,在教资结构化面试中,命题人也会以此作为素材命制题目,旨在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此话题为大家作详细的介绍,以供考生参考。
一、中小学生“无聊”问题产生的危害
1.出现认知偏差
在无聊状态下学生会活在自己的主观意识里,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主观认为自己可以做好一件事,但最终事情的结果和自己事先预想的相背离,最终导致认知方面出现偏差。
2.危害生理健康
无聊会让人感到乏力,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时间规划不规律,闲暇时间利用不起来,产生惰性,这无疑不利于中小学生的成长。
3.学习兴趣减退
一方面,对知识和课堂感到无聊,从而不愿意主动去学习和完成作业。另一方面,对老师不感兴趣,产生厌学或者想逃课的心理,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二、中小学生“无聊”问题的调适对策
1.家庭方面
家长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一切都代替孩子处理好,使孩子不需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这样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就会不知所措,最终选择逃避。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去做一些事情。父母应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等。
2.学校方面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学习。但是,学校肩负培养人才的重任,其教学管理工作应该趋于科学,管理制度也应落到实处。老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一些潜在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和家长对接、说明学生的情况,让孩子更好的成长。针对“无聊”较严重的学生,可以开展心理辅导,及时帮助他们疏导解决心理上问题,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问题。
综上所述,考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可以借鉴上面的内容,灵活调整,从而丰富自己的作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