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 全国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考题:《静物之美》

发布时间:2024-05-08 19:23     浏览量:31

教师引导:这三幅作品表现的都是静物的题材,画面表现了果篮、土豆、萝卜以及花瓶,画家通过一些造型手法以及色彩的运用表现出不同静物的独特美感。那么,如果抛开色彩,单纯地运用黑白色当作塑造物体的手段,能够表现出不一样的静物之美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独特方式下展现的《静物之美》。

环节二:描述分析

1.明暗的层次

展示彩色照片《果篮》以及对应的黑白照片,请学生细心观察,提出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一个明丽,一个质朴)

(2)黑白照片是如何表现出静物的?(通过黑、白、灰的层次变化)

(3)找一找照片当中哪些地方层次深,哪些地方层次浅?(高光比较浅,暗部比较深)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暗是表现静物的重要手段。每个物体的固有色和它们在光照下的明暗程度都不相同。物体的明暗效果可以通过明暗不同的黑、白、灰来表现。一般来说,物体本身颜色深的会比颜色浅的要暗一点,一个物体的亮面要比暗面亮一点,高光是最亮的部分。

2.明暗的表现

展示素描作品莫兰迪的《静物》和布拉沃的《白玫瑰》,请学生比较观察,并提出问题:

(1)这两幅都是素描作品,两件作品相比哪一个作品的静物更加突出?(莫兰迪的《静物》)

(2)尝试着从线条的角度探究主体物凸显的原因是什么?(背景用密的线条表现,静物用疏的线条表现,因此深浅变化比较突出)

(3)布拉沃的《白玫瑰》中的用线与它有什么不一样?(更加细腻,变化微妙)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莫兰迪用画阴影线的方法表现出不同的色调。作品中的浅色调是用一系列短而平行的线表现出来的。深色调则是在原来的线条上加上与之垂直的一系列线条。所以,它的明暗对比更加强烈,白色物体的质感以及画面的空间感也都很到位。而布拉沃的《白玫瑰》手法细腻,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深浅以及疏密的微妙变化,使得作品更加逼真。玻璃杯的光感通过细致的线条排列表现得也尤为突出。

3.构图形式

请学生4人一组,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物品尝试摆一组静物,交流讨论:哪一组的静物摆放看起来最舒服?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引导:不同的静物的摆放方式也是有讲究的,不能随意摆放,那样会显得杂乱无章。常见的构图形式有S形构图、梯形构图、三角形构图。三角形构图比较稳定,梯形构图画面比较饱满,而S形构图画面会更加动感。所以,在构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构图形式。

环节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文具用品为例,示范并讲解素描的创作方法:

1.起稿构图,勾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三角形构图,主体物是书包,旁边散落一些书本、文具盒、铅笔、尺子、橡皮);

2.深入造型,以不同粗细、深浅的线,表现空间、虚实及物象的质感(书包用弯曲的长线条表现,用层次变化丰富的黑白灰关系表现书包的质感,书包前面的铅笔用果断的直线去表现,后面的书本用疏且浅的直线概括,增强画面空间感);

3.调整细节,完成作品。

环节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重新摆放静物,并各自创作一幅明暗关系明确的静物作品。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造型、线条的深浅、疏密关系。

3.完成作品后举办“静物”展览会,请学生自愿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4.其他同学从物体的质感、画面的空间感及光影效果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苹果与花瓶》:画面简洁,表现的是一个花瓶和两个苹果。用块面关系以及线条的深浅、疏密关系表现物体的明暗,对比突出,物体的质感以及光感表现到位,但是空间感较弱。)

环节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画家们大都是以物写情,通过对静物的描绘反映生活及时代特征,有些静物画并不像画面上所呈现的那么简单,而是通过这些静物隐含某些寓意及象征。因此,我们在读画的时候,更应该通过这些简单的静物画作品,深深地感悟到平凡的物品自身的内涵,而这种内涵关键在于发现。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留心观察生活,去发现更多的美。

2.课后尝试用摄影的方式记录生活中的静物之美。

四、板书设计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