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有效引导,提高其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疏通文意,体会山川自然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清高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知识,体会山川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清高情怀。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我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并设计了如下的导入语:上节课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谁能给大家说一下题目该如何理解呢?(答:回复;书: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用于陈情记事的。《答谢中书书》指的是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书信。)那今天我们就走进这封书信,看看这封书信写了什么吧。【板书:答谢中书书】这样的导入不仅能够掌握学生的课下预习情况,学生也能够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在整体感知环节,我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理解文本。
首先我会范读文本,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接着指名读,并引导学生圈画和借助课下注释理解难理解的文言词汇,并借助多媒体呈现和讲解重点的文言知识。比如实,确实;俱,都;与(yù):参与,强化学生文言知识积累的意识,最后请学生学生默读文本,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思考:这封书信主要写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初步总结出文章写了山川之美。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请同学们以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一问题,作者描写了哪些山川的美景呢?【板书:美】。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学生能够找到“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水相映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等句子,我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对美景的体现,并进行相应的总结,作者描写了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交替之美,动静相称之美。【板书: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交替之美,动静相称之美。】体会其美景,不能脱离其文本,在品析中提高其诗文鉴赏能力。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我的问题是:谈谈你如何理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比较容易答出这句话的意思为“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我会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深层意蕴:作者写的都是常见之景,但是语言清丽,而且说了自己能够发现它的神奇之处,表现了作者深得山水之乐的喜悦之情和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四)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环节设计为:画一画文中呈现的美景;再次有感情地诵读文本。
(五)小结作业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我的作业设计为:将文中的美景用现代文写一写,字数:三百字左右;要求:文从字顺,有意蕴之美。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