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 全国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考题:《在银色的月光下》

发布时间:2024-04-23 15:46     浏览量:23

教师招聘考试又称教师入编考试,是由地区教育局或人事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上岗考试。即具有从事教育行业的能力后(即获得教师资格证),进行的竞争上岗考试。考试内容按地区的要求存在不同。教师招聘考试主要是以当地教育局组织的公考的聘用机制,教育局通过发布招聘简章(一般是地区教育网或人事人才网)包括笔试——面试——考核——录用——签约等一般程序。教师招聘考试的面试一般在笔试之后一月左右进行,由于全国各地并无具体的统一要求,所以最终要依照各地的具体公告为准。

笔试各科成绩均合格者才能进入面试。教师招聘面试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统一划定笔试成绩合格线,而是按照笔试总成绩从高分至低分,一般以拟招聘数1:3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教师招聘考试的面试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说课或试讲;另一部分为答辩。

面试,是一种经过组织者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考官对考生的基本教学能力的展现与面对面的问答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考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有关素质的一种考试活动。

二、面试的基本流程

集合——抽号——侯考——抽题——备课——进考场试讲——(可能:答辩)——(可能:技能测试)——退场

1.集合

考生一般需要在指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报到,考试工作人员要核对考生身份证件、面试准考证和面试通知等相关证件。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各地面试集合的时间都比较早,一般都在早上7:30分之前,甚至更早,所以考试要提前关注交通信息,或者住在考场旁边的宾馆,以防万一。一般在规定时间15分钟后就不允许考生再进入考场。

2.抽签

抽签是确定考试参加考试的顺序。注意,考生需要严格按抽签顺序、规定时间进行准备和面试,面试顺序一经确定,不得更改。若不服从考评组安排,擅自离开面试考场者,视为自动放弃面试资格。

3.侯考

考生抽签完毕后进入候考区准备考试,考试未结束不许随便离开,由考场工作人员监督。翻阅自己所带的教材等资料,但不准高声喧哗,等待到自己进入备考室备课。

4.抽题

面试人员在面试前,要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到指定地点做试讲考核前的准备,抽题的方式因地而异,有在教材上抽题,有在电脑上选择,也有抽题纸等。所抽课题一般都是招考本地学校所用教材。

5.备课

在现场作准备时,指定教材一般已由考试组织者事先准备好(注意留心公告,也可能要求考生自行携带教材),考生不准携带任何相关资料进入备考室。考生根据指定教材、针对事先抽取的课题写教案。准备时间一般为30分钟-60分钟之间,30分钟比较常见。由于时间比较短,因此,备课过程中,要注意时间分配,尤其是在备课时间很短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备课内容的完整性,再考虑内容的创新性。

6.考试(试讲或者说课)

按照顺序,轮到某考生入场时,引导员将到备考室宣布:“请××号考生入场”。考生随同引导员到达考场门口,一般考场门是敞开的,考生可以直接进入,不必敲门,如门是关着的,考生需要敲门并获得考场内考官允许后方可以进入。试讲的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之间,面试开始时考官会记时,规定时间结束前1—2分钟考官一般会举牌提示考生注意时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备考的稿子一般是都是允许拿进考场的,考试中也可以作为提示偶尔看一下稿子,但稿子在退场后一般都要上交,不能带出考场。

7.答辩

在答辩时,依据现场情况的不同,有“坐答”和“站答”两种形式。“坐答”即得到考官“请坐”的指令后,考生可以落座,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站答”即站立回答,往往站在指定位置回答考官提问。

8.退场

所有考试流程结束后,考生会要求考生退场,考生可以说礼貌用语如“谢谢各位考官”。平稳退场。

9.成绩

考官将各自对该考生的评分表交给计分员,核算分数。核算完毕,交给监督员审核。审核完毕后,由工作人员记录在案。公布成绩有两种情况:一是面试结束后,工作人员核算完分数,当场宣布面试成绩。等所有面试结束后,将笔试与面试的综合成绩公布并确定拟聘人员。二是面试结束后考生回家等待,将网站公布面试成绩、总成绩、排名以及入围和体检名单。

【特别注意】考场违规

(1)考生不能自报姓名,如在考场内自报姓名,考生会被当场取消面试资格。

(2)考生应试时只能告本人抽签顺序号,不得以任何方式向评委透露或暗示本人的姓名等信息。

三、考场环境

面试一般都是以中小学的教室作为考场,教师内考生考试位置在讲台上或讲桌后。在考生前方4、5米距离是一排考官席位,桌上有主考官和考官的标牌,主考官一般坐在最中间。两边有时还有记分、监督等辅助工作人员。考官人数一般是7人左右。

关于考官的组成结构,并不像多数考生想象的都是学科专业老师,其实学科专业老师只占小部分。考官一般由下列人员构成:学科骨干老师、学校相关领导、教育局相关人员、纪委监察部门人员。

考生进场后建议最好先站在讲桌侧面或前面说基本的礼貌问候语和开场语,正式试讲时再到讲桌后。

第二节 面试礼仪

一、仪容仪表

1.服装

一般而言,面试官评判面试者服装的标准是:协调中显示着人的气质与风度;稳重中透露出人的可信赖程度;独特中彰显着人的个性。传统中带着流行,流行中带着传统。

服饰的最高境界是自然协调。如果衣着与自己的个性、品味不协调的话,就很难与面试的气氛相一致。面试着装是要郑重一些,但也不必为此而改变你在日常中一贯的形象,大可不必为了面试而开创自己的一个新记录。要学会从过去你的无数形象中选择与面试相匹配的服装。要相信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身旁众多“参谋”的审美能力。

女士:服装最好能体现青年人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再带有点职业化的感觉。忌穿无袖的衣服,脚上穿皮鞋,只要不影响整体美观就行,但注意不要穿走路太响的皮鞋。根据服装搭配要求或个人习惯决定采用合适的发型。化淡妆,不仅凸显自我,而且是对评委的尊重。

男士:提前一周理发,夏天穿浅色短袖、深色长裤。衣服颜色最好是纯色,不要太过花哨,不要穿走路太响的皮鞋。身上除手表外,不要带任何饰品。

评委已经不太认可穿着过于死板严肃的考试,评委对于穿着颜色较为靓丽的学生富有好感。所以,建议考生穿着质感较强的衣服为首选,不建议穿雪纺和无袖,特别是无袖是明令禁止的。考生要引起重视。

2.妆容

除了穿着得体的外饰,端正严肃、整洁干净、自然的妆容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其中男生要注意头发和面部要干净整洁,尤其是有的男生爱出油,一定要提前处理干净,否则在考官的印象分中我们会很吃亏;女生应当注意适合自己的发型,可以烫发但不要夸张,不要太过另类或者漂染多种颜色,同时建议女生化淡妆,一方面让我们的脸色看起来更好些,更有自信,同时也是对考官对考场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只是面试时不适宜喷香水。

总之,服装和妆容都是依靠外在的修饰提升面试者的形象,但归根结底,良好的“精气神”才能更好地彰显面试者的仪容仪表。带着饱满的激情与热情、朝气蓬勃的精神,才能让你的外在形象打动考官。

二、仪态

基本原则是端正,精神焕发,给评委清新振奋的感觉。

1.站姿

具体而言,站姿上要直立,头略抬起,不要懒散,手臂环抱,将两手插入口袋。应给人一种自信,轻松的感觉。整体来说就是遵循一句老话: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2.步态

步态也就走姿。面试时进场和退场必然会涉及到这一问题,虽然走路对正常人都不是问题,但是在考场的紧张环境下,还是要注意一些问题。在行走时,要做到既优雅稳重,又要保持正确的节奏,以体现出动态的美感。

步态要求:男性步伐矫健、稳重、刚毅、洒脱,具有阳刚之美,步伐频率每分钟约100步;女性步伐轻盈、柔软、玲珑、娴淑,具有阴柔美,步伐频率每分钟约90步。脚步要干净利索,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可拖泥带水,也不可重如马达声。步幅(前后脚之间的距离)男性约35厘米,女性约30厘米。当然,女性的步幅跟服装与鞋也有一定关系。例如女士穿裙装(西服裙)和高跟鞋时,步幅就宜小些;穿长裤时,可走出较大而快的步子,流露出潇洒和轻便的姿态。行走时,切忌摇头、晃肩、扭臀、八字脚;不能低头看地,也不能两脚拖地,不可把手插在衣兜内,尤其不要插在裤袋里,也不要插腰或倒背着手;走路眼睛平视前方,不要左顾右盼,不要回头张望,不要老是盯住别人乱打量,更不要一边走路,一边指指点点地对别人评头论足。

三、微笑

在社会交往中,微笑是迅速达到预期交流的“润滑剂”。微笑即是在脸上露出愉快的表情,是善良、友好、赞美的表示。在绝大多数社交场合中,微笑都是礼仪的基础。亲切、温馨的微笑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迅速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创造出交流与沟通的良好氛围。考场上面对考官展示出微笑,很容易让考官建立起对考生的好感。

微笑的时候应注意下列三个方面:

1.声情并茂。笑的时候,应当做到表里如一,令笑容与自己的举止、谈吐相辅相成,锦上添花。

2.气质优雅。真正的笑,应当发自内心,并出自善意。不仅要讲究笑得适时,而且要讲究笑时精神饱满、气质典雅,因为它能非常自然地反映着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3.表现和谐。在笑的时候,要使人们的眉、眼、鼻、口、齿以及面部肌肉和声音协调行动,让各个部位运用到位、不温不火,不至于顾此失彼,笑得勉强与做作。

总之,在面试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三个礼仪原则:一是作为考生要尊重考试;二是要努力展示自己职业化形象;三是自己的一举一动勿让评委烦。

四、目光与表情

1.眼神要灵活。

试讲时考生的目光要平视前方,注视主考官的方向,同时兼顾两边考官。眼神要富有感情。考生要努力避免如下表情:目光呆滞,毫无表情,集中精力背稿;目光集中在房间一点,或一个人身上;心情慌乱,六神无主,目光盯在天花板上或地面上,分散听众注意力;这些对考生是十分不利的。

2.面部表情要丰富。

试讲的表情主要是在自信的基础上展现出微笑,但也应当有变化。面部神经是敏锐的,内心的情感无不在面部迅速、真实地表现出来。在具体的面试中,考生的面部表情要灵敏、鲜明、真实、有分寸,这样,就可以做到情感与表情内外和谐、自然、真实。

五、鞠躬

鞠躬,即弯腰行礼,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郑重礼节。它不仅是我国的传统礼仪之一,也是很多国家常用的礼貌方式。在我国,鞠躬常用于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晚辈对长辈表达由衷的敬意,也常用于服务人员对宾客致意,或表演者、演讲者、领奖者对听众、观众表示尊敬和感谢。面试中,进场和退场时建议考生都面对考官行鞠躬礼,以示尊重。

行鞠躬礼时,应取立正姿势,双目注视受礼者,面带微笑,以腰部为轴,整个腰及肩部向前倾斜15度~30度,目光也随鞠躬自然下垂,表示一种谦恭的态度。鞠躬礼毕,直起身时,双目还应有礼貌地注视对方,使人感到是诚心诚意。

鞠躬时,切不可撇开两腿,随随便便弯一下腰或只往前探一下脑袋当作行礼。这是一种毫不在乎的表现,是对受礼者的不尊重。生活中常有一面鞠躬一面翻起眼睛看着对方的情况,这种方式非常不妥,应该避免。

男性在鞠躬时,双手要放在裤线稍前的地方,女性则将双手在身前轻轻搭在一起。

六、基本礼仪

1.面试开始之前,考生会有一定的等候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面试考生要听从考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切忌到处走动,更不能擅自到考场门窗前向考场内观望,或随意打听考试情况。考生之间的交谈也应尽可能地降低音量,避免影响他人应试或思考。

2.考生不能贸然闯入面试考场,要先敲门,得到考场管理人员的许可后方可进入。进入考场时不要先把头探进去张望,而应很自然地走进去。走进考场之后,背对主考官,将房门轻轻关上,然后稳步走进考场,转身面对考官。向考官微笑致意,并说“老师好”之类的问候语,在考官和你之间创造和谐的气氛。

3.面试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小动作。身体各部分的小动作往往令考官分心,甚至令其反感。比如:玩弄衣带、发辫,玩手指、抠指甲、抓头发、挠头皮、抠鼻孔,用脚踢踏地面,说话时用手掩着口等。站立时双脚对齐,脚尖分开的距离以不超过一脚为宜,不能叉的太开,不能把手插在裤袋里、交叉在胸前或叉腰。

4.考生在面试过程中应轻松自然、镇定自若,要始终面带笑容,谦恭和气,表现出热情、开朗、大方、乐观的精神状态。不要无缘无故皱眉头或毫无表情。不要直盯对方,也不要以眼瞟人、漫不经心,眼光宜落在面试考官的鼻子上端为佳,这样既保持了目光接触又避免了不礼貌的直盯。

5.开场、退场、答辩时都要真诚地注视着各位考官,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切不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哈欠连天、不停地看手表,否则面试考官会误认为你缺乏诚心和兴趣。要注意和考官的眼神交流,以便能准确地把握考官的思想感情。答辩时不要随便打断考官的问话,或者就某一个问题与考官发生争辩,除非有非常必要的原因和充分的理由。

6.声音大小适度,不可带有口头禅。面试时的言谈要有感染力,切忌面露谄媚、低声下气,不得出现市井街头常用的俗语,更不能油腔滑调,那样说话的考生是不可能被录取的。

7.在面试结束之前不能表现出浮躁不安、急欲离去的样子。面试结束后,应微笑,道谢,说声“再见”。如有板书,则需主动将黑板擦拭干净后方可离去,不要主动与考官握手道别。面试顺利时,不要喜出望外,拍手叫好。

8.如果在进入面试考场的时候,有考场工作人员接待你,在离去时也需要一并向他们致谢告辞。

第三节 试讲概述

一、什么是试讲

“试讲”是全国教师招聘考试面试的主要考试形式之一,“试讲”一词是普遍说法,但叫法不一,有的叫做“模拟课堂”、“教学情境模拟”,有的地方叫“无生上课”,有的地方叫“片段教学”等等,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具体信息要看各地面试公告。

“试讲”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通过口语、形体语言和各种教学技能与组织形式的展示而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考查的是教师的综合能力。

(注意:极个别地方有一种所谓“说课+试讲”的形式,一般是试讲前有2—5分钟时间对课程进行基本阐述,如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等这些内容。)

二、试讲的类型

1.真实试讲

即有生试讲,在教师面对真实存在的学生进行规定时间的讲课。

在真实试讲中,是把考生直接放入教室,面对真实学生进行试讲,同时,一般教室后排还会坐有评委。一般是一节课时,所以考生要注意课堂上节奏的把握。授课要有完整的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和作业这些完整的环节,逻辑清晰。对于考生来说,还要能够调控整个班级,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要善于应变。

2.模拟课堂

即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通过教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的讲课以这种方式,考察教师的教学技能及能力。

要注意模拟课堂是没有学生的,而且是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所以要注意知识点的把握。这里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模拟课堂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环境,考生可以预设学生的水平,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等。这需要考生在讲台上能够放得开。模拟课堂带有一定表演的性质。

3.片段教学

所谓片段/片断教学,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10或15分钟,以此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三、试讲的误区

1.教学目标泛化

2.无可操作的教学设计

3.忽视师生双边活动

5.把握不好教学时间

四、试讲的评分标准

与资格证面试类似,考官会依据打分表逐项进行评分。由于面试不是统一考试,各地的打分表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评分标准一般包含仪表仪态、语言表达、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

评价项目试讲评价要素

教材分析

(10分)1、专业知识把握准确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完整

3、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

教学方法

(20分)1、教学方法选择适用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2、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切实可行

4、教学手段的运用科学、合理

课堂教学设计

(50分)1、教学过程中教学步骤清晰、自然、逻辑性强

2、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

3、适时启发引导,重视学生参与

4、教学环节合理有效,如提问、设疑、演示、阅读等

5、课堂反馈针对想强,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

基本素养

(20分)1、普通话标准、流利,语言规范、简洁、逻辑性强,生动具有感召力

2、教态自然,仪表、举止大方、得当,有亲和力

3、板书或板画工整,有条理,对教和学有辅助作用

4、遵守时间(每超时1分钟扣1分)

第二章 试讲的技巧

第一节 导入技巧

一、导入含义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二、导入作用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3.复习相关知识,引向新的学习内容

4.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导入原则

导入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果。在设计导入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追求目的性和针对性

2.重视关联性和递进性

3.体现直观性和启发性

4.富有趣味性和艺术性

四、常见的导入方式

1.悬念导入

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丢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

【例】《杨修之死》:同学们,杨修聪明能干,是曹操一个得力的谋士,但曹操为什么要处死他呢?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疑点就会解开了。

【例】《孔乙己》:本文写于一九一八年冬,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四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2.温故导入

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一举多得,极有实用价值。

【例】《海底世界》: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过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赶海》这两篇课文,它们都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海边的美景。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有关海的文章,不过它描绘的可是海底奇异的景象,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3.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一个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课堂中来。

【例】《杨氏之子》:同学们,七十年代初,周总理到外国访问,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中国到现在为止,印发了多少人民币,这个问题明显带有多少挑衅意味,而我们的总理灵机一动回答他说:一共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l元、5角、2角、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通过这样一件小事,我们能够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如何?一起打开课本第十课《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4.歌曲导入

就是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作为导入的途径。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

【例】《背影》: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播放一段歌曲。歌曲听完了,歌曲中唱的是谁呢?对,是父亲。你们觉得歌曲中唱的父亲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有人说感动于父亲的伟大,正像歌中所唱的‘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我们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成年之后也感受到了自己父亲的不易,因此写了一篇回忆性散文《背影》,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先生的回忆一起去了解这位伟大的父亲吧。

5.图片导入

利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并以这些挂图作为导入工具,或者选用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名画作为导入手段。这种导入能迅速调集学生的注意。

【例】:略

6.诗文导入

利用诗词名篇或名人名言引入,生动活泼,知识性强,它充分利用诗、词、名言知识凝练、意境优美的特点,能顺利导入佳境,极具艺术魅力。

【例】《题西林壁》:同学们,三年级时,我们学过大诗人苏轼的一篇诗作《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大诗人的笔下,西湖美得自然又亲切,这样一位大诗人,他笔下的诗、词、文章均能流传千古,为人称颂。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名作——《题西林壁》。

【例】《春》: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吟诵它的诗句数不胜数。大家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的预习作业吗?请拿出你们的素材本,在小组内分享一下你搜集到的与春有关的诗句吧,现在开始。(学生分享)嗯,老师听到有人说春应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般绚烂多彩,春应如“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般生机盎然,还有人说春应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般声色兼备。是啊,每个人眼中的春都是不同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怎样的认识。

【例】《春望》:“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一句话,在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诗人艾青用鸟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而一千多年前,同样是在狼烟四起的年代,同样有位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今天,我们就穿过历史,回到唐朝,去感知诗人的痛与苦难。

7.实物导入

借助实物引入,简洁直观,易于为学生接受,并能增强真实感。这一方法在说明文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例】《景泰蓝的制作》: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件虽谈不上价值连城,但也十分名贵的手工艺品。这个貌似普通,个头不大的花瓶,至少也值几百元!为什么如此昂贵呢?因为它出身于“景泰蓝”这一名门贵族!也许有的同学要问:“‘景泰蓝’是什么?何以昂贵如此呢?”要搞明白这些问题,就请阅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

8.背景导入

简单介绍课文背景,这样的导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

【例】《将相和》:众所周知,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因此演绎了无数传奇的故事。我们今天要来学习一个名叫“将相和”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他六国进攻。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最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今天我们要学的“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板书‘将相和’)

9.游戏导入

上课之初,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高度集中,思维处于快速运转状态,这样必然会使课堂气氛热烈,并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

【例】《桂林山水》:课堂伊始,我会运用多媒体,出示几组名胜风景的图片,做竞猜地名游戏,激趣引出“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例】《变色龙》:对于许多人来说,无论他喜不喜欢语文,有一种文学体裁对他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这就是“小说”。同学们读过,听说过哪些小说呢?请你把它的名字写在答题板上,看谁写得又多,又快,又好。开始!(学生紧张的忙碌)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但是大家在题板上列出的小说全都是长篇小说。其实,在世界文学史上有许多短篇小说同样是光耀文坛的精品,一些短篇小说巨匠的经典之作更是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作品《变色龙》。

10.渲染导入

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优势,精心组织一段含义深刻、意味隽永、充满激情的语言,渲染气氛,捕捉学生的思维并加以引导。这种方法感情真挚而浓烈,极具吸引力。

【例】《听潮》:同学们,你们看过海吗?听到过有关海的故事吗?回忆一下你们在电影,电视,书刊报纸中看到的海的形象,列举一些词语来形容它的情状。(放手让学生说)

海,无边无际,辽阔壮美;神秘莫测,变化无常。有时它平静温柔,海鸥掠过水面,在海空之间盘旋翱翔;有时它汹涌澎湃,浊浪排空,怒吼咆哮。生活在海边的人,目睹海的情状,耳闻海的呼啸,熟悉海的脾气,热爱大海;远离海边的人,读描绘海景的佳作,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到海的壮观。作家鲁彦的《听潮》一文,着力描写了海潮涨落的情景,让我们认真阅读,仔细体味。

11.析题导入

这种方法就是在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直切正题。

【例】《窃读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看到《窃读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窃读的是谁?怎样窃读的?窃读的感受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窃读记》。

总之,导入方法很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每个人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自己的特长,灵活机动地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做到以情人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切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实打动学生的心灵。

第二节 新授技巧

一、新授定义

新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如何提问、如何启发、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等。

二、新授步骤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3.品读课文,深层体会

三、新授注意事项

1.最能体现教师专业素质的部分

2.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形成授课的结构思路

3.新授的过程——由浅入深

4.重在提问的梯度

四、试讲的注意事项

1.讲课要有激情

2.多媒体的使用

3.试讲中有提问

4.体现学生活动

5.快切入重点

6.教态自然、大方、亲切

第三节 活动技巧

语文课堂的活动包括很多方面,它能够使整个课堂更加的丰富、有活力。

一、朗读方式

1.大声朗读/自由朗读

2.诵读

3.默读

4.教师范读/听录音范读/点名学生范读

5.男女对读

6.开火车读

二、讨论的方式

1.同桌讨论:较简单的问题

2.小组讨论:开放性的问题

3.全班讨论:较难的问题

三、回答方式

1.提出问题点名答

2.提出问题大家答

3.提出问题自己答

4.提出问题暂不答

四、课堂活动

1.竞赛(朗读、绘画、写字……)

2.课本剧

3.手抄报

4.黑板报

5.演讲

6.画画

7.想象

8.编写、续写、扩写、缩写

9.观察体验

10.对比阅读

11.分享

五、提问技能

(一)提问的定义

提问是师生间围绕问题进行的互动行为。

(二)提问的功能

1.激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

2.提示学习重点

3.启发学生的思维

4.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5.反馈检查教学效果

6.探究教学规律

7.实现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三)提问的类型

1.按提问的水平分类

(1)知识水平的提问

知识水平的提问是最低层次的提问。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回忆。

【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开始上课之前,提出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大诗人李白的哪些诗歌?有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大诗人李白?哪位同学去过黄鹤楼?来给大家当一当导游,介绍一下黄鹤楼。

(2)理解水平的提问

如果说,知识性提问是问学生这件事“是什么”,那么理解性提问则是问学生这件事“为什么是这样的”。前者是检查学生的记忆力,要教会学生知其然,后者是检查学生的判断力,要教会学生知其所以然。

【例】《可贵的沉默》:在课堂小结部分,提出问题:这个故事我们一起学完了,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呢?再次读一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一片沉默为什么给了“我”很大的享受?

(3)应用水平的提问

应用水平的提问,要求教师要创设一个历史情境,鼓励和帮助学生应用已获得的知识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例】《鲸》:在课堂小结部分,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能不能称鲸为鲸鱼?为什么?

(4)分析水平的提问

分析式提问旨在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分析研究教材,以便得到新观点、新认识。

【例】《纪昌学射》:课堂小结部分,提出问题:纪昌学习射箭经历了两次练眼力,这两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练习这么久的眼力?我们在纪昌身上学到了什么?

(5)综合水平的提问

综合水平的提问常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回答这种问题不仅需要记忆力,还需要分析、对比、归纳、综合的能力。

【例】《再别康桥》:课堂小结部分,教师提出问题:

我们今天学习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大家回忆一下,曾经学过哪些关于送别的古诗词?想一想,这首诗与传统的离别诗有哪些异同?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些异同的?

(6)评价水平的提问

评价水平的提问主要用在对历史人物和一些重要历史问题的评价和评论上,这种提问方式最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例】《开国大典》:课堂小结部分,教师提出问题:再次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开国大典的盛大和隆重,想一想作为近代中国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并结合历史知识,说一说开国大典对历史的影响。

2.按提问技巧分类

(1)诱导式提问

(2)疏导式提问

(3)阶梯式提问

(4)对比式提问

(5)迂回式提问

3.按提问的内部结构分类

(1)总分式提问

(2)台阶式提问

(3)连环式提问

(4)插入式提问

(四)提问的运用

1.精心设计问题

2.讲究发问策略

3.恰当理答

第四节 板书设计

一、板书与板画

1.板书

板书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素材、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黑板上、投影上用书写文字、符号或绘图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分析认识过程、知识概括化和系统化、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教学手段。

板书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2.板画

板画是板书的一种特殊形式。

板画也叫黑板画,是以线条、一笔画、简笔画、漫画、素描等方法绘制的形象画、模式图或示意图等图画形式来代替抽象的文字符号。

二、板书的布置

板书一般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两种。

主板书:又称正板书、中心板书、要目板书或基本板书。它通常写在黑板中部突出位置,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等,主板书是课堂板书的基本骨架,一般保留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副板书:也称附属板书、注释板书和辅助板书,主要在黑板一侧写出的零散的分析与演释过程,或单个的字词句等,起到提示知识的作用。副板书是对主板书的补充和辅助说明,所以一般随教学进程随时擦掉或者要保存。

三、板书设计坚持原则

1.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原则

2.简明扼要的原则

3.完整系统条理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针对性原则

6.审美性原则

四、板画技能

1.简洁、明了、清晰。

2.直观、形象、概括。

3.能够启发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有形象的启发性。

4.使板书图文并茂,生动幽默,并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课堂活力,具有艺术性。

5.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6.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增强记忆

五、板书举例

1.提纲式

提纲式的板书,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分析和综合,按顺序归纳出几个要点,提纲挈领地反映在板书里。提纲式板书的特点是: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2.词语式

词语式板书是以课文中关键性词语为主组成的板书。这种板书有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重要词语来理解课文,对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其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3.表格式

这种板书多通过列表对比方式,收到对知识要点归类排队的功效,具有纲目清楚、简明扼要、提示性强的特点。

4.表解式

指用大小括号、关系框图等形式将纲目或要点组织成一个比较明显并能反映出一定关系结构的板书方式。这类板书的特点是系统完整、脉络分明、容易理解、容易记忆。

5.线索式

线索式板书是围绕某一教学主线,抓住重点,运用线条和箭头等符号,把教学内容的结构、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的板书。

6.对比式

即根据课文利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板书,凡课文内容有较多对比成分的宜采用此种形式。对比式板书的特点:形象鲜明,感知强烈,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7.图文式

为了显示某些内容的联系规律,或者情节的发展顺序,或者是揭示事物的内部关系,用图解式板书能更形象、更直观地反映其教学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

第五节 评价语设计

一、评价的定义

评价是对学生语言、行为等表现的反馈。

二、教师评价的作用

1.营造真实的课堂气氛

2.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

3.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教师评价的特点

1.代表性

2.多样性

3.丰富性

四、教师评价的原则

1.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

2.评价语言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

3.评价语言要结合文本内容

4.重视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

五、课堂评价用语范例

(一)听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真让我高兴,也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4.我从你们的表情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

6.谢谢你提醒了老师!

……

7.倾听别人说话,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8.倾听也是学习,认真听也是对说者的一种尊重,你想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吗?那就请你学会静静地聆听!

……

(二)说

1.你的语言组织得真完整。

2.快来和老师握个手吧,把你的智慧传到老师身上。

3.你分析问题这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

4.一种很美好的意境,你用语言描绘出来了,你一定是学语文的高手。

5.这个词用得太棒了!老师还没想到呢!

6.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

1.你别急,再想一想,你会答得很好。

2.老师知道你心里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一遍。

3.谁都可能会有错误,只要我们能改正,仍然是好学生。

4.相信你下一次的发言会更完整、更有说服力!

5.老师觉得你今天的确动脑了,虽然答案不正确,能通过再动脑想想错在哪儿吗?

……

(三)读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课文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

(四)问

1.“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2.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3.这里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看看是否有答案。

4.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

5.我们同学的思想变得很敏锐,这些问题提得很好。

6.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让我试着回答,也不一定准确。

……

(五)写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端正。我很高兴,感谢大家。

2.请同学们看(用手扬起一大叠本子)我今天要表扬这么多同学,让我来介绍他们的名字。这些同学的作业字迹端正,排列整齐,错别字很少,语句通顺,进步很大。

3.同学们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我也写了一点,现在我念给大家听,希望大家能喜欢。

4.你是一个漂亮的好孩子,老师希望你的字能写得更漂亮。

5.优秀的作文是全班的财富,应该让大家来共享,请大家出出主意,如何使这些财富充分地发挥作用,让每一位同学得益,特别请这些财富的创造者出出主意。

……

第三章 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 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写作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五)具体建议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本标准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2.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3.关于写作教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4.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5.关于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6.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本标准通过所附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对相关内容略加展开,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这一部分提到有关的名称,则便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和问题时称说。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

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