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 全国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考题:《大自然的语言》

发布时间:2024-05-10 2:41     浏览量:27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以学定教,将朗读体会法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同时采用主问题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方法。

对于学生,我将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进行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说教学过程】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五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我会用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接着,我会这样引导: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教学中要求“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初读,可以初步了解要学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在学习课文前,我会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反复朗读课文。

1.找出翩然、销声匿迹、蓑草连天等词,注音并解释。

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3.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这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我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样既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良好的合作兴趣、思考兴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讨论。精读课文6-10段,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本环节中我以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关键词句,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同时注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品读课文,探究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解决本课难点时,我设置了一个探究问题: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首诗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将做个简单的课堂小结,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课时。

六、作业布置

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说板书设计】

为实现教与学的同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

大自然的语言

纬度差异

影响物候差异的四个因素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说教学反思】

最后我想说,一节真正成功的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而不是我今天的预设,其实很多教学情境是不能预设的,因为课堂上会出现很多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大胆的追问,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和学生同行,这才是真正的绿色的无污染的语文课堂,也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课堂。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