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 全国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考题:《奇妙的克隆》

发布时间:2024-04-24 9:12     浏览量:6

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基于这点,在开课之初,我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孙悟空猴毛变猴子猴孙的形象,随着展示课题: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吧?孙悟空总能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出一群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但这一想象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技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学好语文,关键在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和初读,可以初步了解要学的基本内容,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因此,在上课前,我会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

1.找出囊(náng)、繁衍(yǎn)、蟾蜍(chán chú)等生字词注音并解释。

2.说说克隆是什么?

3.本篇课文可以划分为几层?每层的内容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合作学习

学生以小组或集体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展开讨论,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良好的合作兴趣、思考兴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讨论,共同解决。

1.找一找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例如“经过二十分钟”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就是无性繁殖”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另外还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仔细阅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说说它是用怎样的顺序说明的?

引导他们把握“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一节是对克隆实验的简要介绍和说明。作者用了“中外科学实验”和“鱼类、两栖类等实验对象”两条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采用了逻辑顺序,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两条线索有机结合,增强了说明效果。

本环节中我以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关键词句,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注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品读课文,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探究问题:“文中最后写到,科技越发展,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让学生自由讨论回答。这样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五、课堂小结

为了便于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作整体的归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了解了关于克隆的一些奇妙的小知识,也理清了本文的说明顺序,那么,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再去探寻克隆的“奇妙”。

六、作业布置

为了让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克隆技术的有所深思,我布置了“假如你掌握了克隆技术,你最想克隆什么”的作业,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列数字、下定义 说明方法

逻辑顺序 说明顺序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谢谢!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