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动手操作等过程,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大师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创作兴趣,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笔墨在国画中的重要性,熟悉笔、墨、水的关系,熟悉中国画的画法步骤,掌握一些基本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本课介绍的画法步骤,掌握用墨时对水分的控制,创作出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小品。
二、说学情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设计前进行学情分析很有必要。初中生在之前的学习下已具备一定的美术造型基础,思维活跃,对美术课具有浓厚的兴趣。但这一时期的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且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直观性教学的方式。通过观察、分析与实践来启发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循序渐进的攻破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学习内容,针对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方式上我采用欣赏观察法,练习法为主,示范法,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法。
欣赏观察法:通过图片、实物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讨论法: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合作探索,能用多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感受与认识,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说学法
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学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课程的内容而定,通过对课程内容及学情的分析,我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实际操作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学法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给学生们欣赏一段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导入新课,教师一边播放一边提问,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浓厚兴趣。
(二)图片赏析,教师讲解
向同学展示中国元代黄公望的作品《天池石壁图》,唐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唐代李思训的《宫苑图轴》,以及现代当代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等和溥儒的《春水芳洲》,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作品的不同点,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表述后,我将以专业术语的形式进行总结性介绍:中国画的设色不同,有浅绛,青绿,金碧,淡彩,重彩等方式。
在此基础上,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片段,讲述《富春山居图》传奇的经历,讲述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首先从画面呈现的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方面展开讨论,其次引导学生从造型方法和画法步骤,用笔用墨的特点来展开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观点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和感受总结中国画造型语言—笔墨。概括出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国画的基本技法。
笔法:勾、皴、擦、点、染
用笔:中锋,侧锋,逆锋
墨法:积墨法、破墨法
墨色:焦、浓、重、淡、清。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中国画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创作奠定基础。
(三)教师示范,突破难点
教师结合课本上的图片,现场示范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同时配以讲解示范,尤其对笔墨干湿的画法给予重点突破。如山石的画法:
1.先勾出形状
2.然后用灵活的笔触皴出前后、凹凸等结构和向光背光的感觉
3.再用干笔侧锋擦出粗燥的质感
4.最后再施以湿润的墨或色,使其逐渐丰富完整,再点上苔点,注意安排好苔点的大小和聚散。
(四)课堂练习,巡回指导
在学生动手创作前再次欣赏一些其他艺术家和同龄学生的山水画作品,帮助他们打开创作思路,主动探索多样的表现方式。
之后提出作业要求:
1、以个人的形式,完成一幅山水画作品。
2、丰富的笔法、墨法进行表现
3、注意在洗刷毛笔的时候不要弄脏教室和同学的衣服。
教师在学生练习时会在班级内巡视辅导,注意学生用笔用墨是否正确,及时给予指导帮助。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
(五)作业展评,分享交流
组织学生展示创作完成的作品,学生间相互欣赏作品,交流创作心得,由小组学生评选出组内用笔用墨最准确的习作。由作者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用笔用墨技法。教师将学生的评价进行补充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创作中能够取长补短。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以提问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在对全班同学课堂表现的认可之上,鼓励学生能在课后自己创作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小品,对本课的学习做拓展延伸,加深对中国画笔墨情趣的了解和认识。并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说板书设计
中国山水画
笔法:勾、皴、擦、点、染
用笔:中锋,侧锋,逆锋
墨法:积墨法、破墨法
墨色:焦、浓、重、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