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 全国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考题:《爱莲说》

发布时间:2024-04-21 9:55     浏览量:23

教师的1号考生。语文是李太白的将进酒;是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是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题目是《爱莲说》,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爱莲说》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脱的胸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引导学生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因此,我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

1.积累“蔓、枝”等文言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背诵并默写短文。

2.通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朗读感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依据以上对于教材内容与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于教材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文章大意,背诵并默写短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是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成长,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七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独立阅读文学作品,能获取主要内容,用朗读、复述等方式呈现对内容的理解。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学习,对于文言文并不陌生,已经积累并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较为浅显易懂,学生在参照课下注释的基础上能大致疏通文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学生还不能深刻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需要老师加以引导。“莲”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但是学生不能深刻理解“莲”的象征意义。因此,教师要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学生。

三、说教学方法

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因此,针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引导启发法为主,同时融合诵读欣赏法、关键词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激发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教学目标,我致力于把“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理念,贯穿于我的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初始,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过渡:同学们喜欢的花可真多。有人喜欢牡丹花,有人喜欢杜鹃花,也有人喜欢莲花。提到莲花,我国历代文人墨客赞颂它的诗文有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爱莲说》,看看他笔下的莲花是什么样子的。由此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我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默读课文,结合课前预习以及注释,了解文章作者及“说”这种文体,在课堂上分享,教师补充。

然后,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录音,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断句。教师请学生读课文,进行反馈评价,并相机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字音:蕃(fán)、亵(xiè)、濯(zhuó)。

接着,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章大意,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教师检查自学效果:请学生翻译部分句子,教师选讲实词、虚词。如: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和“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这个环节有利于学生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掌握文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