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也有了一定的生活认知,能够尝试利用生活经验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在三年级、四年级时已经接触过文言文,学习了《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等古文,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古文大意。但是,对于《杨氏之子》中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言外之意可能存在理解的困难。因此,这将是我在教学中着重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让我的教学事半功倍。读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读,这与本课教学重点不谋而合,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问题引导法、创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式教学法”的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会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我还会让学生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地感受、领会学习,因此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课堂初始,我会借助周恩来与美国外交家的外交智慧的故事来展示语言的艺术,从而引出本篇文章。这样的导入情节性强,而且素材与文章内容贴合度高,能够快速高效导入新授课堂。这样的导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分为二步:
第一步:认识人物。
读通文章之后就可以进入文章的研读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分析具体的句子来认识相关人物。
我会先让学生运用之前积累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并引导学生通过大声的、反复的朗读,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自读自悟,揣摩句子意思。我会对一些难懂的字再次进行翻译点拨:如第一句,我会首先着重强调孩子姓杨,并且年龄很小,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之后,引导学生着重理解通假字“惠”,同智慧的“慧”,“聪惠”一词,说明杨氏之子既聪明又有教养。让学生理解“甚聪慧”的“甚”是“很”的意思。第二句强调“孔君平诣其父”的“诣”表示拜见,说明两家关系比较熟悉,也看出9岁的杨氏子来接待孔君平,很了不起。第三句要指出杨氏之子端来的水果中有杨梅,并看出小孩子的热情好客。第四句,引导学生明白孩子姓杨,杨梅第一个字也是杨,看来,杨梅是你们家的水果啊。第五句强调禽不是指家禽,而是指鸟,飞禽走兽,孩子由姓孔想到孔雀,真可谓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