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 全国

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考题:《学会调控情绪》

发布时间:2024-04-16 11:48     浏览量:27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内容。从教学内容看,主要讲解调控情绪的方法,分为“情绪是可以调试的”、“排解不良情绪”和 “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三个子目。七年级课程的主题是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只有学会调控情绪的办法,才能真正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生活,以积 极的心态融入新环境,做新生活的主人。

二、说学情

其次,谈一谈我所教授的学生。

我所教授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首要的目标是适应初中生活,融入新环境,做生活的主人。初一的生活既有新颖有趣的一面,也会有很多烦恼 和问题。但是,初一的学生无论心理和生理都不够成熟,自立自主能力不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情绪调控能力亟待提高。本课正是针对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情绪是 可以调控的,并学习和掌握情绪调控的办法。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尊重他人,关注他人感受,适时适当表达个人情绪。

[能力目标]

掌握情绪调节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节、控制的能力,能较理智调控情绪。

[知识目标]

了解青少年情绪易波动、不稳定特点,明白情绪要人主动调控,掌握情绪调控的办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难点]

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小组讨论、情景设置法开展我的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

下面, 我主要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

第一环节:直观演示,导入新课。

我会通过情绪调色板进行导入,将不同颜色的卡片与心情结合,让学生自主选择颜色表达现在的情绪,心情愉悦的学生会选择红色卡片,心情沮丧郁闷的学生 会选择蓝色等忧郁色。引导学生得出,我们在生活中不会总是心情愉悦,也会有心情沮丧郁闷等不良情绪,如果处理不好,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因 此,为了快乐生活,我们要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由此引出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学会调控情绪。

第二环节:营造情景,新课教学。

我将采用播放喜洋洋动画片中《羊羊运动会》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具体做法:播放视频前,让同学们主要关注懒洋洋情绪变化;看完视频后,引导学生说出情 绪变化过程:由开始(两次获胜)很开心-(村长为了自己获胜修改规则)不开心-(帮助村长获得胜利)开心,说明情绪是可以调节的,得到第一个知识点。同 时,引导学生分析懒洋洋情绪调节的关键是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这里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是为了有效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在愉悦有趣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第二,请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的不良情绪,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探讨不良情绪调试的方法是什么?具体做法是: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出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不良情绪调试的前三个方法:一 注意转移;二 理智控制;三 合理宣泄。

然后通过创设考试紧张的情境,给学生介绍缓解考试紧张的常用方法,即方法四 呼吸调节。具体办法:学生和老师一起做,让学生在做中深入体会呼吸调节对于缓解紧张的作用,同时也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后,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相互做鬼脸,引入不良情绪调节第五个方法:表情调节。同时,让学生在简单的互动中感受情绪的感染性。让学生意识到,个人情绪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在与人交往中既要关注自己的情绪,也要照顾他人的情绪。

第三环节:发散思维,巩固提高。

案例解析:以学生常见的考试紧张为例,让学生讨论切实有效、缓解情绪紧张的方法?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进行简单的点评。让学生认识到:调试不良情绪方法有很多,结合自己的情况,在调试过程中,切实有效重要。

第四环节:总结重点,布置作业。

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请学生在课后结合自己的情况,列出三种自己常见的不良情绪,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解决办法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课上的内容,使同学能真正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践行政治学科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原则。

后,谈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为了学生能更好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我采用直观、系统的板书形式。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