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古代农业工具和手工业工具的变化进步以及古代重要的劳作方式等内容。本课是了解人类社会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重要内容,有着重要地位。
二、说学情
过渡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对学情有所把握。
高中生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对“古代生产工具及劳作方式”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史实及史料,了解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生产工具的变化,提高历史分析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生产工具的变革在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并解释历史现象。
3.通过学习本课,在进一步认识古代中国生产工具基础上感悟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提升家国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立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
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
【难点】
认识生产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我将采用问答法、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语:接下来,我会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
环节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了图片导入法。我会给学生出示战国铁犁铧图片,让学生思考:图示中的器物是什么工具?该材质的工具在我国是何时广泛应用于生产中的?学生能根据学习经验回答:铁制农具,战国时期。教师继续引导:该农具是战国时期的铁犁铧,他代表了当时生产工具的进步方向。在古代除了铁制的生产工具还有哪些类型的生产工具呢?这些工具是如何不断进步的?又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形式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部分。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的正文内容思考:文本中涉及到哪些类型的农业工具设施?学生能回答出:耕作农具、畜牧业工具设施、灌溉工具。之后我再追问:这些工具是如何变化进步的?有何特点?学生回答后我再加以总结使其明确:这些工具都在不断更新进步,种类、材质和样式都在不断丰富。耕作农具大概经历了由非金属时期到金石并用时期再到铁器时期的发展过程;畜牧业工具设施也在不断更新,有的至今仍发挥者重要作用;灌溉工具的动力由最初的人力转变为自然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突破。紧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纵横-刀耕火种与铁犁牛耕”以及“思考点”问题,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通过8分钟小组合作探究:农业工具的变化有何历史作用?学生代表回答后我会加以总结使其明确:农业工具变化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研习结合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工具演进的了解,进一步认识生产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突破本课难点,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我会出示“汉代提花机模型”、“匣钵、支钉”、“水排复原模型”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学习经验猜想:这些工具都是哪些手工业部门的生产工具?学生能回答出纺织业、陶瓷业、冶炼业。随后我会总结:以上工具分别是汉代提花机模型、制瓷使用的匣钵和支钉、东汉水排的复原模型,这些工具当时在技术上都是领先于世界的,所以古代中国的纺织业、陶瓷业、冶炼业都长期领先于世界。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二子目内容思考:古代的纺织业、陶瓷业、冶炼业工具有哪些进步的表现?有哪些典型的工具呢?学生代表回答后我会加以总结使其明确:古人的手工业生产工具都是不断演进发展的,不仅种类不断增多,而且越来越实用、越来越精细化。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和自主思考,能够让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我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三子目前两段内容思考:古代农业有哪些主要的劳作方式?这些劳作方式有何不同的特点?在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总结:古代农业主要有家庭式劳作和庄园式劳作两种劳作方式。家庭式劳作规模小,普及度高;庄园式劳作规模大,带有强烈的奴隶制色彩。接下来我会出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和《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封建时期中国家庭式劳作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总结补充说明:家庭式劳作既满足了农业家庭的自身需要,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经验,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有利于社会稳定。家庭式劳作虽然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但却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实现技术的革新突破,在近代后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紧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三子目最后一段内容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用5分钟梳理出古代手工劳作方式有哪些?有何特点?通过合作梳理和教师引导使学生明确:古代手工业劳作方式主要有家庭式劳作和作坊式劳作。其特点是:世代传承或师徒传授,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等。最后我会在以上内容学习的基础基础上总结:农业家庭式劳作、农业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是古代重要的劳作方式。这些劳作方式的变化受到生产工具的变革的影响,这些劳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变革共同促进了社会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究和结合史料分析历史问题,一方面能提升他们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为了学生更清晰的把握本课的知识逻辑关系本,我会采取教师总结的方式回顾本课所学。
2.作业:学生课下结合“问题探究”的材料并查阅文献资料,说说铁在战国时期生产工具中的运用情况。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