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回忆照镜子的情景。
教师指出镜子中发现的另一个自己是像,并补充一些例子加以说明。提问:镜子以及湖面等相当于平面镜,那么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由此引入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观看图片:小鸟与模特在水与平面镜中的像。
提问: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猜想与假设: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猜想: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制定实验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以及实验器材的选取。学生选择:平面镜,玻璃板(提供实验箱),白纸、笔和直尺;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同桌之间讨论,老师适当提示);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直接测量不方便,引出通过确定平面镜的位置,连接像与物的连线,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教师加以引导。
接下来将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五分钟。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实验步骤如下:
1、在纸上竖一块玻璃板/平面镜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通过移动与像重合,在纸上记录下物像的位置
4、用直线将物像位置连起来
5、改变位置再测几组;将测得数据填入表格中。
注意事项:玻璃板要与桌面垂直,只点燃一根蜡烛。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实验过程中发现平面镜成像无法确定像的位置,选择玻璃板再次实验。
分析论证: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之间的关系,得出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利用数学中有关对称知识总结归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二、平面镜成虚像
通过提问平面镜后面没有蜡烛,但看到平面镜后面好像有蜡烛,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通过画光路图给学生解释成像原理,并指出成的是虚像以及原理是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的应用
通过多媒体展示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大气压的测量
多媒体展示:托里拆利实验。
环节三:巩固提高
找小组说一下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实验过程中发现点燃的蜡烛随着燃烧会慢慢变短,并且蜡烛容易倒下,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蜡烛呢?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并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