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在课堂上比较活跃,参与度高,但是对哲学上的很多概念还是模糊不清、模棱两可,比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唯心史观等概念,因此本节课应该更多地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会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能力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初步具有识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难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及其局限性。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环节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新课导入环节,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基于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特点,我的导入是通过引用对话法来展开: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看一个关于学者与农夫的对话。思考:学者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和区分正确吗?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带着这些问题,学习今天的新课:唯物主义。
环节二:新课讲授
其次是新课讲授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案例法与讨论法,多展示一些古今中外一些哲学家的观点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第一,针对导入的问题,让学生们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区别,它们是一组对立的概念,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第二,引导学生思考唯物主义在其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共分为哪几种基本形态?紧接着出示一些古希腊哲学家、中国古代哲学的名言,比如泰勒斯“水是一切事物组成的基本材料,物质是压缩后的水,而空气是蒸发后的水,整个地球是浮在一座大湖上的圆盘,大湖产生的波浪是地震之源”,赫拉克利特“这个有秩序的宇宙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按一定尺度熄灭”,中国古代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组成万物的材料。分小组进行讨论:这些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有无任何合理性和局限性?在学生讨论的时候,对个别进行有效知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进而我带领学生进行总结,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的第一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火、水、土等。因为是朴素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将问题简单化。第三,给出相关背景知识,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基本形态以及第三种基本形态,辨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体会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环节三:巩固提高
其次在巩固提高环节,为了巩固对本节课的难点的把握情况,即巩固对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正确区分,因此我设置了一些练习题,判断以下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哪一种基本形态范畴。
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2.人是机器。
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通过小结作业,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知识。所以我的小结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的作业是让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中外哲学家的观点,判断属于哲学上的哪个派别。之所以这么总结,一方面是引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养成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的意识。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所以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唯物主义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