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言: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字词
(1)自主探究: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自主解决生字词,不懂的地方可借助工具书查询或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反馈: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正音析形。如“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注意吐字清晰。“贯”字的上半部分在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先写竖折,再写横折,第三笔写里面的竖,最后写长横。
2.了解背景
教师PPT展示资料和日本侵考盟片,介绍社会背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从而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八年来,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他们的行为比野兽还野蛮,比魔鬼还凶残。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3.概括内容
(1)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日军向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进行扫荡时,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2)提问:大家能否用小标题的方式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出本文的脉络?
明确:接受任务(第一自然段)——诱敌上山(第二自然段)——引上绝路(第三自然段)——顶峰歼敌(第四、五自然段)——英勇跳崖(第六到第九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分析五位壮士的英雄形象
提问:五位战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绝路,英勇跳崖的故事中,哪些场景最让你感动?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最能触动你的场景,可以圈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要求:学生读课文,做批注,同桌之间可以交流分享。
第一,分析“诱敌上山”
(1)提问:你知道五位战士为了把敌人引上狼牙山是怎样痛击敌人的吗?
明确: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2)提问:他们其中的每一位战士是如何打击敌人的?画出相关句子。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
明确: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3)提问:“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吸引了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沉着”体现班长指挥战斗时镇定自若;“狠狠地”体现班长对敌人的愤怒和痛恨。
(4)提问: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会大吼?
明确:生气、愤怒的时候。
(5)提问:副班长葛振林的“大吼”吼出了什么?
明确:吼出了英勇无畏,吼出了对敌人的愤怒。
(6)提问: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出一个圈,“抡”是什么动作?
要求:学生自主模拟这个动作,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明确:“抡”就是胳膊用力旋动,这个动作很费劲。
(7)提问:“抡”这个动作很费劲,可是战士宋学义为什么要抡一圈再扔手榴弹呢?
明确: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恨,他渴望这手榴弹有更强的爆炸力,炸到更多的敌人。
(8)提问:胡德林和胡福才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是对他们的什么描写?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神态描写;感受到他们对敌人义愤填膺。
(9)朗读体会:学生齐读文段,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第二,分析“引上绝路”
(1)提问: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自主思考问题。
明确:班长选择自我牺牲,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出铿锵有力的感觉。
(3)提问:战士们又是怎样想的呢?你通过哪些词知道的?
明确:“热血沸腾”“紧跟”说明战士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们都选择牺牲自己。
(4)提问:大家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你觉得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明确:他们心里想的是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他们是一群自我牺牲的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
(5)朗读体会:学生齐读,体会五位战士的无私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