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1号考生。语文是李太白的将进酒;是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是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题目是《春望》,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春望》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歌五首中的一首诗歌。同本课所收录的陶渊明《饮酒》的闲适、李贺《雁门太守行》的意气风发不同,《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后,面对国都被占领后萧瑟的情景,诗人杜甫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战事持续很久,家中音信全无;透过凄凉的景象抒发自己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和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学习本诗能够让学生对我国诗歌名篇多一份积累,并能逐步感受到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受到诗人的精神熏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因此,我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
1.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流畅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2.加强诵读指导,整体把握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通过联想,结合诗人写作背景,调动情感体验,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诗情,提高学生对诗文的解读能力。
3.把握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依据以上对于教材内容与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于教材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是理解诗歌蕴含的情理,以及诗人作诗的心境。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能通过诵读、改写、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感人情境和形象的理解与审美体验。本文是一首五言律诗,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诗歌的学习方面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诗歌的基本格式能够较好掌握,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理解诗文大意。学生已经在历史课上学习过中国古代史,对于安史之乱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清楚本诗的创作背景。但是《春望》的情景交融手法自然纯熟,语言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意境深沉,感情真挚,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源于学生同诗人生活年代相距久远,很难体会诗人的现状与内心情感,另一方面在于八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体经验尚未与成人同步,因此对于诗人的情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
三、说教学方法
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因此,针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朗读法,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诵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法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教学目标,我致力于把“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理念,贯穿于我的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引出课题
上课之初,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出课题并及时板书。
这一环节从现代诗歌较为澎湃的感情入手,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春望》的主题情感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从而使他们在进入诗歌后能更好地理解诗人杜甫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析诗题、了解作者及背景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作,在学生能够流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诗题并提问:春望是什么意思?析诗题是理解诗文的基础,这一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养成析诗题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能对诗作的背景有较宏观的了解。在学生明确诗题的涵义后,引导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了解诗人杜甫以及《春望》的写作背景。理解诗人被敌军俘虏,长安被攻陷的写作背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所以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为之后的学习作好铺垫。
2.指导诵读
在学生理解诗题后,教师进行范读,在范读的同时请学生注意朗读技巧和节奏,并指名三、四名学生朗读,生生互评,教师进行指导。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把握古诗韵律,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3.概括全诗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会给学生预留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参照工具书与课下注释,自学诗文,疏通诗句,理解诗意。这样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诗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读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