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招聘 全国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考题:《海滨小城》

发布时间:2024-04-21 9:04     浏览量:23

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海滨小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写景文章。

本文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庭院、公园和街道几处地方,抓住其中景物的特点,展现了海滨小城特有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认识“滨、鸥、臂”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第二,通过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第三,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依据以上对于教材内容与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于教材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说学情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了解学生身心特点、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非常重要。因此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由于本课的结构和《富饶的西沙群岛》相似,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抓住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体验。本课第4-6自然段在构段上比较相似,都是第一句话概括写出整段话的意思,再围绕第一句话,从几个方面进行描写,从而落实语文要素。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读懂几个语段的主要意思,借助关键句发现“总分”的构段方式,习得构段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时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作铺垫。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图文结合感受南国小城的迷人风光。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这些都将是我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以朗读指导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当然,我也会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引导启发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会多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以此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不仅如此,我还会让学生采用同桌交流讨论的形式,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教学目标,我致力于把“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课程理念,贯穿于我的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展示“海滨”的相关图片,并引导: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青色的虾和蟹,金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啊!想去看看吗?临海的小城里那些桉树叶子散发出的清香,凤凰树开出的美丽花朵;小城公园里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榕树,树下那些笑语欢颜的儿童、青年、老人;小城街道那踩上去就咯吱咯吱作响的细沙路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滨小城》,“亲眼”看看这里的美景。由此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对不懂的词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如“臂、载”等,教师巡视指导。等学生读完之后,教师根据交流情况正音、析字形,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如多音字“臂”在本文中读“bei”,组词为“胳臂”,还有一个读音是“bì”,组词为“臂膀”。多音字“载”,“满载”的“载”读“zài”,另外还有一个读音是“zǎi”,组词为“记载”。

然后,请学生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色?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描写了“海滨”(1-3段)和“小城”(4-7段)两部分景色。接着继续追问学生: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快会回答出:由远及近的顺序。

这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这个环节,分为四步:

第一步:海滨之美。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1-3段,并提问学生:作者介绍了海滨的几处地方?介绍了哪些美景?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美的?学生自主思考,教师指名回答。学生回答出:作者介绍了大海和海边两处地方。蓝天下,大海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有白色、灰色的海鸥,还有和它颜色一样的云朵。海边是沙滩,沙滩上有各种颜色花纹的贝壳。还有渔船带回的银色的鱼、青色的虾蟹和金黄色的海螺。

教师接着提问学生:“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色。”“镀”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用“镀”呢?学生同桌交流后回答出:“镀”是使一种金属附着在另一种金属表面的化学方法。这里指海面上的景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金灿灿的,像镀上一层金子,形象地表现了色彩之美。最后,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要求学生读出这种奇异之美。

接着教师出示句子: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并提问学生:这句话中“寂寞”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海边的贝壳很多、花纹美,但是它们却寂寞地躺在那里?要求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学生回答出:“寂寞”指的是孤单冷清。海边的贝壳之所以会“寂寞”地躺在那里,没有孩子理睬,是因为沙滩上的贝壳种类多,数量也多,孩子们见得多了,也就没有人拾贝壳了。

教师接着提问学生:海滨的景物那么美,颜色那么多,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并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出:色彩绚丽。因为海滨的景物非常美,颜色非常多。教师顺势追问:在美丽的海滨,除了能看到绚丽的色彩,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是一个什么场面?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回答出:听到了汽笛声和喧闹声。渔民们满载而归的热闹场面,船上有银色的鱼、青色的虾蟹、金黄色的海螺。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再读读1-3段,并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出海滨之美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补充:①颜色词:作者用了很多颜色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②分层描写: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写静态,后者为动态,突出海滨景色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