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两个基本途径;
2.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能力目标】
1.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2.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2.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难点】
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如何理解。
五、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响鼓还需重锣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新课导入则是重锣的第一锤,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
展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在电脑科技迅猛发展、许多人已“提笔忘字”的今天,《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这类节目会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关注与好评呢?
总结:这些节目于游戏中学习知识、于竞技中领略汉字、诗词之美的文化电视节目,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进行了文化创新。今天,让我们来共同探究《文化创新的途径》。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用这些学生平时能接触到的电视节目进行导入,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