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面试中经常考查考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能力,政策可以理解为特定主体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政策的出台一定有其具体的目标,并且该政策要想实现目标,也必然要有具体可行的实施手段或做法,因此“目的+手段”是政策理解类题型的主要特征。那么如何多角度破题呢,今天教育对此展开讲解。
【题目展示】
南山湖是L县最大的湖泊,也是鸟类栖息地,鸟类资源丰富。为了给鸟类腾地方,L县对4000余亩田退耕还湿。之后发现143种鸟类,湿地也形成了L县的绿色屏障和环保墙,有一定成效。谈谈你对退耕还湿现象的看法。
【解析】
1.可以从背景分析:
可以从时间线分析,结合生态建设的成果分析;可以从生态问题分析;可以从国内国外的生态发展状况分析等。
举例:在过去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大肆地围湖造田,砍伐树木,乱杀滥捕,从而导致了许多湿地就此消亡,沙尘暴、泥石流、雾霾等极端天气频现,我们一味地向自然进军和索取的行为,遭到了大自然的抗争与报复。而南山湖这一政策,正是政府正视环境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
2.可以从目的意义分析:
可以从初心使命,当下挑战,未来积极影响多角度分析;可以把意义按照性质分为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角度分析。
举例:退耕还湿,为自然留出空间的创新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众所周知,湿地是地球之肾,退还耕地措施直接让湿地面积大幅增加,从而为鸟类栖息构建家园,更好地维持物种多样性,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改观后的生态环境同时具有极强的观光旅游价值,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也打开了一扇窗口,实为一石二鸟之举。
3.可以从建议和意见分析:
可以从政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不足和问题入手,可以按照主体从大到小层次依次展开,比如官方(人大、政府)、社会、协会、企事业单位、个人等角度。
举例:(官方)政府要强化政策保障支撑。应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好生态效益补偿的机制作用,在征地过程中妥善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同时结合L县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解决好他们的再就业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