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面试的认知可能来自网络、生活或其他考友,又或是曾经的相关老师,但是,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或许曾经的认知已经不再符合考官要求。那么,教育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在面试考试中,有哪些本以为是对的,却是有问题的理念吧。
陷阱藏在备考方法里,常见的误区有:第一,看懂答案,题就会答了;第二,追求标准答案;第三,不想思考,背答案也可以。其实应该是这样的:第一,面试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基本没有看不懂的答案,但看懂答案不代表就会答了,开口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认为看懂答案就会答,就好像戴着耳机唱歌以为歌声很悦耳,这是一种错觉。第二,面试没有标准答案一说,围绕题干关键信息,自圆其说即可。购买的资料附带的答案,也只是起到参考作用。考生应该把握正确方向,掌握答题方法,充分展示自己对于话题的认知和理解。第三,面试考试考的是测评要素,不是知识点,所以背答案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效果并不明显。分能力版块学习,会更为高效。因此,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找准方法,遵循科学规律,高效备考。
陷阱藏在举止礼仪里,常见的误区有:第一,鞠躬、问好必须有;第二,走路踢正步;第三,落座之前机械地说谢谢;第四,双手刻意叠放在桌子上,纹丝不动。其实应该是这样的:第一,鞠躬、问好都是礼仪的体现,如果模式化地鞠躬、问好,不仅达不到礼貌的效果,可能还会让考官觉得过于僵硬。第二,不需要过分追求走姿规范,简单大方自信即可,无需机械化摆臂,防止身体僵硬。第三,落座之前,可以表示感谢,但不要不分情况的说“谢谢”。可以微笑、礼貌地点头或回答“好的”,可选项非常多。第四,双手摆放桌面,自然即可,作答过程中双手可以有动作,只要不出现频繁且无意义的小动作即可。简言之,行为举止务必回归自然,避免模板、僵化。
陷阱藏在言语表达里,常见的误区有:第一,使用格式化的语言,如“考生思考完毕,现在开始答题”“考生开始回答第一题”“考生答题完毕”等;第二,面试答题就像写作文,辞藻要华丽。其实是这样的:第一,语言要个性化。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表达习惯,让作答语表述更自然。第二,辞藻华丽固然会让听者赏心悦目,但也只是锦上添花,如果没有充实的内容作支撑,过度关注措辞的华丽则是本末倒置。总之,个性化表达能够为答题增色不少,在日常练习中需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陷阱隐藏在答题内容里,常见的误区有:第一,踩点给分,所以答题内容多多益善。第二,“习近平语录”是经典,用了是亮点。其实是这样的:第一,面试不同于笔试,不是踩点给分。面试是以题目为载体,测查考生的各项能力,从而给出最终成绩。刻意多说反而容易导致啰嗦、重点不突出,影响得分。应该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第二,“习近平语录”为我们指明方向,不仅是对于面试至关重要,对于我们的人生成长也意义非凡,但这不代表,死记硬背,盲目使用就可以获得考官青睐。引用“习近平语录”一定要恰到好处,顺其自然,这就需要我们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并且深入理解其内涵。总之,精彩的答题内容是考生取胜的法宝,考生在日常学习中应掌握答题方法,注意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思维,保证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陷阱藏在评分标准里,常见的误区有:第一,外在很重要,颜值即正义。第二,答题时间越长越好。其实是这样的:第一,测查要素是既定的,整体评判十分客观公正。原则上外貌不会影响得分,但如果邋遢随意,也会影响整体印象。因此,考生应穿着得体,端庄大方。第二,时间不是打分标准,只是约束线,原则上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便没有好坏一说。但实际上,高分考生用时一般平均为一道题思考1分钟,答题2分钟左右。且对于大部分普通题目,2分钟就可以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的作答完毕。
可怕的不是不会,而是错误的认知,希望同学们把握好学习理念,用科学的方法高效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