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对任何一个单位而言,招聘一名员工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达到人岗匹配,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以发挥这名员工最大的作用。对于我们在面试中考察考生的岗位匹配性而言,一方面会通过综合分析能力、人际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考察考生能力范畴的内容,另外一方面也会设计专门考察考生岗位匹配性的题型来对考生的岗位匹配程度进行考察。考察考生与岗位的匹配度它是双向的,既考察岗位所提供的条件,例如福利待遇、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是否能够满足考生的需求,但是既然考生选择了该工作岗位,就说明该岗位所提供的条件是能够满足考生的需求的;但同时也会考察考生各方面的特质是否符合岗位的要求,那要考察考生哪些方面的特质能够满足岗位的要求呢?
主要考察考生的能力、求职动机、价值观、性格等这些方面的条件能否满足岗位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在命题的时候不可能会直接问“考生各方面条件是否符合岗位的要求”这样很显然会出现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而弄虚作假,为了破解掩饰性难题,命题人需要和考生博弈,因此在命题上做出了设计,采用两种命题原理规避考生可能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一个是投射原理,另外一个是不良人格假设,在最近几年的考试当中,投射原理考察得较多,不良人格假设几乎很少出现过。接下来我们就对投射原理进行交流。
投射原理用接地气一点话来讲就是侧面考察,拐弯抹角的进行考察。譬如,有其父必有其子,通过父亲了解孩子;有其师必有其徒,通过师父了解徒弟等等。在面试命题的时候命题人就会采用这种命题原理来进行命题,例如“请问你使用的是智能手机吗?你最常用的一款软件是什么软件?”乍一看,会诧异,干嘛问我是不是用智能手机?干嘛要问我最常用的一款软件是什么软件?会感觉到莫名其妙,但是透过投射原理我们就知道,其实这道题就是想通过你最常用的一款软件是什么软件来了解这名考生日常时间都花在什么地方,从而了解考生与岗位之间的匹配度是否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对该岗位的胜任力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在谈我们最常用的一款软件的什么软件和用来干什么的时候我们在谈的时候要尽量往工作岗位上靠,体现自己与工作岗位之间有较高的匹配度。但是在谈的时候空口无凭,我们要尽可能列举事例和用数据证明自己所讲述内容的真实性。
所以在答岗位匹配性这一类题型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识破这道题背后的命题原理,迎合岗位的需求进行作答,体现我们与岗位之间的高度匹配性,最终被用人单位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