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面试社会现象题目如何作答才能体现深刻性

发布时间:2024-04-05 16:42     浏览量:27

在学习面试答题之初,考生们最先学习也是最想学习的内容就是“答题思路”,因为有了答题思路就有了思考的方向,就能够形成作答基本框架。但随着答题练习的深入,考生们也会逐渐发现,自己答题能力的提升很容易碰到瓶颈,不知道如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答。今天,教育以面试中最为常考的题型——社会现象类题为例,给大家讲解如何在掌握了基本作答思路的基础上,让自己的答题内容更显深刻性。

【例题】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出现了“抢跑”行为。比如给学龄前儿童报补习班,提前接受小学教育。对于“抢跑”行为,你怎么看?

看到这道题目,不少考生都能够迅速想到这种现象是负面的,应该加以引导,同时从孩子、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多个方面分析危害与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建议。但为了更好地体现答题的深刻性,考生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第一,通过审题,我们提炼出本题的核心话题为“教育‘抢跑’”,这一话题描述本身是一个比喻句,比喻的背后,题干想要体现出的道理需要我们进一步阐释清楚。题目将教育比喻成“赛跑”,“抢跑”固然是为了提前冲过终点线,但“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即便是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时间也是长达十年以上,所以教育是“长跑”,并非“短跑”,要想赢得“比赛”就需要拼速度与耐力,显然“抢跑”只注重了速度,而忽视了耐力。在答题过程中,考生则可表明,忽视了教育的特点、违背了教育的规律,盲目的“教育抢跑”行为能够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但不一定会赢在终点线。

第二,“教育抢跑”现象是由多个层面的原因共同导致的,比如有社会竞争压力大、重点中小学自主招生设立高门槛、补课机构大肆宣传等。但在众多原因中,是有核心原因与次要原因的区别的。考生进一步思考就不难发现,核心原因是在于以考试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之下,导致家长出现了教育焦虑心理,而其他原因均是加重了这一现象,并非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

教育建议大家在核心思路的基础上,运用以上亮点内容,呈现完美答案。

【答案示例】

教育深刻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加之当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家长们出现了教育恐慌的心态可以理解。但知识可以“抢跑”,孩子的成长却不能。盲目“抢跑”很难让孩子跑得又快又远。

首先,盲目地“抢跑”增加孩子负担。课外补习大多是提前学,课业内容较难,甚至超出孩子能力范围之外。其次,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孩子的学习应符合各个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每个阶段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都应科学制定。盲目提前学,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再次,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孩子在校外提前学习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很有可能导致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进度不一致,扰乱老师正常教学安排。最后,进一步加剧教育不公问题。部分因家庭条件没有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学习进度落后。

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在于“教育恐慌”心理。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上名校、考高分仍然是未来孩子们进入社会的一块很重要的“敲门砖”,以考试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让家长们担心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所以纷纷抢跑。

另外,补课机构的“夸大”宣传,同时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且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部分学校,导致部分重点中小学校设置自主招生环节,对面试的学生要求较高,幼升小、小升初的竞争压力逐年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抢跑”现象。

随着经济发展,家庭收入增加,再加之市场放开,中小学补课机构越来越多,也为这种“抢跑”行为提供了客观条件。

为避免盲目抢跑,一方面要加强对家长宣传引导,通过全社会层面的公益广告、家长会等渠道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掌握正确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持续教育改革,保障教学公平,尤其是考试制度改革,应更加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还应规范中小学培训机构办学,严审办学资质、明确教学内容,不得开展提前学等相关课程。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