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68

发布时间:2022-07-17 13:09     浏览量:24

1、【言语理解】总体来说,银行获得的存款量决定了银行的贷款能力。但是,在许多时候银行的贷款数量会超出它所获得的存款数量,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这种贷款的数量超出过多,就会造成通货膨胀。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银行的贷款数量超出它所获得的存款数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B:银行向外的贷款数量超过了存款数量会造成通货膨胀

C:应该采取一种有效的策略用以控制通货膨胀

D:银行的贷款量与银行获得的存款量成正比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银行存款量与贷款能力的关系。然后由“但是”一转,指出贷款数量超过存款数量过多,会造成通货膨胀。
A项非文段重点;D项“成正比”与“在许多时候银行的贷款数量会超出它所获得的存款数量”不符;C项“控制通货膨胀的策略”文段未涉及。
故本题选B。
(本题命题不严谨,B项也存在瑕疵,应为“贷款数量超过存款数量过多”。)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32题

2、【言语理解】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特别注重的是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体现莫过于历代对于宫阙正门的精心设计和建筑布局的巧妙构思。天安门就是这种建筑的典型形式。因此,追溯天安门的历史,不能不提到古都北京的历史与演变。天安门和北京城的每一处古城垣一样,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上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权至上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

B:天安门的历史与北京城的历史与演变有着莫大的关系

C: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北京城每一处古城垣都体现出历代的精心设计和巧妙构思

D:天安门是典型的中国封建时代的都城建筑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首句“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特别注重的是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可知,A项正确。
由文段“追溯天安门的历史,不能不提到古都北京的历史与演变”可知,B项正确。
C项中“每一处”表述过于绝对。“精心设计”和“巧妙构思”说的是历代的宫阙正门和建筑布局,而不是北京城的每一处古城垣。
由文段“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天安门就是这种建筑的典型形式”可知,D项正确。

考题出处:2014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3、【言语理解】有一个走钢丝的人,技术超群,他能在两幢20层高的大楼间,手持一根平衡杆,在钢丝上自由行走。成千上万的人被他令人窒息的壮举吸引。只见他走过钢丝后,让其助手骑在他肩上,准备再走一遍,观赏的人们报以热烈持久的掌声,他示意人们停止鼓掌,然后大声问:“你们相信我和我的助手能走过去吗?”“是的,我们相信!”人群狂热地大喊。他停了停,然后大声问:“谁愿意骑在我的肩上?”人群死一般寂静。
这段文字最适合的标题是:

A:自信与自负

B:相信与信任

C:人之相处,贵在真心

D: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讲述了一个走钢丝的人的故事,人们因为他超群的技艺相信他能驮着他的助手走过去,但却不敢把自己交给他去完成这个过程,由此说明相信容易信任难,相信不等于信任。故文段论述的中心是相信与信任,B项表述与此相符。
A、C两项在文段中没有体现,D项不是文段论述重点,均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75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94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

4、【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早期的年画早已是凤毛麟角,为中外收藏者所珍爱,被誉为“可与中国明清珍本绣像插图相媲美”。

B:哪怕观点看上去扭曲,只要论证的逻辑严密,回答了人们最想知道的“为什么”,便体现了书籍的意义和价值。

C:在这个电商井喷、网络购物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消费习惯的年代,我们身边似乎每天都在诞生大咖或缔造奇迹。

D:互联网给了所有人机会,它正引领着我们走在一条充满活力的生活之道上。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子最后加“的艺术珍品”。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

5、【言语理解】我国海区的潮汐资源以福建和浙江为最多,潮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大量蓄积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力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然而潮汐发电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只有潮汐电站建在合适的地理位置,并且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我国潮汐资源的分布状况

B:我国潮汐资源的利用现状

C:潮汐发电的必要条件

D:潮汐发电需要突破的技术障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讲我国潮汐资源分布最多的地区,并未涉及具体的分布状况及利用现状问题,排除A、B。第二句讲潮汐发电的原理。接着用“然而”作转折,引出潮汐发电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即潮汐发电的必要条件。文段并未涉及潮汐发电有哪些技术障碍需要突破,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2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2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

6、【言语理解】人们的负面情绪增多,首先是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秩序发生病变的反映,如果社会制度能够让大多数人受益,如果政府弘扬公平正义有明显成效,就不可能出现较多公众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的情况。所以,一旦有公众表达了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的意见,政府就应该看作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自己的工作出问题了,就应当立即深刻检讨,查找工作中的问题,承担责任,并努力解决问题。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政府的工作出了问题人们就会产生负面情绪

B:不信任、不相信政府的人主要是利益受损的人

C:政府查找、解决自己的问题能换取公众的信任

D:化解人们的负面情绪是政府改进工作的契机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说的是“人们的负面情绪增多,首先是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秩序发生病变的反映”,A项“政府的工作出了问题”与之不符,且“就会”的表述过于绝对。B项说法从文段无法推出。要换取公众的信任,不仅是解决政府自己的问题这么简单,还需要解决公众问题、社会机制问题等等,C项说法有误。文段围绕解决民众负面情绪展开,D项表述符合文意,当选。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7、【言语理解】①许多人都有一颗挂在嘴边拿得出手的中国心,我有一双   不安的中国脚,说走就走,心在野外,心在路上。
②古塔是上天坠落的一枚钉子,锈迹斑斑,跃动着岁月的   ;今年的候鸟依然能从中找到去年的缺口,重筑它残破的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焦躁   纹理

B:躁动 纹理

C:躁动 波澜

D:

焦躁 波澜

正确答案:C

解析:“焦躁”指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躁动”的意思为因急躁而行动,不停地跳动。“说走就走,心在野外,心在路上”含有不停留,不安定的意思,与此相对应,第一空选“躁动”。“波澜”指大波浪。“纹理”指物体上呈现的线性纹路。“纹理”是静止的,所以不能用“跃动”修饰。故第二空选“波澜”。故本题选 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①他最初的职能与一个看管自行车的大爷没什么两样
②事实上,世界上最早的金匠银行家是只存不贷的
③时间长了,他开始考虑如何盘活这些沉睡的资产,于是就有了放贷和利息
④存户有了零散的金子就存到他那里,他收取一定的管理费
 将以上4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②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④是对②的解释说明,应紧跟其后,即顺序为②④,排除A、D。根据①中“最初的职能”、③中“时间长了”可知按时间顺序,③应放在①之后,排除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9、【言语理解】28. (1)黄老师的教学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常常逗得大家_____。
(2)安全检查工作非常重要,要_____,不应麻痹大意,一旦出了事故,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破涕为笑 防患未然

B:破涕为笑 防微杜渐

C:捧腹大笑 防微杜渐

D:捧腹大笑 防患未然

正确答案:D

解析:破涕为笑:涕:眼泪。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捧腹大笑: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防微杜渐: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1)中学生并没有哭泣,显然应选“捧腹大笑”。(2)中“一旦出了事故”说明现在还没有发生,所以应选“防患未然”。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古代先哲对爱因斯坦等有颠覆性创新的科学家具体如何产生影响?表面上看,这些古人对物理学和整个科学领域的认知天真而充满错误,对科学几乎什么都不懂。但是,他们问了很多根本性问题,并进行了严肃讨论。如果当代科学家想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这些古代先哲将会是灵感的源泉;在追寻知识最前沿时,他们颠覆性、同时又充满孩子气的问题,将会指引人们进入新疆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古代先哲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至今仍具有启迪性

B:当代科学研究是在前人成就基础上的大胆探索

C:科学要在扬弃古代先哲思想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D:古代哲学思想为科学的创新性研究提供了助力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疑问——古代先哲对爱因斯坦等有颠覆性创新的科学家如何产生影响,然后对此进行回答,即虽然先哲们对科学的认知天真而充满错误,但他们提出的很多根本性问题,有助于当代科学家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能够给当代科学家提供创新灵感。
A项的“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表述不准确,文段中明确提到古代先哲“对科学几乎什么都不懂”,他们仅仅是站在哲学家的角度对科学提出了一些根本性问题并进行了严肃的讨论,这些并非是先哲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另外,由文段中“颠覆性创新”“摆脱常规思维”等可知,文段更想强调古代先哲对科学创新的作用,A项没有论及这一点。因此,A选项可排除;
B项论述的重心是“当代科学研究”,而文段论述的重心是“古代先哲”,选项与文段的论述重心不一致,且B项中的“前人成就”在文段中也没有提及。B选项也可排除;
C项的“扬弃古代先哲思想”强调的是汲取精华,抛弃糟粕,文段主要强调古代先哲对科学家的积极影响,并没有去其糟粕之意,排除C选项;
D项,哲学思想是哲学家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文段中哲学家提出的根本性问题属于哲学思想,而且D项也谈到了古代先哲对“科学创新”的积极作用,D项的概括更为全面、准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4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