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自制力不仅关乎自我控制,还包括排除不相关刺激的干扰和坚持完成相关任务(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任务)的能力。自制力是稳定不变的,还是会被消耗的,学界各派的看法不一。心理学家把实验对象分为两组,让他们同场解决难题。一组解题时只能吃萝卜,另一组还可以吃饼干。结果只吃萝卜的这组坚持时间更短,因为他们在抵制饼干的诱惑的同时,消耗了自制力。他们由此得出结论:人们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自制力下降。
上述结论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实验对象对解决难题的兴趣不完全相同
B:饼干和萝卜对实验对象的诱惑力不相同
C:饼干和萝卜对补充人体能量的效果不相同
D:两组实验对象的抗干扰能力不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通过一个对照实验:一组解题时只吃萝卜,另一组还可以吃饼干,而只吃萝卜的这组坚持时间更短,得出“人们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自制力下降”的结论。由于题干实验中涉及萝卜和饼干,如果两者对实验对象的诱惑力是相同的,则只吃萝卜这一组就不需要额外消耗自制力去抵制饼干的诱惑,因此实验成立的必要条件是萝卜和饼干对实验对象的诱惑力不相同,B项就表达了这层意思,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前提。
A项,实验对象对解决难题的兴趣不完全相同,则无法确定是由于自制力消耗而坚持时间不同,还是由于缺乏兴趣而坚持时间不同,实验结果未必正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干结论,不是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
C项,饼干和萝卜补充人体能量的效果不相同,与题干研究的自制力是不是有限的无关,不是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
D项,两组实验对象的抗干扰能力不完全相同,则无法确定是由于自制力消耗而坚持时间不同,还是由于抗干扰能力有差异而坚持时间不同,实验结果未必正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题干结论,不是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100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95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95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115题
2、【判断推理】科学家做了一个为期8周的实验:三批实验鼠在白天灯光照射16小时后,再在黑夜里分别处于全黑、暗光和开灯状态8小时,每日如此。实验期间,所有实验鼠的食物类别及食量都完全相同。结果发现,夜间处于暗光环境、开灯环境的老鼠都出现体重增加的现象。据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西方人的普遍肥胖与晚上灯火通明的街景和电脑、电视机的光密切相关。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的是:
A:实验时间仅8周,对幼鼠来说太过短暂,应延长实验时间
B:西方人并不是普遍肥胖,中等及以上收入的人群非常重视体重问题,时常进行健身等身材管理
C:据统计,在晚上街景灯火通明的西方城市中,那些经常接受电脑、电视机光照射的人大部分并不肥胖
D:黑夜处于暗光、开灯环境的实验鼠和黑夜处于黑暗环境的实验鼠不一样,前者在夜间进食,而夜晚鼠类新陈代谢率低,能量消耗少,容易增重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结论:西方人的普遍肥胖与晚上灯火通明的街景和电脑、电视机的光密切相关。
A项,指出实验时间太过短暂,但不代表其结论就是错误的,质疑的力度较弱。
B项,指出西方人并不是普遍肥胖,但并未说明那些肥胖的西方人肥胖的原因与晚上灯火通明的街景和电脑、电视机的光密切相关,属于无关项,不能质疑题干结论。
C项,指出在晚上街景灯火通明的西方城市中,接受电脑、电视机光照射的人大部分并不肥胖,说明西方人肥胖与夜晚的光并无关联,直接否定了题干结论,削弱力度最强。
D项,解释了黑夜处于暗光、开灯环境的实验鼠体重增加的原因是它们在夜间进食,属于另有他因,但仍无法排除夜晚的光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且实验鼠的情况未必能代表西方人,质疑的力度较弱。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
3、【判断推理】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A: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B: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C: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正确答案:D
解析: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指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然后虫子才可以寄生。比喻自己先有弱点而后为外物所侵害。两者之间既有顺承关系又有因果关系。
A项,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意思是在满是古木的森林里,那条小径已经好久没有人走过了!可是深山响起的钟声,又是从何处传来的呢?两者之间没有顺承关系或因果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意思是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因天寒而迷濛幽深。每句中均蕴涵因果关系,但两句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顺承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意思是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两句之间具有顺承关系,但不具有因果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徒留悲伤。两者之间既有顺承关系又有因果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98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94题
4、【判断推理】很多医学专家提出过量饮用咖啡对健康有害。为验证过量饮用咖啡对心脏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了两组被试者。第一组被试者每天饮用5杯或5杯以上咖啡,第二组被试者从不饮用咖啡。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一组被试者中患心脏病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二组被试者。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过量饮用咖啡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论证?
A:研究发现,每日饮用2杯咖啡的人心脏功能未受影响
B:在研究期间,第一组被试者每日的运动量大大小于第二组被试者
C:除影响心脏功能外,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还易引发焦虑症
D:第一组被试者中有部分人每日饮用10杯咖啡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根据每天饮用5杯或5杯以上咖啡的被试者一段时间后患心脏病的比例明显高于从不饮用咖啡的被试者,得出过量饮用咖啡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这一结论。
A项,无法界定每天饮用2杯咖啡是否属于过量,削弱力度有限。
B项,指出实验结果是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论证。
C项,说明咖啡会影响心脏功能,加强了题干结论。
D项,属于无关项,也不能削弱题干。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
5、【判断推理】有研究人员收集合并了30 项纵向干预研究,其中11项评估了上涨不健康食品价格的影响,19项评估了降低健康食品价格的影响。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利用价格引导人们消费健康食品,有助于人们改进饮食习惯,对公共健康是有好处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削弱上述结论?
A:水果和蔬菜的价格每降低10%,它们的销量就会增加14%
B:食品和饮料价格的变化,只在短期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C:含糖饮料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D:不健康快餐的价格每上涨10%,它们的销量就会下降3%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点:利用价格引导人们消费健康食品,有助于人们改进饮食习惯,对公共健康是有好处的。论据:11项评估了上涨不健康食品价格的影响,19项评估了降低健康食品价格的影响。
A项,水果和蔬菜属于健康食品,而价格每降低10%,销量就会增加14%,加强了题干结论。
B项,食品和饮料价格的变化,只能影响消费者短期的购买行为,即通过价格变化无法达到从根本上改进人们饮食习惯的目的,削弱了题干结论。
C项,选项中只涉及到“含糖饮料价格”和“身体质量指数”,而未涉及“消费”,属于无关项。
D项,不健康快餐价格上涨,其销量会下降,人们因为价格而少买不健康食品,加强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88题
6、【判断推理】杯:碗
A:锯:刀
B:灯:光
C:木:椅
D:火:炉
正确答案:A
解析:杯与碗都用来盛物,且盛放的物品不同。
A项,锯与刀都用来切割,且切割的对象不同,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灯与光都用来照明,但不存在对象的差异,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木可以做成椅,两者不存在功能类似的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火在炉中烧,两者不存在功能类似的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7、【判断推理】振动:频率
A:价值:价格
B:时间:金钱
C:移动:速度
D:太阳:温度
正确答案:C
解析:频率是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A项,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时间和金钱不存在直接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与题干关系相同。
D项,太阳会影响温度,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8、【判断推理】某研究员认为,人类语言最初直接来源于鸟类和灵长类。因为如果重新审视现代人类语言,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相互交流是如何从鸟类和其他灵长类古老的交流模式系统演化而来的。他宣称,从鸟类身上,我们获得了语言的旋律部分;从其他灵长类身上,我们获得了语言的实用性内容部分。在过去10万年里的某个时候,这些能力最终演化成我们今天所知的人类语言。
上述结论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人类的交流与其他动物的交流之间的相似度比我们一般认为的要多
B:人类语言包含两个不同层面:与句子可变结构相关的表达层面以及表达句子核心内容的词汇层面
C:人类语言的交流在过去和现在变化不大
D:鸟类和除人类以外的其他哺乳动物有自己的交流语言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由“人类从鸟类身上获得了语言的旋律,从灵长类动物身上获得了语言的实用性内容”得出“人类语言最初源于鸟类和灵长类”的结论。该论证显然假设了人类语言只包含旋律和实用性内容两部分,否则如果人类语言还有其他组成部分,就无法得出题干结论,B项就表达了这层意思,即题干结论成立所需的前提。
A项,指出人类的交流与其他动物的交流之间的相似度比我们认为的多,但仍无法必然得出人类语言最初源于鸟类和灵长类的结论,该项不是必需的前提。
C项,指出过去和现在人类语言的交流变化不大,变化情况与人类语言的来源无关,该项不是必需的前提。
D项,指出鸟类和人类以外的其他哺乳动物都有自己的交流语言,但仍无法必然得出人类语言最初来源于鸟类和灵长类的结论,该项不是必需的前提。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判断推理】研究人员比较了过去3.3万年以来生活在欧洲的人的骨骼变化情况,发现从1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到2000年前的罗马帝国时期,人类两种腿骨的强度持续下降,但与奔跑行走无关的上臂骨强度则保持稳定。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农业开始兴起,人类逐渐向定居的生活方式转变,农业兴起导致现代人的骨骼变轻,但之后两种腿骨的强度几乎没有变化。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机械化和城市化对骨骼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研究人员作出结论的假设?
A:在过去3.3万年间,人类的体重总体变化不大
B:从3.3万年前至1万年前,人类的生活方式没有发生重大的改变
C:机械化和城市化发生在农业兴起之后
D:人的骨骼变轻会导致其骨骼强度的下降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根据“农业兴起后现代人的腿骨强度几乎没有变化”得出“机械化和城市化对骨骼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这一结论。
A项,说的是人类体重的情况,而题干要论述的是骨骼强度的情况,因此该项与题干无关,不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假设。
B项,从3.3万年前至1万年前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与机械化和城市化对骨骼强度的影响无关,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假设。
C项,指出机械化和城市化发生在农业兴起之后,因为农业兴起之后人类腿骨的强度几乎没有变化,由此可以得出机械化和城市化也没有使人类腿骨的强度发生改变,则题干结论能够正确、必然得出,因此该项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假设。
D项,题干中说农业兴起导致现代人的骨骼变轻,但没有说机械化和城市化是否会使骨骼变轻,是否会导致骨骼强度下降,题干结论仍然无法得出,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所需的假设。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摸清致贫原因:提出扶贫措施
A:通过安全检查:进入高铁车厢
B:增加作物产量:选育作物良种
C:改正错误言行:认识错误危害
D:增强合作意识:苦练服务本领
正确答案:A
解析:先摸清致贫原因,然后才能提出扶贫措施,两个词项之间具有顺承关系。
A项,先通过安全检查,然后才能进入高铁车厢,两个词项之间具有顺承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先选育作物良种,然后才能增加作物产量,两个词项之间具有顺承关系,但词项顺序颠倒,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先认识错误危害,然后才能改正错误言行,两个词项之间具有顺承关系,但词项顺序颠倒,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增强合作意识和苦练服务本领之间不存在顺承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7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