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中外文学艺术史上的许多个案证明,一位作家、艺术家,只有立足于自己的生命体验,捕捉生命意识,又能以超越性的襟怀,以大生命意识的视野,透视人性,观照人生,体察万物,才能创作出境界最为高超,具有久远而又强劲的生命活力的作品。
这段文字中提及的“大生命意识”是指:
A:艺术家要加强修养,要有大格局、大智慧
B:拥有超人类的生命襟怀,向往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C:生命是可贵的、神圣的,人类所有正常的生命本能都应得到尊重
D:以政治的、道德的、法律的尺度,对笔下人物予以是非好坏的明确判定
正确答案:B
解析:定位原文,“以超越性的胸襟”和“透视人性,观照人生,体察万物”是对“以大生命意识的视野”的具体阐释,由此可知,“大生命意识”指的是要有宽广胸襟,使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和谐生存。A项强调的是艺术家的修养,C项强调的是生命的珍贵,D项强调对作品中人物的判定尺度,三项均不能包含“万物”,不能体现出超越人类生命观的意识,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2、【言语理解】雄企鹅这样煞费苦心地用石子来讨好雌企鹅绝非小题大做,而是由于筑巢的石子对它们有________的魅力。有好巢才能吸引好配偶,筑巢最好的雄企鹅,引起异性注意的机会最大。别致的巢能够________雄企鹅作为配偶的价值,确保配偶的珍贵投资——企鹅蛋不被冰雪冻坏,所以雄企鹅要________地通过建造新居来打败竞争对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名状 体现 千方百计
B:不可抗拒 彰显 不遗余力
C:无与伦比 昭示 不惜血本
D:无以复加 代表 千难万险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不可名状”指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多用于描述感觉的复杂。不能形容“魅力”大,排除A。“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东西。此处强调石子的魅力大,而非完美,排除C。
再看第三空,“千难万险”与“排除”为惯用搭配,单用填入语意不通,排除D。验证B项第二空,“彰显”指鲜明地显示,“彰显价值”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2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3、【言语理解】人眼为了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需要不停地调节焦距,而眼睛调节焦距是通过调节眼球内晶状体的凸度来完成的。年轻时,晶状体有着良好的弹性,可以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密度增加,弹性逐渐下降,调节的范围越变越小,因此就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眼睛自身的调焦能力下降是正常的衰老退化现象,老花眼会随之出现,每个人都无法避免。近视者照样会老花,只是镜片度数不同而已。没有近视的老人得了老花眼,看远不用戴眼镜,看近才需要。而原有近视眼的人得了老花眼,看远仍要用近视眼镜,看近时就不一定了,因为近视眼和老花眼能够抵消“看近”的这一部分。而患上老花眼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年轻时近视,到老了就不用戴老花镜了
B:年轻时近视,到老了近视度数可能会下降
C:年轻时如果近视,晶状体的密度就会增加
D:患了老花眼的人,看远时不需要戴眼镜,看近时需要戴眼镜
正确答案:B
解析:由“眼睛自身的调焦能力下降是正常的衰老退化现象,老花眼会随之出现,每个人都无法避免。近视者照样会老花,只是镜片度数不同而已”可知,A项说年轻时近视,老了不用戴老花镜理解错误;C项,由“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密度增加”可知,晶状体密度增加受年龄影响,文段未提到近视与晶状体密度的关系;D项,由“没有近视的老人得了老花眼,看远不用戴眼镜,看近才需要”可知,C项“换了老花眼的人”扩大范围。B项可由“原有近视眼的人得了老花眼,看远仍要用近视眼镜,看近时就不一定了,因为近视眼和老花眼能够抵消‘看近’的这一部分”推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4、【言语理解】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________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________,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________。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贵 淡然 谦和
B:儒雅 低调 平静
C:高雅 淡泊 平和
D:文雅 质朴 温顺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形容“饱读诗书”后形成的气质,“儒雅”“高雅”“文雅”均恰当。“高贵”与“低贱”相对,多形容地位、精神层次等,不能形容书卷气,排除A。
第二空和第三空,由“浊俗”和“清雅”、“促狭”和“开阔”之间的反义关系可知,第二空、第三空所填词语应分别与“奢华”“偏激”构成反义关系。“低调”的反义词是“高调”“张扬”,不能和“奢华”构成反义关系,排除B。“温顺”指性格温和,顺从,其反义词为暴躁、叛逆,不能与“偏激”构成反义关系,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5、【言语理解】如今通过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描述,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越了100年前对于宇宙的机械化的理解。从基本粒子的行为到宇宙的形态,从微观到宏观,现代物理学的这两大支柱,几乎可以解释人们现在所观察到的一切自然现象。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的这两大支柱各自主宰了微观和宏观领域,却彼此难以相容,因此造成了物理学历史上最大的裂缝。尽管无数一流的物理学家试图解决这个难题,但经过了80多年的努力,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这个困境还是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但是事实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美
B:人们在深入研究后意外发现
C: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往往令人啼笑皆非
D:与其他自然学科的研究经历相似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横线处所填句子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文提到“……这两大支柱,几乎可以解释人们现在所观察到的一切自然现象”,后文提到“物理学的这两大支柱……却彼此难以相容,因此造成了物理学历史上最大的裂缝”,由此可知,横线前后内容具有转折关系,A项以“但是”做转折,填入句中最恰当。
B项的“意外发现”、C项的“啼笑皆非”不合语境,D项的“其他自然学科”文段未涉及,三项均衔接不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6、【言语理解】①比尔·盖茨为________事业已投入260亿美元,超过全部财产的一半,甚至早早立下遗嘱,死后99%的财富都要捐献出去。
②晨曦中,山海关城楼的________隐约可见。
③国庆节前夕,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________各国贵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慈善 雄姿 招待
B:慈善 雄威 接待
C:慈悲 雄威 招待
D:慈善 雄姿 接待
正确答案:A
解析:①句,“慈善事业”为习惯搭配,排除C。
②句,“雄威”指强大的威势,“雄姿”指雄壮威武的姿态。能“隐约可见”的只能是“雄姿”,排除B。
③句,“接待”是指接受来访者并给以招待,着重表示交接、接洽或接纳,使用范围广泛;“招待”是指对宾客或主顾表示欢迎并给以应有的照顾,着重表示招呼、照应或款待。根据句意,应选“招待”,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7、【言语理解】2009年9月15日,武汉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具有武汉本土特色的医改方案正式出台,并同步推出全国首个普通市民看得懂的“市民版”方案。“市民版”方案中所提炼的“要让市民平时少得病,得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四项承诺,是武汉此次医改的根本所在。按照方案,本市3年医改目标为:实现基本医保全面覆盖,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挤干药价水分,切实降低居民就医负担。2009年,武汉市级财政已经安排12.93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医疗机构建设,为此次医改奠定基础。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强调实现医改目标的必要条件
B:强调财政支持对实施医改的意义
C:介绍武汉市医改方案的主要特色
D:介绍武汉市医改方案及初步进展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武汉市医改方案正式出台,接着分别介绍了该方案的目的和武汉市的3年医改方案,最后说明2009年武汉市财政支持为此次医改奠定基础。综合起来,文段介绍的是武汉市医改方案及其初步进展。
文段主要介绍的是“武汉市医改”,可首先排除脱离关键词的A、B。C项主要特色概括不全面,不如D项能够涵盖文段所有要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8、【言语理解】市场学上有个跟随者战略,就是企业不做任何创新性的尝试,而是等别人把产品、技术、市场都做出来以后,自己拷贝这些东西或加以改进,从而占领市场,这虽然促进了竞争,但是由于跟随者不承担开拓技术、产品、市场的成本以及试错的风险,因此比创新者更具创新优势。如果跟随者是某种资源、渠道的垄断者的话,就足以置创新者于死地,从而最终扼杀竞争,并抑制了创新精神。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创新精神是企业精神的核心
B:跟随者战略在商战中的价值
C:资源和渠道的垄断状态亟待打破
D:建立和完善创新保护机制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跟随者战略的概念,即企业自己不创新,专门拷贝、改进别人的创新,如此跟随者因不用承担创新的风险而比创新者更具优势;接着进一步指出跟随者战略对创新的危害,若跟随者是某种资源、渠道的垄断者,将对创新者构成致命打击,最终会抑制创新精神。由此可见,文段意在强调要针对跟随者战略采取措施保护创新者权益。D项与此相符。A项,文段并非强调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而是由跟随者战略对创新的危害暗示要有效应对以保护创新,排除;B项,文段并非赞扬跟随者战略的价值,而是指出其对创新的危害,意在强调应采取措施抑制其作用,排除;C项脱离了创新的话题,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1题
9、【言语理解】现代逻辑是以19世纪中期出现的数理逻辑为起点的,它使用特别符号和形式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演绎推理及逻辑规律,是传统形式逻辑的直接延续和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延伸
B:发展
C:变革
D:变化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句意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延续”有递进关系,排除有转折意味的“变革”与“变化”。“延续”指持续;继续。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延伸”指向外延长、伸展。“延续”与“延伸”之间是一种承接关系,也排除。“发展”是在延续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提高,填入更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7题
10、【言语理解】数字孪生,按字面意思,就是为真实的物理世界搭建一个高度镜像化的数字世界。随着技术不断演进,数字孪生发挥重要价值的应用场景会相应增加,其性价比也将不断提高。比如,在技术设计和测试时,数字孪生可以让很多由于物理条件限制、依赖于真实的物理实体而无法完成的操作变成可能;再比如,当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造价不菲的航天器、核电站时,这些设施的寿命与安全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段文字没有涉及的是:
A:概念与定义
B:市场的反馈
C:性价比优势
D:应用性前景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概念与定义”对应“数字孪生,按字面意思,就是为真实的物理世界搭建一个高度镜像化的数字世界”,排除。
B项,“市场的反馈”在文中没有涉及,当选。
C项,“性价比优势”对应“其性价比也将不断提高”,排除。
D项,“应用性前景”对应“数字孪生发挥重要价值的应用场景会相应增加”,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0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