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23

发布时间:2022-07-28 18:29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力量较小,不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市场扩展,很多事情依靠每个企业单打独斗既不可能,也不经济。因此,发展中小企业的协会和服务组织,对中小企业发展十分重要。这类组织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专业性的。事实证明,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这类服务组织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积极参与和支持这类组织的发展和运作是中小企业的分内之事,虽然会花费一定的精力、付出一定的代价,但这种付出和代价是值得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发展中小企业协会和服务组织将成为大势所趋

B:中小企业应意识到参与协会和服务组织的意义

C:现实状况下中小企业协会和服务组织大有可为

D:中小企业参与协会和服务组织才能提高竞争力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小企业力量小的问题,由此引出发展中小企业协会和服务组织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后文进一步指出积极参与和支持这类组织的发展和运作是中小企业的分内之事。由此可知,文段是站在中小企业的立场来谈发展中小企业协会和组织的重要性。B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A、C两项脱离了中小企业这一主体,排除。D项“才能”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

2、【言语理解】宇宙中最冷的地方是“回力棒星云”,那里的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高1度。在绝对零度条件下,所有的原子都会________。________到“回力棒星云”芳容的“阿尔马”(望远镜)设在阿塔卡马沙漠中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那里几乎没有湿气或植被,能对天空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凝结 眺望 一目了然

B:固结 目睹 一览而尽

C:冻结 捕捉 一览无余

D:凝固 观测 一目千里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较难辨析,可从第二空寻找突破口。第二空,“眺望”指从高处往远处看。“目睹”指亲眼看到,常见搭配为“耳闻目睹”。两者均不能与“到”搭配,排除A、B。“观测”指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捕捉”指捉,抓。填入均符合题意,均可与“到”搭配。
第三空,“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一目千里”原指视力好,看得远;后多形容人有先见之明。与“没有湿气或植被”的能见度好的语境相对应,“一览无余”更恰当,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0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0题

3、【言语理解】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有解开的话,语言会失去价值,甚至于只能添乱。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A:事实比语言更有力量

B:平常不要说太多的话以免惹出是非

C:没有事实基础的语言是毫无价值的

D:语言是不重要的,事实才是重要的

正确答案:A

解析:原文中提到的“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有解开的话,语言会失去价值,甚至于只能添乱”说明事实比语言更有力量,A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我国当代快速城市化的一个明显问题是地方文化特色逐渐丧失。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城市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这些历史文化特色是城市的文化竞争力和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特色,就是在保护人类文明。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快速城市化与城市的文化保护存在冲突

B:保护城市的文化特色意义十分重大

C:文化特色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D:城市的文化特色丧失的速度非常惊人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当代快速城市化中存在地方文化特色逐渐丧失的问题,引出城市的文化特色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对策“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特色,就是在保护人类文明”,因此文段旨在说明城市的文化特色的重要意义。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D两项在文段中并未体现,C项是迷惑项,文段只是以此为基础强调城市文化特色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9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9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9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

5、【言语理解】幸福是什么?马克思认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它是为大家而献身;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依据马克思的幸福观,下面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B:个人那些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远不是真正的幸福

C:即使我们倒下了,高尚的人们会理解和继承我们的幸福观

D:只有造福人类的事业才会默默地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可知,A、B两项推论正确。由“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可知,C项推论正确。文段只提到“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并未存在必要条件关系,D项“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推论不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2题

6、【言语理解】鸦片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________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________。有人形容当时文恬武嬉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映 额手称庆 起点

B:决定 欣喜若狂 初始

C:反应 弹冠相庆 原点

D:旨意 欢欣鼓舞 平静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修饰的对象是“道光皇帝”,“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或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明显不合文意,排除A。
第二空,“文恬武嬉”指文武官员都贪图安逸享乐,不关心国家大事,由词义可知,文段对道光皇帝和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在鸦片战争后的表现持批判态度,故此处所填词语应为贬义词。“欣喜若狂”“欢欣鼓舞”均为褒义词,排除B、D。“弹冠相庆”含贬义,填入最恰当。
第三空,“回到原点”搭配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13题

7、【言语理解】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城市治理精细化的根本目的。如果把城市治理比作绣花,那么,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就是那条在千头万绪中________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的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疏通

B:贯彻

C:联合

D:串联

正确答案:D

解析: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的线”搭配,且能体现“线”的作用。“疏通”指清除阻塞,使水流或交通畅通,或指沟通双方的意思,调解双方的争执。“贯彻”指彻底实现或体现,多与方针、政策、精神、方法等搭配。二者与“城市治理方方面面”搭配不当,排除A、B。“联合”指联系使不分散;结合。强调的是结合在一起,而句意为使城市治理的各方面有所联系,并没有强调要将各方面结合在一起,不能体现“线”的作用,排除C。“串联”指贯穿连接。填入形容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这条线将城市治理的各方面联系起来,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1题

8、【言语理解】

(测试3)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________固然可能少犯错、不犯错,但难免落入庸懒颓废的泥潭;冒险突破可能趟出一条新路来,但要遭受种种挫折,付出不少代价。因此,鼓励创新,就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给创新者以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政策的保证,尤其要营造________的创新环境,容忍出错、允许试错、坚决纠错,在激励人们创新的同时,防范和降低人们为创新所承担的风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按部就班 和谐

B:

扬长避短 融洽

C:

上行下效 多元

D:

墨守成规 宽松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空,与“冒险突破”相对应,此处所填词语应表达不创新的意思。“扬长避短”“上行下效”明显不恰当,排除B、C。第二空,由“容忍出错、允许试错”可知,此处强调的是环境的“宽松”。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名人名言往往________,常被引用很正常,但如果不准确地引用或假冒名人名言,既是对名人的不恭,也是对读者的愚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言简意赅 不足为训

B:微言大义 过犹不及

C:一针见血 名不副实

D:振聋发聩 得不偿失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不能描述名人名言常被引用的原因,排除D。第二空,“不足为训”指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过犹不及”指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名不副实”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相符。此处表达对“不准确地引用或假冒名人名言”做法的批评,含有不提倡意思的“不足为训”最恰当,排除B、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意思的是:

A:马克思对与实践紧密相关并能对它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发现,兴趣甚为浓厚

B:马克思高度重视理论学科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因而对任何一个新发现都感到由衷的喜悦

C:马克思十分重视他的发现对工业以及一般历史发展产生的革命影响

D:马克思有着非凡的预见性,因而对理论科学中的新发现都特别敏感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强调的是“但是”后的内容,即马克思对那些“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特别感兴趣。A项与此意相符,当选。
B项属于“但是”前的内容,未抓住文段重点,排除。C项说的是马克思重视自己发现的影响,属偷换概念,排除。D项的“非凡的预见性”属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