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82

发布时间:2022-07-20 7:01     浏览量:24

1、【言语理解】自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拓展,对资本这一概念在使用中产生了不同理解。一种是继续把“资本”作为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阶级属性概念,用来研究资本主义的运动;一种是把资本作为商品经济学中的一个自然属性概念,即单纯的经济概念,用来研究“货币生出更多的货币”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后者称为现代资本概念。
这段话中,20世纪“资本”这一概念是指:

A:阶级属性概念与自然属性概念

B:世界范围内的现代资本概念

C:阶级属性概念让位于经济概念

D:不断拓展的政治经济学概念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自20世纪以来,人们对“资本”这一概念的两种理解——一种是阶级属性概念,一种是自然属性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并列的,并不存在谁让位于谁的问题,故C项错误。“资本”的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使用时的不同理解,并不存在拓展的内容,故排除D。B项仅提到了自然属性一个方面,不全面。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今年的竞赛单元依旧气氛激烈,________。这几年的纪录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镜头越来越深入人物的内心,________被拍摄对象的生活情绪,传达他们的孤独、挣扎和纠结,甚至达到了剧情片的效果。就探索这个时代人们的内心而言,这些纪录片取得的成就,是电影院里放映的商业电影所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火如荼 描写 自叹不如

B:强手如林 追踪 望尘莫及

C:短兵相接 揭露 望而却步

D:刀光剑影 刻画 无法比拟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分析可知,用摄像机拍摄表现对象。“描写”是指用文字表达,不能用来修饰“镜头”,排除A。“刻画”的对象通常为形象,与“情绪”搭配不当,排除D。
第三空,“望尘莫及”侧重比不上;“望而却步”侧重知难而退。句中说的是这些纪录片在探索这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电影院里放映的商业电影远远比不上的。“望而却步”与句意不符,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4题

3、【言语理解】“骏马行千里,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从认识自我的角度看,这句话形象地说明:

A:人是发展变化的,要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B:认识自我是很困难的,对自己难以形成正确评价

C: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D:人的优点和不足是天生的,无须后天努力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谚语表明了在一个领域出众未必在另一个领域就能做得很好,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应该客观地认识自己,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B两项无法由文段推出。D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4、【言语理解】一个人的心理只要是健康的,他就有自知之明,就有可能________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________的评价。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透彻 恰如其分

B:如实 不偏不倚

C:客观 条分缕析

D:准确 鞭辟入里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 “就有可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的评价”是对句中“自知之明”的对应解释。“自知之明”意为透彻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多指缺点)。“如实”“客观”都不能用来形容了解自己的程度,排除B、C。
第二空,填入词语应含有评价得很到位的意思。“恰如其分”指说话办事恰当稳妥,无过或不及。“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这里形容对自己的评价,用“恰如其分”更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5、【言语理解】①成长和成才所包含的意蕴要深刻和正面,也是多元化的
②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已经被狭隘的“成功学”所污染了,它所携带的那些正面力量就因此被人们一并厌恶
③让青年不被庸俗的“成功学”左右,首先要釜底抽薪——我们不要总谈“成功”,要转化话语系统
④对青年,我们不建议过多使用“成功”这个词,而应更多地使用“成长”和“成才”
⑤不要以为这是换汤不换药——话语系统其实就是一种药,话语系统的转换就是换药
⑥作为意识形态的话语,对自我认知的影响很大
将以上六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⑤⑥②④①

B:④①②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①④②③⑥⑤

正确答案:A

解析:①句首为“成长和成才”,④句末为“‘成长’和‘成才’”,③以“话语系统”结束,⑤提到“话语系统”,①和④、③和⑤分别构成顶真结构,应紧密相连,且顺序为④①、③⑤,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故为正确答案。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虽然寒冷的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但在高温闷热的“秋老虎”时节,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平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常会感觉不适,出现胸闷、气促、头晕等症状。另外,高温天气会使人体出汗过多,血液浓缩,如果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形成斑块;一旦斑块脱落,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就可发生急性心梗。此外,人在炎热夏夜往往得不到良好的睡眠,这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闷热天气还会使人情绪波动、心情烦躁,这也是冠心病突发的危险因素。在这段时间,因工作劳累而缺乏休息的人,尤其要警惕心肌梗死突然来袭。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养生”尤其要“养心”

B:“秋老虎”之名因何而来

C:心脑血管疾病诱因知多少

D:夏秋之交要预防心肌梗死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通过转折指出“秋老虎”时节由于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降低,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常感不适;接着由“另外”引出高温天气人体出汗过多,血液收缩,容易引发急性心梗;然后由“此外”介绍,夏天人得不到充分休息也易引发心肌梗死,闷热天气使人情绪波动也是冠心病突发的诱因。最后指出在这段时间人们要注意休息,警惕心肌梗死来袭。文段主要介绍了夏秋交替之际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意在提醒人们在夏秋之交要预防心肌梗死,故标题应体现这一观点,只有D项符合。A、B两项与文段无关,C项未体现夏秋这一关键词,均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54题

7、【言语理解】事实上,任何一个不可避免的灾害原本就是社会人口因素与生态系统中潜在的破坏性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就舟曲泥石流而言,人类活动的________和社会管理的________显然是灾害的要素之一。但在地质专家们看来,这些原因还远不足以将舟曲之灾________为人祸之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加速 疏忽 断言

B:破坏 漏洞 归咎

C:频繁 忽略 断定

D:加剧 疏漏 妄定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作为灾害的要素,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应是机制层面的问题,而不是态度层面的“疏忽”或是“忽略”,排除A、C。
第三空,“妄定”所含有的轻率地下结论的意思,与“这些原因还远不足以”所表达的谨慎态度相对应。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15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5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8、【言语理解】员工家庭福利政策的长期缺失,虽然给企业带来了成本降低、产量提高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对员工而言,抛弃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显然不是合理的职业规划。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家庭福利政策的匮乏实际上反映了美国经济中企业和员工之间权利不平衡的状态。经济产出流入公司利润的份额在飙升,而员工的薪酬却停滞不前,这必然会导致美国陷入人才流失的困境。
这段文字意在:

A:揭示个人职业规划和现状之间的矛盾

B:指出美国企业和员工权利不对等的问题

C:揭示美国人才流失的深层次原因

D:强调美国家庭福利政策缺失的不利影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美国员工家庭福利政策长期缺失给企业带来了好处,但对员工有不利影响;接着援引经济学家的观点说明这一政策的缺失反映了美国经济中企业和员工之间权利的不平衡状态;最后强调这种状态(企业获利、员工利益受损)的持续必然会导致美国的人才流失。故文段主要说明的是美国员工家庭福利政策长期缺失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即D。A、B、C三项均未体现“美国家庭福利政策缺失”这一论述主题,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9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4题

9、【言语理解】一切意义都寓于过程。然而,现代文明是________的文明,只求结果,藐视过程。人们手捧旅游图,肩挎照相机,________,专找图上标明的去处,在某某峰、某某亭“咔嚓”几下,留下“到此一游”的证据,便心满意足地离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缘木求鱼 走马观花

B:急功近利 按图索骥

C:浮光掠影 有的放矢

D:急于求成 独辟蹊径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只求结果,藐视过程”可知,填入词语应有追求结果之意。“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两词都是说方法的,排除A、C。
第二空,“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按图索骥”与“专找图上标明的去处”的语境相吻合,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8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17题,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5题,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2题

10、【言语理解】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成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非强即弱、非胜即败。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A:生活是一个合作的舞台

B:双赢符合现实人生的辩证法

C:善待他人也要善待自己

D:利人与利己并存不悖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利人利己者把生活看成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和“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可知,文段所要说明的是“利人利己”即双赢的处事态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A不是文段的核心意思,选项C、D文段并未提到。故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