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自我损耗现象是个人在长期从事某项工作的过程中,出现自我进行意志活动的能力或意愿下降的现象,包括控制环境、控制自我、做出抉择和发起行为等能力或意愿的下降,同时出现职业倦怠、自我消耗但毫无进步的情况。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自我损耗现象的是:
A:李某博士论文一直未完成,不断延期,结果在学校读了八年也没有毕业
B:陈某在杂志社做副主任已经有二十年了,虽然出版了一些个人作品,但没有获得升职的机会
C:宋某做销售工作将近十年,虽然他换了四五家公司,但由于业绩一般,收入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D:王某一直在档案馆做管理员,一做就是十五年,他对工作感到麻木,也没有改变现状、获得晋升的欲望
正确答案:D
解析:自我损耗现象的定义要点:①个人长期从事某项工作;②出现自我进行意志活动的能力或意愿下降的现象;③出现职业倦怠、自我消耗但毫无进步的情况。
A项,李某博士论文一直未完成,没有体现李某出现自我进行意志活动的能力或意愿下降的现象,不符合要点②。
B项,陈某长期担任杂志社副主任,没有获得升职机会,没有体现陈某出现职业倦怠、自我消耗的情况,不符合要点③。
C项,宋某从事销售工作近十年,换了四五家公司,没有体现宋某出现自我进行意志活动的能力或意愿下降的现象,不符合要点②。
D项,王某从事档案馆管理员的工作十五年,符合要点①;对工作感到麻木,没有改变现状、获得晋升的欲望,符合要点②③,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1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题
2、【判断推理】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下列各项中,体现了垂直迁移的是: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正确答案:B
解析:垂直迁移的定义要点:①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之间的经验;②相互影响。A、C两项都处于同一抽象、概括水平上,不符合①;D项习惯、行为不属于抽象、概括范畴,不符合①。B项“直角”“平角”都在“角”范围内,属于不同水平之间的相互影响,符合定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判断推理】巾帼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监狱
A:须眉 囚犯
B:英雄 犯罪
C:女子 铁窗
D:头饰 惩罚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巾帼为女子的代称,须眉为男子的代称;囚犯被关押在监狱里,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巾帼英雄指女子中的英雄,犯罪可能要进监狱,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巾帼为女子的代称,铁窗为监狱的代称,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巾帼原是一种头饰,监狱是惩罚犯人的场所,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90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88题
4、【判断推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常会面临选择,要么选择风险小、报酬低的机会;要么选择风险大、报酬高的机会。究竟是在个人决策的情况下富于冒险性,还是在群体决策的情况下富于冒险性?有研究表明,群体比个体更富有冒险精神,群体倾向于获利大但成功率小的行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结论?
A:在群体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B:个体会将其意见与群体其他成员相互比较,因其想要被其他群体成员所接受与喜爱,所以个体往往会顺从群体的一般意见
C:在群体决策中,很可能出现以个体或子群体为主发表意见、进行决策的情况,使群体决策为个体或子群体所左右
D:群体决策有利于充分利用其成员不同的教育程度、经验和背景,他们的广泛参与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结论:群体比个体更富有冒险精神,群体倾向于获利大但成功率小的行为。
A项,指出群体决策时,会比个人决策更倾向于向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说明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富于冒险性,支持了题干结论。
B项,指出个体会顺从群体的一般意见,并不能说明群体决策更富于冒险性,无法支持题干结论。
C项,指出群体决策很可能为个体或子群体所左右,并不能说明群体决策更富于冒险性,无法支持题干结论。
D项,指出群体决策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说明群体决策并非成功率小,削弱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3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1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
5、【判断推理】某天五个朋友聚会,其中一个人历数喝酒对身体的危害,并热心地劝告大家戒酒。他逐个询问说:“你现在戒酒了吗?”四个人的回答各不同。
请根据他们的回答,判断这四个人当中,谁没有违反这个推理隐含的前提?
A:我正准备戒酒
B:我已经戒酒啦
C:我从来不喝酒
D:我特别喜欢喝酒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问题“你现在戒酒了吗?”隐含的前提是“你喝酒且现在仍在喝酒”。
A项,正准备戒酒,说明回答的人以前喝酒现在仍在喝酒,没有违反隐含前提。
B项,已经戒酒了,说明现在没有喝酒,违反了隐含前提。
C项,从来不喝酒,说明以前和现在都不喝酒,也违反可隐含的前提。
D项,根据喜欢喝酒无法判断是否喝酒,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
6、【判断推理】老张为了试验某品牌化肥的效果,把自家的稻田分成东边、西边两块,在东边地块施肥,西边地块不施肥。水稻收割后,东边地块亩产700公斤,西边地块亩产400公斤。因此,该品牌化肥能有效增产。
以下最能反驳上述论证的是:
A:东边地块的土壤肥力原本就比西边地块高
B:东西两块地种植的是同一品种的水稻
C:东边地块的水稻遭受过病虫害
D:老张收割西边地块的水稻先于东边地块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试验中由施肥的东边地块产量更高得出该品牌化肥能有效增产。
A项,指出东边地块本来就比西边地块肥力高,即产量更高有可能是因为东边地块本来的肥力,不一定是化肥的效果,反驳了题干论证。
B项,指出东西两块地种植的是同一品种的水稻,说明对比实验的设置较为严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题干论证,排除。
C项,指出东边地块的水稻遭受过病虫害,但最后东边地块的亩产仍比西边地块高,说明化肥确实起到了增产作用,加强了题干论证,排除。
D项,指出收割西边地块的水稻先于东边地块,与化肥是否能有效增产无关,不能反驳题干论证,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52题
7、【判断推理】某工厂的生产线会排放大量废弃物导致大气污染,为了迫使该工厂改变生产流程,减少污染,当地居民决定对该厂销量最大的产品——荧光灯进行联合抵制。因为居民们认为对销售量最大的产品进行抵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该厂的利润。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推论?
A:联合抵制行动仅考虑产品的销售量,无法推断其相应的利润
B:联合抵制行动没有考虑该工厂改变生产流程的可能途径等信息
C:联合抵制行动没有涉及可以使得该工厂改变生产流程的其他方法
D:居民通过联合抵制的方式,想要达到目的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中居民们认为抑制销售量最大的产品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该厂的利润。
A项,说明销售量与利润之间没有联系,从而削弱了该观点。
B项工厂改变生产流程的可能途径等信息、C项改变生产流程的其他方法、D项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三项均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8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8题
8、【判断推理】一项调查显示,50%的人在25岁前就出现失眠现象,在30岁前失眠的比例达74%。专家表示,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频率过快的生活节奏、工作和学习上的巨大压力,是导致失眠年轻化的主要因素。但是,即使让失眠的人多参加休闲类体育活动,缓解精神压力,并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失眠的现象也没有改善。因此,显然存在其他引起失眠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正确,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通过缓解精神压力来改善青年失眠现象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的,因此,不容易反映出精神压力大与失眠之间的关系
B:许多没有失眠现象的人同样存在着生活节奏快、工作和学习压力大的问题
C:精神压力大很少会引起严重的失眠现象,更何况还是出现在身体状况本应很好的青年身上
D:许多人都有熬夜、吸烟、喝酒的不良习惯,并且喜好油腻和辛辣的食物,这样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失眠的原因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论点是“存在其他引起失眠的原因”,题干论据是“缓解精神压力,并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失眠现象也没有改善”。
A项,说明题干中的调节方法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效,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是正常的,不能由此说明存在其他引起失眠的原因,削弱了题干结论。
B项,无法说明除了精神压力大以外,是否存在其他引起失眠的原因,不能削弱题干结论。
C项,说明精神压力大可能确实不是失眠的原因,即存在其他引起失眠的原因,支持了题干结论。
D项,说明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失眠的原因,但题干中指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失眠现象仍没有得到改善”,则仍可能存在其他引起失眠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70题
9、【判断推理】尽管家长、老师都大力宣扬体育运动能有效改善孩子的健康情况,但是他们还是会把运动和学业对立起来,认为孩子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业上,以提高学习成绩。而有专家表示,运动时间越多的孩子,学习成绩越高,建议家长、老师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运动。
以下哪个选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削弱专家的推论?
A:体育运动能让孩子在上课精神更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B:家长、老师倾向于让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
C:体育锻炼能促进脑细胞之间建立新的联结,从而提高思维反应速度
D:身体健康的孩子比不健康的孩子更能获得老师的关心
正确答案:B
解析:专家的结论为:运动时间越多的孩子学习成绩越高。
A项,体育运动能让孩子集中精神,从而提高成绩,加强了专家观点。
B项,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说明了运动时间多是学习成绩好的结果。因此,专家的推论因果倒置,有力地削弱了专家观点。
C项,体育锻炼能提高思维反应速度,说明运动对于学习有利,加强了专家观点。
D项,题干论述的是运动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与获得老师的关心无关,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10、【判断推理】打车软件:滴滴打车
A:资本市场:利率
B:房地产:中介
C:资产:负债
D:上市公司:证券公司
正确答案:C
解析:滴滴打车是打车软件的一种。
A项,二者没有明显逻辑关系。
B项,房地产市场需要中介。
C项,负债是资产的一种。
D项,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为交叉关系。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