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80

发布时间:2022-07-19 22:15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自从19世纪末,欧洲学者在今斯洛文尼亚境内研究石灰岩溶蚀作用及其地貌,并提出“喀斯特”这一术语以来,人们的眼界已大大拓展,遍及全世界的精彩喀斯特景观,已远远超出了“经典喀斯特”最初的内涵。以桂黔滇川渝鄂湘为主体的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就是地球上最壮观的喀斯特景观带之一。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重庆武隆被发现和研究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喀斯特奇观,无疑给中国南方喀斯特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列各项中,与文意相符的是:

A:重庆武隆再次证明了“经典喀斯特”的外延已越来越丰富

B:重庆武隆再次证明了“经典喀斯特”在中国存在的广泛性

C:重庆武隆无疑给研究喀斯特找到了区别于南方的有力证据

D:重庆武隆无疑给世界喀斯特地貌开启了学术研究的新视角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遍及全世界的喀斯特景观,已远远超过“经典喀斯特”最初的内涵,由此引出中国南方喀斯特,以及重庆武隆的喀斯特。由“无疑给中国南方喀斯特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知,重庆武隆的喀斯特虽然属于中国南方喀斯特,但具有自己的特色,即进一步丰富了“经典喀斯特”的外延。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8题

2、【言语理解】李克强总理勉励同学们说,①,国家不仅需要高端科研人才,也非常需要高技能人才,你们有真正的技术,就业门路就广,收入也会较高。②,希望大家注重培养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这是成为人才很重要的素质。③,他叮嘱随行部门负责人,培养人才不能只在教室,也不能只在车间田野,④,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用高素质人力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是教育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有效载体”这句话是从上段文字中抽离出来的,它在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A:③

B:②

C:①

D:④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共三句话,第一句是说国家需要高端科研人才,也需要高技能人才;第二句说成为人才的重要素质;第三句指出培养人才不能只在教室,也不能只在车间田野,要兴办职业教育推动社会发展。可见,文段直到第三句才提到“职业教育”这个话题。尝试将所填句子代入第三句,即④处,“职业教育是教育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有效载体”恰能与第三句前半句“不能只在教室,也不能只在车间田野”对应。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31题

3、【言语理解】苏州建城有2500年之久,它已经________。无怪乎七年前初次________的时候它是那样疲劳,那样忧伤,那样强颜欢笑。失修的名胜与失修的城市,以及市民失修的心灵似乎都在________苏州自身的存在。苏州,还是苏州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千疮百孔 拜访 置疑

B:未老先衰 探访 质疑

C:老气横秋 寻访 质问

D:老态龙钟 造访 怀疑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千疮百孔”指到处都是破洞和创口,比喻残缺破陋得很厉害,句中提到苏州城的“疲劳、忧伤、强颜欢笑、失修”,但不足以说明苏州城残破到千疮百孔的严重程度,排除A。由“苏州建城有2500年之久”可知,“未老”不恰当,排除B。
第二空,“寻访”指访求寻找,苏州城是固定的,不需要费力寻找,排除C。
第三空,“怀疑”填入符合文段反问的语境。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0题

4、【言语理解】

华夏文明甚至整个人类文明发展演变到今天,其实都有一个________的过程。人们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喜欢被叠床架屋束缚,简洁的价值观与人类追求单纯明净的趣味也非常契合。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删繁就简

B:

言简意赅

C:

去伪存真

D:

去粗取精

正确答案:A

解析:

由后文“人们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喜欢被叠床架屋束缚,简洁的价值观与人类追求单纯明净的趣味也非常契合”可知,文意表达的是文明的发展演变是从复杂到简洁的。“删繁就简”指删去多余的文字或内容使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指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去伪存真”指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去粗取精”指除去杂质,留取精华。四个词语中,只有“删繁去简”有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趋于简明的意思,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

5、【言语理解】在非均衡市场结构下,经济结构(主要指产业结构)随经济增长、发展而________,并且反过来作用于一国的经济增长。作为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改变资源的
________结构,从而影响全体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一项是:

A:调整 划分

B:变动 配置

C:理顺 组织

D:进步 调配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随经济增长、发展而________”可知,填入词语应与增长”“发展”构成递进关系。“理顺”“进步”与前两个词语表意相近,不能构成递进,排除C、D。
第二空,“资源的配置结构”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逻辑连贯、语言流畅的文字,排列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目前来看,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老百姓在改革中拓宽了融资渠道,赢得了发展资金,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与发展空间
②改革成功与否,第一判断标准就是能否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③在下一步的改革中,我们将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经营,农民对集体“三资”股份占有、使用、担保、抵押、继承等
④我们的改革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但还面临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特色产业扶持、职业农民培育等诸多问题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③①

D:①④③②

正确答案:B

解析:结合④中“我们的改革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和③中“在下一步”可推断,③应紧跟在④后,排除A、C。②中提到改革成功的第一标准是老百姓得到实惠,①中论述了我们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就包括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按照逻辑关系,①应在②后。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7、【言语理解】曾为法王路易九世作传的勒高夫认为,传记比其他史学手段更能产生“真实效果”,故“与小说家所采用的手段比较接近”。史家“凭借其对于资料和传主所生活的时代的熟悉”对史料进行“剪接”,实即“剥掉这些文献的外壳,让带动历史现实的理念显露出来”,从而展现“真实”。而且,文笔的感人,往往以生活为基础,并因经历的可分享而使读者生“同情”。历史叙述的生动,或即以史学的思想逻辑为后盾,通过表述的严谨而展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历史比文学更加真实

B:历史对于文学的重要

C:文学与历史密不可分

D:文学比历史更加生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而且”之前说的是文学也具有真实性,传记文学甚至比其他史学手段更能产生真实效果;“而且”之后说的是历史叙述也具有生动性,只不过文学是因经历的可分享而产生,历史叙述是以表述的严谨而展现。总结可知,二者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密不可分。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与“传记比其他史学手段更能产生‘真实效果’”相悖;B项文段未涉及;D项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电信网络中,每个用户都必须有一套动态的数据,用来标志用户属性、资费情况等,这套数据存在本地的服务器,当用户在异地通话时,当地网络必须从用户的来源地调取这套数据才能提供服务,这个调取过程所需要的网元设备就是漫游费的基础成本。而电信网络所有的建设成本都必须从资费中拿回,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而产生的漫游费如果取消之后,所有成本就只能平摊到全网也即全国的每个用户身上,也即不用漫游的用户要为漫游的用户补贴一部分费用。结果是大家发现原本便宜的市话就更贵了,而且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涨幅就越大。
这段文字意在表达:

A:取消漫游费会导致通话费用普涨,涨幅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而异

B:取消漫游费,需三思而后行

C:电信通信中漫游费产生的原理

D:漫游费取消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通话费用将上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解释了用户漫游费的基础成本——调取用户自己的一套动态数据提供服务,接着指出如果取消漫游费,则漫游所产生的成本就会平摊到全网用户身上,由此将导致市话费上涨,且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涨幅越大。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表达的是取消漫游费需谨慎考虑,B项与此相符。A项“通话费用普涨”表述不准确,文段说的是“市话”费用;C、D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不全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9、【言语理解】20世纪,道·琼斯指数从66点涨至11497点,看似巨大,其实每年只增长了5.3%,按这个速度,到2099年,道·琼斯指数将是两百万。如果有人许诺每年给你百分之十的增长,那么,道·琼斯指数则必须在2099年12月31日达到2400万点。这个简单的算术题就能让人看到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不要相信中国股市的股评家的炒作

B:每天在股市里有多少谎言

C:任何判断股市走向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

D:股市的短线搏杀、跟风炒作都是不明智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以道·琼斯指数的例子说明,虽然看似涨幅巨大,但换算成每年的增长率其实并不高,只有5.3%。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每年百分之十的增长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许诺每年给你百分之十的增长”,那多半是谎言。B项的结论衔接恰当。文段中并未提到“股评家的炒作”和“股市的短线搏杀、跟风炒作”,也无法判断“股市走向”,故排除A、C、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一个优秀的战略制定者,不仅要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还要具备很强的直觉感受。他们必须同时是优秀的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近期关于人类认知的研究发现,战略制定者若能得到利用联想思维去发现、利用并说服各方接受潜在的机遇,通常会取得更好的结果。战略创新不仅依靠客观分析,同样也需要直觉灵感。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A:心理分析将成为制定战略的秘密武器

B:战略制定者常常利用联想思维去说服他人

C:创新战略常常是理性和感性结合的结果

D:制定战略时直觉感受比逻辑分析能力更重要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成为制定战略的秘密武器”无中生有。
B项,文中说的是“若”,是一种假设,并不能推出战略制定者“常常”这么做。
C项,由“战略创新不仅依靠客观分析,同样也需要直觉灵感”可推知。
D项,文段说的是直觉感受和逻辑分析能力一样重要,“更重要”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