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0

发布时间:2022-07-05 11:32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作为一条合作通道的“一带一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双边、多边机制,开展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它的历史作用远远超出经济交流的________。今天“一带一路”所经地带又重新成为________的所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界限 举世瞩目

B:界限 举足轻重

C:范畴 举足轻重

D:范畴 举世瞩目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范畴”指类型,范围。文段说的是“一带一路”的历史作用很大,超过了经济交流的范围,故选“范畴”更契合文意,排除A、B。第二空,“举足轻重”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举世瞩目”指全世界的人都关注。文段强调的是“一带一路”所经地带重新受到世界的关注,而非其所处地位重要,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2、【言语理解】当前,“弃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所谓“弃风”,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而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部分地区风电项目规模和进度远超规划,使得电网规划无法统筹考虑风电输出。同时,风电项目建设周期短,而相应配套输出电网工程建设周期长,区域内风电利用空间有限,而输送通道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了风电消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解决“弃风”问题需要:

A:加快风电输送通道建设,提高利用率

B:积极建设中小型风电项目,实现就地消纳

C:理性规划,放缓风电工程项目开工速度

D:加快风电项目建设,缩短项目建设周期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弃风”问题产生的原因:一为部分地区风电项目规模和进度远超规划;二为风电项目建设周期短,区域内风电利用空间有限,而输送通道能力不足。因此,在对外输送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就要避免风电项目远超规划,积极建设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中小型风电项目,实现就地消纳。B项说法正确,当选。
A、D两项都是在强调加快建设速度,而文段中并未说建设速度慢。同理,也没有提及建设速度快造,C项也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4题

3、【言语理解】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是书画鉴定中最复杂、最具难度的部分。近日的《功甫帖》真伪之争,最终演变为媒体论战。“全民收藏”的背景下,资讯发达快捷的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熟悉了“双钩廓填”等学术术语,但绝大多数人面对针锋相对、繁杂的考证文章莫衷一是,冷僻的学术问题变成了热闹的娱乐焦点。
接下去作者要探讨的问题中最不可能涉及:

A: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

B:中国古代书画鉴定该如何发展

C:网络时代学术该保持怎样的警醒

D:中国古代是如何鉴定书画真伪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探讨的是在当前“资讯发达快捷的网络时代”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问题,A、B、C三项均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内容,D项“中国古代是如何鉴定书画真伪的?”非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内容,故下文最不可能涉及。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2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8题

4、【言语理解】人口的激增,让地球的粮食供应面临严峻的考验,有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需要增加70%的耕地,人类才能养活自己。但地球上根本没有这么多可增加的耕地。于是,科学家转向海洋求助:在远离海岸的开阔海域中养鱼,这样就可以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营养。我们可以大胆地预计,人类食物的蓝色革命即将拉开序幕。
这段文字用“人类食物的蓝色革命”来说明:

A:对海域的深度开发,可以弥补地球上耕地的不足

B:海洋鱼类资源将在人类食物结构中占较大比重

C:加大深海养殖的力度,可以解决食物供给不足的现象

D:海水养殖业将成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原文可知,“人类食物的蓝色革命”是指:在远离海岸的开阔海域中养鱼,可以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营养。把握两个要点,一是“鱼”,二是“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营养”,四个选项中包含了这两点的只有B。
A项的“深度开发”、C项的“深海养殖”、D项的“将成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文段中均未体现。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24题

5、【言语理解】此刻,我们经历的时光,将来都会变成从前。时光如落花,盛开时我们忽略它的美,反而在它凋落之时嗅到它的余香。不只是爱情,所有的事,都是如此。我们拥有的时候,往往是漠然的,等到一切成为从前,才恍然觉得珍贵。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旧事物,总是被诗化

B:因为失去,所以珍惜

C:逝水流年,拥有不如怀念

D:偏是人间留不住,只恨当时作寻常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以人们总是在花谢后才会嗅到余香为引,阐述人们总是忽略眼前事物,等失去了才会意识到它的美好的心理。末句引出作者观点,“我们拥有的时候,往往是漠然的,等到一切成为从前,才恍然觉得珍贵”,强调我们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D项“偏是人间留不住,只恨当时作寻常”与失去后珍惜和拥有时漠然对应恰当。
A项,未体现失去后的珍惜和拥有时漠然的状态,且“总是”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强加因果,珍惜并非因为已经失去,排除。C项强调拥有不如怀念,与文段强调在拥有时多加珍惜的观点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6、【言语理解】下列各句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无疑应该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

B: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难道不应该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吗?

C: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是不是应该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呢?

D:一下暴雨就开启“看海”模式,这恐怕不能不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重视了。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无疑应该”语气非常肯定;B项“难道不应该”反问加强了语气;D项“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肯定,语气较强。C项“是不是”有商量的意味,语气最委婉,故当选。

考题出处: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3题

7、【言语理解】信息时代里的企业就像一个完整的人,组织如骨骼,资金如血液,信息如神经。信息流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顾客需求是刺激源。在统一的数字神经系统下,从决策者到管理者再到执行者,从人到机器,如果信息可以一路顺畅,整个企业就能用一个大脑思考。这颗数字大脑不仅要对多样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还要在对这类信息资源的筛选和分析中不断寻找新的机遇,拓展进步的空间,打造时刻贴近顾客需求的无缝隙的服务品牌。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打造知名品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B:应高度重视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

C:如何对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D:信息系统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把信息时代的企业比作一个完整的人,由“信息如神经。信息流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如果信息可以一路顺畅,整个企业就能……”可知,文段是在强调信息对企业意义重大。选项中体现“信息”这一关键信息的只有D。其他选项均未体现主题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8、【言语理解】50年来,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先后赡养了18位孤残老人,与11位残疾人结为兄妹关系,还从家庭助困金中拿出46万多元资助38位学童和特困家庭。有人对他说:“你是不是有点傻啊?”他回答道:“我愿意当一辈子人民可信可托的‘傻子’,我还要带动更多人去做这样的‘傻子’。”
对于选文中“傻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傻子”不是真的傻,而是把爱奉献给了社会

B:“傻子”在这里是反语,明贬暗褒

C:自私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很多人并不认可孙茂芳的做法

D:从利我的角度孙茂芳是“傻子”,从利他的角度孙茂芳是“智者”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讲述了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赡养孤残老人、与残疾人结为兄妹、资助贫困学童的故事,文段中的“傻子”实际上是对孙茂芳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因此应从正面理解“傻子”的意思,A、B、D三项均与此相符,排除。C项“很多人并不认可孙茂芳的做法”从文中找不到依据,当选。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0题

9、【言语理解】托尔斯泰创造了小说艺术的巅峰,他能把拿破仑进军俄国的战争史诗般场面驾驭自如、能把安娜的人性刻画得________,像这样的大手笔再也没有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惟妙惟肖

B:妙笔生花

C:入木三分

D:鬼斧神工

正确答案:C

解析:“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笔法或文笔。“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非人工所能为。均与句意不符,排除B、D。对人性的刻画,用“入木三分”最合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10、【言语理解】社会和文化推崇慷慨行为,但这种行为往往要求一个人为他人利益贡献自己的资源,所以这很难用一般的经济理论解释。然而,有神经科学论文指出,即使会牺牲自我利益,有些人也会对他人慷慨大方,这是因为当人表现出慷慨时,会激活大脑中的特定区域,而这些区域与产生幸福感的区域相互关联。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牺牲自我利益去满足他人的行为不应过多推崇

B:人类做出慷慨行为与产生幸福感时的大脑机制相同

C:慷慨行为能增加幸福感是人们慷慨待人的原因之一

D:经济学理论能够充分阐述人类利他行为的机制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说法错误,文段未提及是否应推崇慷慨行为,“不应过多推崇”无中生有,排除。
B项说法错误,文段只提到慷慨行为会激活大脑中的特定区域,这些区域与产生幸福感的区域相互关联,由此并不能推出人类做出慷慨行为与产生幸福感时的大脑机制相同,排除。
C项说法正确,可由“有神经科学论文指出,即使会牺牲自我利益,有些人也会对他人慷慨大方,这是因为当人表现出慷慨时,会激活大脑中的特定区域,而这些区域与产生幸福感的区域相互关联”推出,当选。
D项说法与文段首句的“这很难用一般的经济理论解释”相矛盾,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区级及以上)-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4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