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作为一种力量,文化力不是一种直接作用的力,其显现及发挥必然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媒介。要么是附着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或是精神理念上,要么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上。只有通过精神的或者物质的载体,文化力才有了真实的存在。也就是说,文化力并不是那种立竿见影式的显在力量,不可能由人们随心所欲地控制和主宰。这也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文化力认识一直较为模糊的根本原因之一。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
A:说明文化力是一种软实力
B:表明文化力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C:阐述文化力本质上具有依附性质
D:解释人们对文化力认识不清的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指出文化力的显现及发挥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媒介,即文化力具有依附性,接下来主要是对文化力的依附性进行具体论述。由此可知,文段的主旨应是文化力本质上是具有依附性。A、B两项与此无关,排除。文段说的是“这也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文化力认识一直较为模糊的根本原因之一”,D项“认识不清的原因”扩大了范围。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对于中国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就是我的”这种观念也许很难改变,或许本来就是事实。但问题可能出在“富二代”和“贫二代”这两个词本身,人们按先天不同被贴上了标签,就不容易看清楚一些内在的东西。其实可以靠继承得来的不只是一个光荣的姓氏,更有父辈走过荆棘之路的坚韧和勇气,这一点对穷人和富人的孩子都是一样的。
这段文字表述的观点是:
A:对坚韧和勇气的继承比财富更有价值
B:中国人更关注家庭出身和背景
C:穷人和富人的孩子其实是平等的
D:“富二代”和“贫二代”有本质的差别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最后一句为主旨句,指出我们可以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不仅是出身,还有“走过荆棘之路的坚韧和勇气”,而这一点对于“贫二代”和“富二代”是一样的。可见文段强调的是“坚韧和勇气的继承”,A项与此最相符。C项为迷惑项,文段说的只是在继承父辈的奋斗精神上穷人和富人的孩子是平等的,C项表述不准确。B、D两项非文段重点,且无法得出,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3、【言语理解】媒体影响着受众的价值选择。从传播学受众理论文化规范来看,大众传播媒介之所以能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是因为它发出的信息能形成一种道德的文化的规范力量,人们不知不觉地依据媒介逐步提供的“参考架构”来解释社会现象与事实,表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因此传播内容可以促使对象发生改变。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A:人们的行为受媒体的影响
B:
社会现象根源于大众传播媒介
C:
社会道德文化来源于媒体
D:
传媒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点题,提出作者的观点——媒体影响着受众的价值选择。后句具体论述了“传媒”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沉浸在自然环境的多样性生物中,有助于维持肌肤不可或缺的健康微生物群系和肠道菌群。研究显示,如果儿童在很小的时候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亲近大自然,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就不会形成适当的免疫功能来保护自我。沐浴在大自然中,可以摄取那些能产生大量健康微生物群系的东西。由于一些城市缺少公园,树木稀少,这种大自然赋予的免疫力不足,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微生物群系和肠道菌群减少了
B:孩子们的免疫功能退化了
C:大自然中的生物多样性降低了
D:成年人的健康水平下降了
正确答案:B
解析:横线处位于文末,其前文是“由于一些城市缺少公园,树木稀少,这种大自然赋予的免疫力不足”,因此横线处应填入“由于”造成的“结果”。再由“研究显示”可知,文段论述的对象是“儿童”与“大自然”,因此“结果”应与“儿童免疫力”有关,B项与此相符。其他选项均未体现儿童免疫力与大自然的关系。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0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0题
5、【言语理解】下列广告语中没有语病的是:
A:国庆期间促销,独家限量发售!无与伦比的顶级钻石,只给追求完美幸福的你!
B:本产品精选优质小麦、上等腿肉、新鲜蔬菜,以祖传秘方30多种名贵配方烤制而成,营养丰富,口感独特。
C:你最爱的上班服装:清新简洁又百搭正值青春的少女们,显得更有活力,上班族女生们都来逛逛。
D:所有奶源都来自新疆最后净土阿勒泰,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医生将驼奶当成一种处方推荐给身体虚弱的人。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无与伦比”指没有能比得上的。在句中与“顶级”语义重复。
B项,“祖传秘方”与“30多种名贵配方”语义重复。
C项语义混乱,冒号前写的是“你最爱的上班服装”,因冒号管到句号后,所以冒号后都应该是对“上班服装”的描述,后文“上班族女生们都来逛逛”与此矛盾;且“百搭正值青春的少女们”也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4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3题
6、【言语理解】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是文化交往的一部分。现今世界,这种交往正在变得更频繁、更迅捷,然而从一种语言本身来看,它总是既要保持过去的精华,又要吸收外来因素,否则无法传达新的现实。
在这段话里,“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是指:
A:对外来语言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不同语言彼此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C:一种语言要更多地吸收另一种语言的有益元素
D:本国语言在吸收外来语言的合理成分时要有选择
正确答案:B
解析:“语言与语言的碰撞和融合”表明了两种语言之间产生的相互借鉴、吸收的关系,A、C、D三项都只是从语言的一种角度出发来阐释,没有体现语言之间的关系,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
7、【言语理解】理想上,民主尊重缓慢的原则,________要让所有受影响的人有表达机会,然后大家沟通、讨论、决策,________不是一味追求效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 更
B:不仅 而
C:因为 更
D:因为 而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分析句子可知,横线后的句子意在解释民主尊重缓慢原则的原因。所填词语应引出原因,排除表递进关系的A、B。第二空,前后分句为转折关系,“更”表递进,排除C。“而”表示转折。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8、【言语理解】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创新日趋活跃,与金融密切相关的金融信息服务出现________的发展,但金融信息质量________,市场秩序有待健全规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突飞猛进 参差不齐
B:日新月异 良莠不齐
C:江河日下 泥沙俱下
D:与日俱增 鱼目混珠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步伐加快”“稳步推进”“日趋活跃”等词语可知,此处表达的是金融信息服务有了迅猛发展。“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变坏,与文意相悖,首先排除C。“与日俱增”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其暗含的渐进式增长的意思与迅猛增长的语境不相符,排除D。“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侧重的是速度;“日新月异”形容发展变化很快,新事物、新气象不断涌现,侧重变化快。文段强调的是发展的速度快,“突飞猛进”填入符合题意,且能与转折后表达的超常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构成呼应,排除B。
代入验证第二空,题意为信息质量差别大,存在问题。“参差不齐”形容不一致,有差别。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33题
9、【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为:
A: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都被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
B: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C: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D:王辉返校后,对抢救落水儿童的事只字未提,直到一封感谢信送到校长室,这件好人好事才为大多数人知晓。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报告”可以倾听,不能注视,可删除“注视和”。B项“威慑”本身已含有“使人……”的意思,与句中的“令人”语意重复。D项“这件”只能与“好事”搭配,“好人”不能用“这件”修饰,可删除“好人”。“高低”是两面,“增长”是一面,但吸收储蓄额的高或者低都是一种流动资金的增长,所以并不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C项没有语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事实上,社会上自称“收入低”的群体很多,很少有人对自己目前的薪资水平完全满意。有代表委员认为,若要让人们普遍有“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应加大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在全社会建立起合理的薪酬体系,同时尽快完善社会保障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满足感 期待感
B:幸福感 空虚感
C:满意度 不满意
D:获得感 没底感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有……而不是……”可知,两空词语间为反对对应关系,A、B两项不合文意,排除。第一空,“满意度”表衡量尺度,常用“高”“低”表示,不能与“有”搭配,排除C。第二空填入“没底感”也与后文的“尽快完善社会保障网”对应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