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7

发布时间:2022-07-04 22:43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作为一种依靠界笔、直尺等工具创作的绘画,界画主要表现的是宫室、楼榭等宏伟建筑,而这类建筑的________之处往往在于土木结构的复杂精巧,所以能画得准确细腻已是极为不易,而要在此基础上________出风神气象,就更需洞悉无遗、铢积寸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奇 表现

B:高妙 传达

C:独特 渲染

D:非凡 勾勒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往往在于”可知,所填词语应能概括“复杂精巧”这一特点。“高妙”指高明巧妙;“独特”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非凡”指超过一般,不寻常。三者填入能够体现这类建筑的复杂精巧。“新奇”侧重指新鲜、新颖,不能与“复杂精巧”相对应,排除A。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能与“风神气象”搭配。“勾勒”指用线条描画出轮廓,亦指用简练的文笔叙述大概情况,常与具体事物搭配,如“勾勒图画”,与“风神气象”搭配不当,排除D。“传达”“渲染”均可与抽象事物搭配,但“传达”多搭配精神、命令等,“渲染”多搭配气氛、论调等。与“风神气象”搭配,“传达”更恰当,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7题

2、【言语理解】31.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      的躯体,      
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春天      人类以希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僵直 叫醒 给予

B:僵硬 唤醒 赋予

C:冻僵 启发 施舍

D:冷冻 启动 送给

正确答案:B

解析:僵直:僵硬发直,不灵活;僵硬:肢体不能活动;因为人们穿着“厚厚的外装”,所以不会被“冻僵”或“冷冻”,排除C、D。“叫醒”过于口语化,且与“追求”搭配不妥。“唤醒”是指从心灵或听觉上叫醒或使其明白某事,更侧重于精神层面,且拟人化的用法使其更具文学色彩。另外,为使句子富有诗意,最后一空用“赋予”最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宇宙中最冷的地方是“回力棒星云”,那里的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高1度。在绝对零度条件下,所有的原子都会________。________到“回力棒星云”芳容的“阿尔马”(望远镜)设在阿塔卡马沙漠中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那里几乎没有湿气或植被,能对天空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凝结 眺望 一目了然

B:固结 目睹 一览而尽

C:冻结 捕捉 一览无余

D:凝固 观测 一目千里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较难辨析,可从第二空寻找突破口。第二空,“眺望”指从高处往远处看。“目睹”指亲眼看到,常见搭配为“耳闻目睹”。两者均不能与“到”搭配,排除A、B。“观测”指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捕捉”指捉,抓。填入均符合题意,均可与“到”搭配。
第三空,“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一目千里”原指视力好,看得远;后多形容人有先见之明。与“没有湿气或植被”的能见度好的语境相对应,“一览无余”更恰当,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0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0题

4、【言语理解】我国当代快速城市化的一个明显问题是地方文化特色逐渐丧失。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城市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这些历史文化特色是城市的文化竞争力和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特色,就是在保护人类文明。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快速城市化与城市的文化保护存在冲突

B:保护城市的文化特色意义十分重大

C:文化特色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D:城市的文化特色丧失的速度非常惊人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当代快速城市化中存在地方文化特色逐渐丧失的问题,引出城市的文化特色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对策“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特色,就是在保护人类文明”,因此文段旨在说明城市的文化特色的重要意义。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D两项在文段中并未体现,C项是迷惑项,文段只是以此为基础强调城市文化特色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9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9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9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

5、【言语理解】热带居民的血液中R球蛋白含量较高,而蛋白质的含量则较低;寒带居民血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而R球蛋白含量较低。这同寒带居民以肉食为主,而热带居民以素食为主有关。
这段话主要的意思是:

A: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不同

B:不同地区的食物来源不同

C:食物结构影响人体的血液成分比例

D:素食者更加健康长寿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先比较了热带与寒带居民血液成分比例的不同,接着指出两者的不同与他们的食物结构不同有关。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功夫熊猫》的热映说明“中国元素”已不仅仅只是好莱坞电影中的________,它甚至已经成好莱坞电影导演的灵感来源。片中“功夫”和“熊猫”两个主要元素都来自中国文化,而猴王、老虎、螳螂、毒蛇、丹顶鹤等五大高手更是把中国功夫中的轻功演绎得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点缀 惟妙惟肖

B:卖点 栩栩如生

C:陪衬 精妙绝伦

D:题材 活灵活现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不仅仅……甚至……”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后文“灵感来源”构成递进关系,且程度要轻。“卖点”指商品所具有的能够吸引消费者而易于销售的地方。“题材”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这两个词语填入均程度较重,排除B、D。“点缀”一般强调其积极意义,多有锦上添花之意;而“陪衬”不能体现出积极的感情色彩。对应句中的“中国元素”,“点缀”填入更符合语境。
第二空,分析可知,此处句意为“功夫”和“熊猫”两个主要元素都来自中国,《功夫熊猫》中五大高手对中国功夫演绎得非常像。“惟妙惟肖”形容模仿得非常逼真。“精妙绝伦”意为精致美妙,无与伦比。此处与“演绎”搭配,“惟妙惟肖”最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就要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如今又会是一种什么样子?他不禁陷入了对家乡往日风貌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思索

B:思念

C:想往

D:回忆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固定词语的搭配。“陷入”与“回忆”搭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上海精神”将“互信”排在首位,充分体现了“和合”精神。这是因为不管是一个国家内部还是国与国之间,都是信任为先。《论语》中,子贡问孔子,作为执政者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之间如何做选择,孔子认为“信”是优先的选择,因为“民无信不立”。“互信”的观念,超越了国际上流行的一般国际关系理念,让“做好邻居”深入人心。上合组织多年来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最开始对于边界问题的成功解决,到应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威胁,再到当前强调求同存异、合作共赢,“互信”都是基础。
这段文字介绍了:

A:“互信”对现今国际关系理念的超越

B:儒家思想对解决当前国际问题的启示

C:上合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基础

D:“上海精神”强调“互信”的背景和意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上海精神”将“信任”排在首位,接着以《论语》中的内容介绍了其将“信任”作为精神内涵的背景,后文又介绍了其产生的现实意义。D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表述。A项为文段部分内容,只能对应部分现实意义。B项“儒家思想”范围过大。C项“上合组织”并非文段重点。本题也可以从关键词“上海精神”“互信”入手破题,选项中包含这两个关键信息的只有D。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5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6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49题

9、【言语理解】“现在走过来的是微信方阵,你看他们,左手手机,右手充电宝,身后背着一锅心灵鸡汤,胸前挂着佛经和养生秘方,手上拿着励志经典和情感小句,口中还在大喊‘亲,给孩子投个票吧’。”这是一个网络段子,但这里说的事每个人都可能“躺枪”,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做过,或者是经历过。从最初私密的记录和分享,到现在帮领导点赞、帮单位公号拉粉丝、帮“萌娃”投票。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人的微信朋友圈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在让一些人欲罢不能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疲于应付,身心憔悴。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变味的“朋友圈”已成鸡肋

B:变味的“朋友圈”不是我的菜

C:微信朋友圈,你还能走多远

D:微信朋友圈,只是生活的调味品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在让一些人欲罢不能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疲于应付,身心憔悴”可知,目前“朋友圈”的状态已经变味且成为人的困扰。“鸡肋”比喻做无多大意义而又不忍舍弃的事情。用于形容已经变味的“朋友圈”最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41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41题

10、【言语理解】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
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通过三个并列的“如果……那么……” 强调了“痛苦”“挫折”“失意”的重要性,说明了人生中快乐、顺利与痛苦、挫折是并存,即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项哲理能够从文段得出,当选。A、B、D三项无法从文段得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