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作为一种依靠界笔、直尺等工具创作的绘画,界画主要表现的是宫室、楼榭等宏伟建筑,而这类建筑的________之处往往在于土木结构的复杂精巧,所以能画得准确细腻已是极为不易,而要在此基础上________出风神气象,就更需洞悉无遗、铢积寸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奇 表现
B:高妙 传达
C:独特 渲染
D:非凡 勾勒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往往在于”可知,所填词语应能概括“复杂精巧”这一特点。“高妙”指高明巧妙;“独特”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非凡”指超过一般,不寻常。三者填入能够体现这类建筑的复杂精巧。“新奇”侧重指新鲜、新颖,不能与“复杂精巧”相对应,排除A。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能与“风神气象”搭配。“勾勒”指用线条描画出轮廓,亦指用简练的文笔叙述大概情况,常与具体事物搭配,如“勾勒图画”,与“风神气象”搭配不当,排除D。“传达”“渲染”均可与抽象事物搭配,但“传达”多搭配精神、命令等,“渲染”多搭配气氛、论调等。与“风神气象”搭配,“传达”更恰当,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7题
2、【言语理解】黄山松在黄山岩石丛这种难以见容、与己为敌的环境里生长,海拔高达一千六七百米,名松的树龄都以数百年计。这些松树因抗风御霜,针叶短粗,冠平如削,绿色深沉,枝干坚韧且富弹性,一株株显得生气勃勃,十分顽强。迎客松挺立在青狮石旁,玉屏峰与天都峰的风口上,寿逾千年,两只巨臂向四海宾客致意。
这段文字让人们悟出:
A:松与石同外界自然密切联系
B:松树与石头之间,不再是有我无你,你死我活
C:人与环境,人与人,变不利为互惠,在竞赛、竞争中通达和谐
D:从许多人、事、物当中,洞悉他人所无法体会的绝妙世界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黄山松生命力顽强,能够与周围恶劣的环境融为一体的景象。作者感叹赞扬的正是这种由难以见容、与己为敌到相得益彰的和谐图景。A、B两项仅限于表面理解,未进行升华,不能作为“悟出”的内容,排除。D项的表述太空泛,没有体现黄山松与其环境的关系。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3、【言语理解】要实施整体性发展,________必然要求推行协商民主,________整体性发展的核心要素或内在的统领性要素是整体利益,这种整体利益把不同的群体统合在一起,________形成了促进整体性发展的强大动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 因为 所以
B:于是 因为 从而
C:就 因为 从而
D:于是 因为 所以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意表达的是推行协商民主是实施整体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就”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填入语义通顺。“于是”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填入衔接不当,排除B、D。
第二空都是“因为”,继续分析第三空,“所以”表因果,“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形成了促进整体性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前句的“把不同的群体统合在一起”的结果,故“从而”填入更恰当,排除A。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4、【言语理解】在过去六十年中,现代中国的建设走过一条________的道路,经历过无数艰辛、动荡、摇摆与反复,既有山重水复之________,也有柳暗花明之转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循环往复 迷惘
B:迂回曲折 困惑
C:艰难险阻 迷惑
D:跌宕起伏 困难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的“经历过无数艰辛、动荡、摇摆与反复”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体现这四个词语的意思。A项“循环往复”仅体现了“反复”;C项“艰难险阻”仅体现了“艰辛”;D项“跌宕起伏”仅体现了“动荡、摇摆”。只有B项“迂回曲折”体现了这四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空,填入“困惑”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
5、【言语理解】时下几乎所有的西方博物馆都处于虚拟化的完成或进行当中。当然,大多数虚拟博物馆仍处在2D的传统网页模式,“文字+图片”的初级阶段,更多是对实体博物馆信息的发布与补充,数字化储存做到了,但在网上浏览的________方面远远不够。真正的虚拟博物馆应该是能模拟人们的观展体验的,强调观众是展览的核心,为他们营造出更富想象力与互动性的空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动性
B:及时性
C:丰富性
D:便捷性
正确答案:A
解析:空缺处后的“能模拟人们的观展体验”“为他们营造出更富想象力与互动性的空间”都说的是虚拟博物馆应该具有生动性,而网上浏览在这方面还远不够,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题,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题
6、【言语理解】①楼市远未到健康发展的程度,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楼市格局
②而长期来看,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无可避免地将成为中国楼市发展的方向
③无论看涨者和看跌者找到多少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楼市的大格局就摆在那里
④于是乎,各色看法、判断甚至惊人言论无不是裹挟着民意打“影响政策”的主意
⑤中国楼市的参与者都知道,楼市趋势的继续或反转并非来自市场或他们的预测,而是来自政策
⑥事实清楚不过,在认清楼市格局的基础上,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是当前稳预期稳房价的关键一招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⑤④⑥②
B:①⑤③④⑥②
C:⑤③①②④⑥
D:⑤⑥①②④③
正确答案:A
解析:④、⑤、⑥均提到“政策”这一话题,⑤说明楼市趋势来自政策,④说明各方都想影响政策,⑥说明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由④的“于是”可知,其前句应为各方都想影响政策原因的表述,⑤与此相符,故此两句相连,顺序为⑤④。⑥阐述“当前”措施,②说明“长期”思路,此两句顺序为⑥②。选项中符合这一顺序的为A,故当选。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0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0题
7、【言语理解】达尔文学说认为进化只能是适应性,自然选择几乎是万能的,换句话说,进化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中固定积累的结果。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绝大多数是中性的,即对生物的生存既无利亦无害,自然选择对其不起作用。这种中性突变在种群中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成为巨大的变异,并构成种属的差异,甚至门纲的差异,于是新种形成,这就是中性突变学说。它最早由日本学者木村在1968年提出,后被人称为非达尔文进化。其实中性突变学说并不是反对自然选择,只是否定自然选择万能论。
与这段文字文意相符的是:
A:进化不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中固定积累的结果,而是中性突变的结果
B: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构成了新种
C:中性突变学说反对进化理论和达尔文学说
D:中性突变学说和达尔文进化学说都是进化理论
正确答案:D
解析:由“进化是有利变异在自然选择作用中固定积累的结果”可知,A项混淆是非,与文意不符。
由文段可知,蛋白质和核酸水平的突变经日积月累才有可能形成新种,B项说法过于绝对。
由文段最后一句话可知,“中性突变学说并不是反对自然选择”,而“自然选择”是达尔文学说的核心部分,C项表述错误。
结合文段整体内容,可知D项表述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8、【言语理解】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戏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变化。民间职业演出积极地适应农村娱乐需要,或者重新恢复传统民俗演剧形式,借助节庆礼俗,发挥戏曲传统的礼乐教化职能;或者与时俱进,以时尚流行的艺术元素充实戏曲本体,衍生出新的戏剧娱乐形态。体制内职业剧团在传统与创新中进行艺术传承,或者深入农村、送戏下乡,仍然维持在基层农村的演出;或者放弃农村,寻求多元的创新方式,勉力维持城市市场,导致戏曲在农村文化生活中趋于弱势和边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要寻求多元,与时俱进
B:戏曲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C:政府要加大力度支持职业剧团在农村的演出
D:戏曲在农村的影响力出现了两极化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戏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变化,接着分别介绍戏曲的“民间职业演出”和“体制内职业剧团”在农村不同的发展状况。综合二者,文段是介绍戏曲在农村发展出现分化这一情形。D项正确,当选。
A、B两项均未提到“农村”这一关键信息,排除。C项只涉及体制内职业剧团一方面,且推断过度,文段没有表达这一意思,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5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3题
9、【言语理解】来自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显示,全球关于人工智能的专利申请数量,美国、中国、日本位列前三,三国占总体专利的73.85%。不过,尽管人工智能的发展________,但这一技术目前并不完美。人工智能才刚刚起步,现在不少应用其实是为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市场相对比较浮躁。人工智能不能只停留在________上,必须用来解决实际需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风生水起 概念
B:欣欣向荣 创新
C:势不可挡 理论
D:日新月异 发明
正确答案:A
解析:结合文段中“这一技术目前并不完美”“人工智能才刚刚起步”,第一空用“势不可挡”“日新月异”来形容“人工智能的发展”程度过重,排除C、D。
第二空,与后文的“必须用来解决实际需求”对应,“概念”比“创新”更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26题
10、【言语理解】旅行是用你的眼、用你的心去感悟,这一点是再好的旅行装备,再妙笔生花的作家的游记作品,再保真的摄像拍照设备都代替不了的。至于如何获得个人感悟,从客观上讲需要提前做功课,带着感情和文化背景去旅行;从主观上要保持随心所欲的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不要跟随他人的参照系去做盲目判断。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是:
A:旅行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探索美
B:了解相关文化背景有助于体悟旅行之美
C:旅行时的装备和设备可有可无
D:旅行者应当有宽松舒缓的心态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旅行是用你的眼、用你的心去感悟”可知该项说法与文意相符,排除。
B项,由“从客观上讲需要提前做功课,带着感情和文化背景去旅行”可知该项说法与文意相符,排除。
C项,由“旅行是用你的眼、用你的心去感悟,这一点是再好的旅行装备,……都代替不了的”可知,文段并未强调旅行装备没必要存在,不符合文意,当选。
D项,由“从主观上要保持随心所欲的心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不要跟随他人的参照系去做盲目判断”可知该项说法与文意相符,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