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依据文段的观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B: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塑造能够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我们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群体
C: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D:知识分子应当具有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可知,大学教育既应该培养专家,也应该培养知识分子,A项说法错误。由“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专家,那么,我们民族……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不能推出“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塑造能够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我们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群体”的论断,B项错误。C项混淆已然与未然。由“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可知,文段用的是未然性表述,且由前文“一旦……”可知,最后一句整体属于假设语气。故本题答案为D。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6题
2、【言语理解】①受荒漠化危害,我国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公斤
②建国以来,全国共有66.7万公顷耕地变为沙地
③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方乱垦滥挖、毁林毁草开荒,超载放牧,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行为有增无减,使荒漠化程度日益加剧
④每年因此少养羊5000多万只
⑤也是地球上的所有居民面临的十大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⑥土地荒漠化不仅仅是我国的问题
⑦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沙漠,全国退化草地达1.05亿公顷
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⑤⑥④⑦
B:⑥⑤⑦②④③①
C:⑥⑤③①②⑦④
D:①②⑥⑤④⑦③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阐述土地荒漠化问题,其顺序为:问题的提出——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危害。根据这一顺序,从题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⑥⑤——③——①②⑦④。注意在我国土地荒漠化危害的排序中先是农业方面,然后才是畜牧业方面。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如此,而且春天的西湖是最美丽的季节。
B: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C: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D: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这些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主宾搭配不当,“西湖”不能是“季节”。B项成分残缺,“提高”后缺少与其搭配的中心词。D项一面对两面,“好坏”“优劣”“高低”均为两面,不能与表示一面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搭配。C项没有语病,当选。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4、【言语理解】卫星轨道数据是一类需要严格保密的数据,卫星所有人将卫星的位置和运行路线视为机密资料。拥有卫星的那些企业担心泄密会使自己丧失竞争________,因为把________的定位信息泄露出去,可能会向竞争对手暴露自己的实力,政府也担心这会危害国家安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机遇 隐藏
B:筹码 详细
C:优势 确切
D:能力 准确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把________的定位信息泄露出去,可能会向竞争对手暴露自己的实力”可知,泄密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相应地,丧失的应是竞争“优势”。“筹码”多与“谈判”搭配,与“竞争”搭配不当,排除B。丧失竞争能力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第二空,描述“定位信息”,“确切”比“隐藏”更恰当,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3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4题
5、【言语理解】信息经济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愈加强烈。而满足这一需求,只在介质上做文章________,还需在书的品质上下功夫。如今纸书市场回暖,可尚是“浅草才能没马蹄”,打造更多的精品好书,提升阅读品质,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徒劳无功 迫在眉睫
B:无济于事 任重道远
C:鞭长莫及 势在必行
D:于事无补 大有可为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只在介质上做文章作用不大。“鞭长莫及”侧重距离远,力量达不到。此处不涉及力量达不到,排除C。第二空,“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大有可为”指前途极有希望,值得去做。“打造更多的精品好书,提升阅读品质”是一项长期工程,此处强调的是未来有很多工作要做,而非当下迫切需要完成,也不是强调它有发展的希望,排除A、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如果我们把病毒性感染视为一个定时炸弹,在它“爆炸”之前,细菌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来拆除这个炸弹。因此,许多细菌都有一种叫作CRISPR的适应性免疫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探测到病毒DNA并将其破坏。而Cas9蛋白能在向导RNA的介导下靶向切割病毒DNA。科学家们基于Cas9的这一功能,将其开发为一种基因操作技术,精确删除或插入特定的DNA片段。CRISPR/Cas9技术之所以受到众多科学家的热捧,是因为它有一系列优点。它操作简便、成本低、周期大大缩短,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农学、微生物学等研究领域。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多数病毒的DNA都含有Cas9蛋白质
B:CRISPR/Cas9技术主要用来对基因进行操作
C:CRISPR适应性免疫系统是细菌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D:操作简单、环境要求低是CRISPR/Cas9技术的重要优点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错误,文段说的是“Cas9蛋白能在向导RNA的介导下靶向切割病毒DNA”,而不是“DNA含有Cas9蛋白质”,排除。B项正确,由“科学家们基于Cas9的这一功能,将其开发为一种基因操作技术”可推知。C项错误,“最重要”在文段中无从体现。D项无中生有,“环境要求低”文段并未提及,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46题
7、【言语理解】传统家训家规是我国古代以家庭为范围的道德教育形式,也是中华道德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训家规,始作者多是文化名人或著名官宦,社会影响较为广泛。这些家训家规的功能远远超出对本家族的教育作用,而成为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了家庭教育范本和楷模。尤其是这些家训家规对其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容易引起后世更多人的关注和效法,从而使得这些家族内的训规成为道德教育的普遍教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传统家训家规的社会功能
B:传统家训家规的历史渊源
C:传统家训家规的历史影响
D:传统家训家规的教育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传统家训家规的话题,接着说明传统家训家规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对本家族的教育,而且为社会提供了家庭教育范本和楷模,并引起后世的关注和效法,成了道德教育的普遍教材。因此,传统家训家规的社会功能应是文段论述的重点,对应A。B项“历史渊源”对应“始作者多是文化名人或著名官宦”,文段只是一笔带过,非重点。C项侧重对历史的影响,而文段论述的是社会功能,排除。D项“教育作用”表述不准确,文段主要强调的是对社会的作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3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8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50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53题
8、【言语理解】在一次商业谈判中,甲方代表说:“根据以往贵公司履行合同的情况,有的产品不具备合同规定的要求,我方蒙受了损失,希望以后类似的情况不再发生。”乙方代表回应道:“履约时出现质量问题,按规定可以退回或求偿,贵公司当时既没退货,也未提出求偿要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这段文字中,乙方代表的回答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是:
A:甲方企图要乙方赔偿上次合同的损失
B:甲方说乙方有的产品不符合要求,但无证据
C:甲方因为宽容,已经错失了追究乙方违约责任的时机
D:甲方为了在这次谈判中增加谈判的筹码,故意指责乙方以往有违约行为
正确答案:D
解析:在商业谈判中,谈判甲方提到乙方过去履行合约过程中的过失行为,意图以此为借口,压制乙方,增加其谈判的筹码,提高谈判中的胜算。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是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区域,可以看作是一种政治区划。但是这种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区划,只是国家的形式,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真正的国家是指边界之内的国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可以称为“国家意识”,就是大家都在内心深处认为我是“某国人”。没有形成这种意识的国家,本质上还不能称为一个国家,也是很不稳固的。真正的大国,不仅在于领土大,人口多,关键在于其国民是否已经形成了“国家意识”,产生了“国家认同”。
这段话主要谈的是:
A:国家的边界意识
B:国家的本质属性
C:国家认同的作用
D:国家意识的内涵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由对国家概念的论述引出“国家意识”的话题,说明“国家意识”是国民形成的一种“凝聚力”。没有形成“国家意识”,则本质上还不能称之为国家。最后得出结论:真正的大国,关键在于其国民是否已经形成了“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应为文段的主题词,A、B、C三项均与此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8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8题
10、【言语理解】这些文学巨匠________了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等众多派别,他们的作品很直观地反映了由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法国文化的辉煌,也淋漓尽致地________了社会的现实状况。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包涵 映射
B:涵盖 映射
C:包涵 折射
D:涵盖 折射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包涵”是客套话,请人原谅;“涵盖”指包容、覆盖,涉及对象为范围。此处用来表达“文学巨匠”涉及的派别广,用“涵盖”更恰当,排除A、C。
第二空,由“也”可知,此处存在并列关系,即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前文的“直观地反映”意思相近。“映射”意为反射,反映;“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根据词义可知,“映射”填入更符合句意,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