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加工,内含的植酸酶可以分解饲料中的植酸磷,能够释放可被动物利用的无机磷;同时,可减少动物粪便中磷的含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减少以工业发酵方式生产植酸酶时对厂房、设备、能源的投入。因此,以玉米为载体生产的植酸酶直接用于饲料加工,实现了以环保、节能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绿色”磷的梦想,具有巨大的产业优势和应用前景。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饲料加工技术已相当成熟
B:用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加工饲料符合现代绿色农业的环保理念
C:种植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投资少,收益大
D:以玉米为载体的植酸酶生产方式将取代工业发酵方式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的“相当成熟”无法从文段推出。
B项,由“以玉米为载体生产的植酸酶直接用于饲料加工,实现了以环保、节能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绿色’磷的梦想”可得出。
C项的“投资少、收益大”在文段中没有体现,属无中生有。
D项,文段只是说“具有巨大的产业优势和应用前景”,“将取代工业发酵方式”推断过度,从文中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2、【言语理解】车模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并没有道德原罪。只不过,伴随着车模的反客为主,视觉暴力和恶俗炒作在车展中________,引发人们的“审________疲劳”。在商业世界和生活空间的模糊边界里,在私人与公共的复杂关系中,车模“乱花渐欲迷人眼”。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习以为常 美
B:屡见不鲜 丑
C:司空见惯 美
D:见怪不怪 丑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见怪不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视觉暴力和恶俗炒作……引发人们的‘审丑疲劳’”意思是说,视觉暴力和恶俗炒作在车展中常常见到,不包含要沉着镇静的意思,排除D。
第二空,由“道德原罪”“反客为主”“视觉暴力”“恶俗炒作”等词和第二空的引号可知,这里应填入表贬义的“审丑疲劳”,排除A、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不可否认,数学在经济学、管理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为推动学术研究和科学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学术研究应以问题为导向,而不应以技术为导向,数学方法只是工具和手段,不是目的。研究实践中,一些论文只用文字或辅以简单的图表,学术水平依然很高;有的论文没有使用数学模型,明白晓畅,即使非专业人士都能读懂。说到底,论文是用来表达思想和观点的,优秀的论文应兼具思想启迪性、理论创造性、通俗可读性。
根据这段文字,作者最可能想批评的是:
A:学术论文存在片面追求数理模型的倾向
B:经管研究类论文缺乏深度、创新和易读性
C:学术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需求脱节
D:学术评价中“唯论文”、重数量、功利化的现状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数学在推动学术研究和科学决策方面的作用;然后以“但是”转折指出学术研究应以问题为导向,数学方法只是工具和手段;然后用两个例子指出不使用数学模型也能写出优秀的论文;最后由“说到底”进一步说明了优秀论文的特点。综合分析可知,文段主要针对学术论文过度追求数学方法进行反驳。
A项是文段批评的观点,当选。
B项,“经管研究类论文”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与现实需求脱节”文段未提及,排除。
D项,“‘唯论文’、重数量、功利化”的内容文段未涉及,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38题
4、【言语理解】毋庸置疑,歪曲原意、难以卒读的译文断不可取;但表达与表意、本意与诗意,如同难以兼顾的跷跷板。正如专家所说:从________的逐字翻译到忠实而又自由的重述,到模仿、再创造、变化、解释性的对应……从哪一点出发,都可以产生________的译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严格 精彩
B:简单 直白
C:刻板 妥帖
D:认真 恰当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此处所填词语用于修饰“逐字翻译”,“简单”与“逐字翻译”体现的严谨、认真的态度不符,排除B。“刻板”指呆板没有变化,多含贬义。由后文的“从哪一点出发,都可以……”可看出,句中并未表现对逐字翻译的否定,“刻板”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C。
第二空,句意为无论从哪一点出发进行翻译,译文内容都会很优秀、出色。“精彩”指优美、出色。“恰当”指合适、妥当。二者相比,“精彩”更能表现译文的出色,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39题
5、【言语理解】“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发展”正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这是迄今为止敦煌艺术在京城最大规模的( ),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闻讯而来。
A:活动
B:表演
C:亮相
D:工程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括号处所填词的主语应是“敦煌艺术”,再结合前文的“正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可知,此处填“亮相”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赋予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的名字。但是,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考古发掘的进步,丝绸之路的含义越来越广,范围也越来越大。的确,丝绸之路早在汉代以前就存在于中西之间,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与中亚、南亚,还包括西亚、地中海地区以及海上丝路所连接的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贸易物品也不仅仅有丝绸,还有各种手工制品、植物、动物、美术品等。“丝绸之路”正如同延伸开来的丝绸一样,有的线路清晰,有的断断续续;有时又像一张广阔的大网,时时出现绚烂的织锦。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
B:考古新发现拓宽了“丝绸之路”的范围
C:“丝绸之路”密切了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
D:“丝绸之路”的含义和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命名“丝绸之路”的德国地理学家对其的界定,然后以“但是”转折,说明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考古发掘的进步,丝绸之路的含义和范围都扩大了,并以“的确”引导例证,对其扩大的范围进行了说明。故转折后的句子是文段的观点句,D项正确。A、C两项论述丝绸之路的作用,未体现出丝绸之路含义和范围的变化。B项片面,未提到含义的扩大,且学术研究的深入也是“丝绸之路”范围扩大的原因之一。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3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5题
7、【言语理解】①他最初的职能与一个看管自行车的大爷没什么两样
②事实上,世界上最早的金匠银行家是只存不贷的
③时间长了,他开始考虑如何盘活这些沉睡的资产,于是就有了放贷和利息
④存户有了零散的金子就存到他那里,他收取一定的管理费
将以上4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②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④是对②的解释说明,应紧跟其后,即顺序为②④,排除A、D。根据①中“最初的职能”、③中“时间长了”可知按时间顺序,③应放在①之后,排除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8、【言语理解】只有淡化经济增长指标,同时强化公共服务,突出政府责任指标,才可能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不符合句意的是:
A:要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不能强调经济增长指标
B:要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强化公共服务
C:要真正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就必须突出政府责任指标
D:突出政府责任指标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之一
正确答案:A
解析:原文表述为“淡化经济增长指标”,意为不能过分、片面强调经济增长指标,而不是“不能强调”,故A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真正做公益,并不是说投入精力或资金以后,自己就可以________了,而是看我们真正能做多少,怎么使我们的投入最大________地解决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枕无忧 水平
B:一劳永逸 限度
C:袖手旁观 效率
D:心安理得 范围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句中说的是真正做公益并不是投入精力或资金之后就不用管了。“高枕无忧”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心安理得”指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两词的词义与句意不符,排除A、D。
第二空,“效率”通常的用法为“高效率”“低效率”,不能与“最大”搭配,排除C。“最大限度”为习惯用法,B项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10、【言语理解】请别忘记,要想真正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的胜利者,中国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中国依然高度依赖污染最大的矿物燃料——煤。与西方电厂相比,中国大部分电厂能源效率较低,二氧化碳排放亦较多。中国培养了大批工程师,但还需要有能够与麻省理工学院、硅谷或者通用电气“绿色创想”部门相媲美的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正在忙于构建一个现代化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却没有欧洲重视生产质量的传统。
下面列出了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上面临的问题,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严重依赖矿物燃料煤,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受限
B:忽视生产质量,基础设施差,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受限
C:创新能力差,缺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研发机构
D:技术水平低,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中国依然高度依赖污染最大的矿物燃料——煤”可得出。
B项,由“中国正在忙于构建一个现代化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却没有欧洲重视生产质量的传统”可知,中国的基础设施并不差,选项说法有误。
C项,由“中国培养了大批工程师,但还需要有能够与麻省理工学院、硅谷或者通用电气‘绿色创想’部门相媲美的研究开发中心”可得出。
D项,“与西方电厂相比,中国大部分电厂能源效率较低,二氧化碳排放亦较多”可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