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118

发布时间:2022-07-27 17:46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中央电视台关于“你幸福吗”的调查中“幸福”这一话题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普遍________。人们对于幸福的渴求,对于幸福的定义已经越来越贴近________的生活。幸福不是一个________的目标,而是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心 细微 高远

B:关注 细微 高远

C:关心 细致 遥远

D:关注 细致 遥远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关注”是指对某一事物特别留心,“关心”是关怀的意思。文段讲的是广大民众对“幸福”的话题比较留意,选“关注”更恰当,排除A、C。
第二空,“细致”常用来形容工作、心思等,与“生活”搭配不当,排除D。
第三空填“高远”也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2、【言语理解】中国的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的落成为何引起海内外的热烈关注?原因有三,一是看得远。作为目前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在理论上可以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二是很灵活。FAST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移动变化,极大提升观测效率。三是高精度。FAST射电望远镜的结构,处处都是毫米级精度要求;用来编织索网手臂般粗细的钢缆,加工精度都被控制在1毫米以内;最终的天线精度是3毫米,小面板的制造精度是1.5毫米。这一切意味着我们将能倾听来自宇宙更深处的声音,观测宇宙更隐蔽的奥秘。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A:海内外热烈关注中国的FAST

B:走近中国FAST走进宇宙深处

C:中国的FAST有三大过人之处

D:一起倾听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中国的FAST主体的落成为何引起海内外的热烈关注”引出话题,接着从看得远、很灵活、高精度三方面解释了引起关注的原因,末句点明中国的FAST主体落成的意义——我们将能倾听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观测宇宙更隐蔽的奥秘。B项“走近中国FAST”对应三大过人之处,“走进宇宙深处”指出了成果的意义,且“走近……走进……”的表述作为标题更吸人眼球,B项正确。
A项强调海内外关注,是引出中国FAST特点的内容;C项强调三大过人之处,体现不出这一成果的意义。D项未提到“中国FAST”这一论述话题。排除A、C、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3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8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3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8题

3、【言语理解】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浑浊,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实际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于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B: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的沙尘卷起,使空气浑浊,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C:沙尘暴这种天气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与人类活动无关

D:沙尘暴就是在人类因素的干扰下产生的

正确答案:B

解析:对特定概念的解释,需首先抓住该概念的本质属性。沙尘暴的本质是一种天气现象。四个选项中体现了这一点的只有B,再对比可知B项表述与文段内容相符合,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4、【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依据车队的纪律处罚办法,队长决定给予该违纪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对外比赛资格。

B: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技术上都给很多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全球许多国家准备在页岩气领域大干一番,这其中就包括中国。

C:喜爱歌唱类节目的观众越来越多,把社会各类人群的心给俘获了。

D:观摩了成年狮群的这次猎捕活动以后,对它们这些小狮子的猎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一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处罚”作“给予”的宾语;二是搭配不当,应将“停止……资格”改为“取消……资格”。B项没有语病。C项结构混乱,俘获人心的应该是“歌唱类节目”,而句中主语变成了“观众”,可以更改为“观众越来越喜爱歌唱类节目,这类节目把社会各类人群的心给俘获了”。D项缺少主语,可以更改为“小狮子观摩了成年狮群的这次猎捕活动以后,它们的猎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5、【言语理解】有这样一个比喻:如果说实体行业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骨架”和“肌肉”,银行业就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气”和“血”。由是观之,银行业疲弱或支持不利,则国民经济“气血虚亏”“气血不畅”,实体经济的骨骼肌肉自然虚弱,肢体会冷热不均、麻木疲敝;如果银行业利润过于丰厚,则表现为“气血旺”和“虚火上升”,同样会造成国民经济的病态。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不应低估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地位

B:银行业和实体经济应协调发展

C:银行业在国民经济系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D:国民经济需要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引用实体行业、银行业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骨架”“肌肉和“气”“血”的比喻,说明实体行业与银行业关系密切。然后具体阐释了当银行业疲弱或支持不利、银行业利润过于丰厚两种不健康发展对实体行业的不良影响。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实体行业与银行业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B项与此表述一致。故本题选B。
A、C两项都只涉及“实体经济”“银行”中的一个,不全面。D项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6、【言语理解】商品或服务没有质量的保障,就像生命失去了健康一样,一切都________。人们在进行网络消费时,能够一眼看到价格,却很难发现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这种情况下,质量因素便更加关键。如果商家在营销环节耍小聪明,以低价为噱头,轻视质量,就如同________,等到“东窗事发”,注定会收到消费者的差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徒劳无功 作茧自缚

B:黯然失色 买椟还珠

C:无从谈起 掩耳盗铃

D:无济于事 饮鸩止渴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耍小聪明”“注定会收到消费者的差评”可知,商家明知质量对商品或服务的重要作用,却为了营销而轻视质量,是一种自我欺骗的做法,所填词语应表达这一意思。“作茧自缚”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买椟还珠”比喻取舍不当,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三项均未体现“自我欺骗”之意,排除A、B、D。“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填入此处符合句意,当选。验证第一空,商品或服务没有质量的保障就像失去了健康一样,将无法生存下去。“无从谈起”指因为条件不足,事情没法办成。填入此处用以形容质量对商品或服务的重要作用,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28题

7、【言语理解】①今年全国两会实行矿泉水“实名制”,不再提供沏茶服务。这________不是一种创新?
②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________出光彩。
③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________了无尽的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难道 散发 凝结

B:何尝 散发 凝聚

C:何尝 焕发 凝聚

D:何曾 焕发 凝结

正确答案:C

解析:①题意为实行矿泉水“实名制”是一种创新。“难道”用在反问句中,加强反问的语气。“何尝”是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或并非。“何曾”是用反问语气表示过去未曾发生。据词义排除D。
②,“散发”指分散发出、释放,常用于味道等;“焕发”指光彩四射、振作,常用于精神面貌方面。与“光彩”搭配,用“焕发”更贴切,排除A、B。
将C项代入③验证,“凝聚”指聚集,积聚。与“力量”搭配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8、【言语理解】科学是什么?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看来,科学就是________________。“这是科学的两层含义,不轻信就是怀疑,科学是建立在怀疑和批判的基础上,要对所有的东西抱怀疑的态度,说服了我,我才能相信它”,张钹解释说,“一个人科学知识缺乏,就会容易倾向于轻信。尊重科学规律则意味着,一旦认识到它是科学的,就要尊重其科学规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疑和批判

B:不轻信和尊重科学规律

C:不轻信和敢于批判

D:怀疑和尊重科学规律

正确答案:B

解析:横线处句子是张钹教授对前文设问“科学是什么?”的回答,后文是对这一回答的进一步阐释。由“不轻信就是怀疑”“尊重科学规律则意味着”可知,科学的两层含义指的是:不轻信和尊重科学规律。B项表述正确。
A项是对“不轻信”这层含义的具体解释,未涉及“尊重科学规律”这层含义;C项的“敢于批判”也是在解释“不轻信”,同样未涉及“尊重科学规律”这层含义;D项,由“不轻信就是怀疑”可知,前文张钹教授提到的应是“不轻信”,而非“怀疑”,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58题

9、【言语理解】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等宣传手段      群众舆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把持

B:控制

C:掌握

D:操纵

正确答案:D

解析:“把持”指抓住不放、独占;控制内心冲动使不爆发。词义不符合语境,故可排除A项。“掌握”与“舆论”不搭配,排除C。题意是指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等宣传手段来支配群众舆论,使其为自己所用。“操纵”不仅含有“控制”的意思,还包含“支配”之意,故横线处填“操纵”更合适。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公共监督如果总是折戟在烂尾新闻的诡异之中,光靠热情与理性又有何用?一些影响恶劣的公共事件,不仅事关民主,更关系到公共利益与权力公信,烂尾的结果,令制度与法律情何以堪?看来公共事件后,当与应急机制同时启动的,还应有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任何时候,都不能因“救火”的真诚而掩饰了“纵火”的责任。烂尾新闻背后,不仅要关注主角的命运,更要追究“被烂尾”的责任。
这段文字批评的是:

A:烂尾新闻

B:公共事件责任追究不力

C:公共事件发生地政府

D:公共事件责任人

正确答案:B

解析:由“还应有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看来公共事件后……不仅要关注主角的命运,更要追究‘被烂尾’的责任”可知,作者意在批评公共事件的责任追究不到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0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