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重大科技创造中很少有能像大型水坝这样让人痴迷的。可能正是因为人类长期遭受旱涝灾害的摆布才使得让水听从人的调遣如此令人痴迷。但令人着迷有时也就使人盲目。有几个巨型大坝项目就有弊大于利的危险。
建造大坝的教训是大的未必总是好的。建一座巨大的、功能强的水坝已成为那些努力显示自我的国家和人民的一个成就的标志,但对国家和民族并没有多大益处。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领导地位因阿斯旺大坝而得以巩固。土耳其在力图跻身第一世界的计划中也包括修建阿塔特克大坝。但大坝往往不如预期的那样发挥功效。
第一段第三句话暗示了:
A:人们若对现实视而不见便会很高兴
B:盲人可能比看得见的人更幸福
C:过于兴奋的人往往忽视至关重要的东西
D:迷恋使人们丧失判断
正确答案:D
解析:结合文段内容可知,大型水坝令人痴迷的同时,也会使人盲目建设而不考虑“利弊大小”,阿斯旺大坝和阿塔特克大坝就是最好的教训,故“但令人着迷有时也就使人盲目”这句话暗示了“迷恋使人们丧失判断”。D项与此相符,其他三项均理解不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
2、【言语理解】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决定因素是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而文化则是人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的产物。
根据上文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它是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B:人的心理发展既来源于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又取决于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
C:人的心理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产物
D:人的心理发展与文化有关,但与人的社会活动并无必然的联系
正确答案:B
解析:选项B是对文段中“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决定因素是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的转述,是正确的。文化是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产物,故A是错误的,C也是错误的。人的心理发展与文化有联系,而文化又是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产物,所以人的心理发展与人的社会活动是有联系的,故D是错误的。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共享经济在以全新的方式——调动微小力量、分享闲置资源的形式,快速________着大众的生活方式,以低价高质的形式为大众带来更多便利。就是这样一种全新经济模式,在近几年来呈现高速狂飙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重塑 走势
B:构建 形势
C:重构 态势
D:影响 趋势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破折号其后的内容是对“全新的方式”的具体说明,因此,所填词语应体现改变原有的,建立新的生活方式的意思。“重塑”指重新塑造。“重构”指重新调整构造。A、C两项均符合题意。“构建”指建立,强调从无到有。“影响”强调对人或事物所起到的作用。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D。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表达共享经济近几年的发展状态。“走势”指发展趋势,强调的是动态的发展过程,与题意不符,排除A。“态势”指状态和形势。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40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5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7题
4、【言语理解】心理层面上,中国人对自身的确认,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使生命受之于一个体细胞的“克隆”,可能使人们难以接受,并且失去对生命的神圣感。在技术层面上,有性繁殖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它所包含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基本上能够保证人类适应自然的生存条件;但是“克隆人”在进化上的不确定性,是否有利于他们适应自然而生存,人们还难以预料。
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确切的是:
A:“克隆”技术面临的难关
B:中国人的生命观念与“克隆人”技术的冲突
C: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的主要区别
D:中国人难以接受“克隆人”技术的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从心理层面和技术层面解释了中国人难以接受克隆技术的原因。A、B两项都只是原因中的一种,概括不全面,C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研究人员分别给成年小鼠和老年小鼠喂食膳食纤维含量不同的两种食物,持续4周,然后对小鼠血液中短链脂肪酸水平、肠道炎症状况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多补充膳食纤维,不仅可以提高老年小鼠血液中短链脂肪酸水平,而且会显著_________小鼠肠道炎症,增强细胞抗炎能力,进而抑制有害化学物质的产生,延缓大脑功能_________进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减弱 衰萎
B:减少 衰变
C:减轻 衰退
D:减缓 衰弱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炎症”搭配。“减弱”指(气势、力量等)由强到弱或由大到小,不能与“炎症”搭配,排除A。
第二空,所填词语与“大脑功能”搭配。“衰变”指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元素的过程,与文段无关,排除B。“衰弱”指(身体)不强健,虚弱或(事物)不强盛,常与“身体”搭配,不能与“大脑功能”搭配,排除D。“大脑功能衰退”为常见搭配。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9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4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
6、【言语理解】可能多数人都会认为,我们的五官是感知外部世界的窗口,五官感觉非常真实而精确地反映着外部世界的现实。殊不知,我们信赖有加的感官事实上也会“欺骗”我们,我们所感知的有可能并非真实世界的反映,各种感官知觉,特别是视觉,有时只是大脑的幻觉和虚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罗恩·雷恩辛克指出,“你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大脑活动的产物,大脑通过眼睛来获取视觉信息,但这并不是现实的直接反映”。
这段文字意在:
A:批驳普遍存在的关于“感知”的错误认识
B:说明我们所感知的有可能并非真实的世界
C:揭示我们信赖有加的感官事实上一直在“欺骗”我们
D:介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
正确答案:B
解析:“殊不知,我们信赖有加的感官事实上也会‘欺骗’我们,我们所感知的有可能并非真实世界的反映,各种感官知觉,特别是视觉,有时只是大脑的幻觉和虚构”为文段中心句。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文段未提及A,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是文段部分内容,均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0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0题
7、【言语理解】“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常常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________三分________。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豪 遗憾
B:无奈 悲伤
C:感伤 埋怨
D:骄傲 惭愧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指的是中国古典诗歌传达给人的美感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其遣词造句已达出神入化之境,而其他语言将无法完整地把诗歌的原意与境界表达出来。因此此处填入“自豪”或“骄傲”恰当,排除B、C。
第一空亦可根据“七分”和“三分”的对比关系,快速排出不存在对比关系的B、C。
第二空,中国古典诗歌的这种特性使得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面临巨大阻碍。此处应填入“遗憾”,而非“惭愧”。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
8、【言语理解】①村庄人平时是很瞧不起“偷”字的
②你不偷一点点,那些好收成很快就被日子带走了
③但偷秋是例外,他们是渴望从岁月中偷出一点好时光
④老人们说,秋是要偷的
⑤是渴望从忙碌的生活中偷出一缕朴素的温馨和情趣
⑥是渴望从丰收的季节里偷出一点好记忆
⑦你偷秋,就偷来了好收成的种子,你就有好收成好运气
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②③⑥⑤⑦①
B:④①③⑥⑤②⑦
C:④③⑥⑤②⑦①
D:④②⑦①③⑥⑤
正确答案:D
解析:③以“但”开头,是对①“平时是很瞧不起‘偷’字的”转折说明,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①③,排除A、C。B、D的区别在于②⑦的位置。②⑦是对“秋是要偷的”原因的阐述,故接在④后更恰当,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9、【言语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脱胎于网络,而又与网络的侧重点不同。网络强调的是设备和主体之间的连接,是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大数据是因网络的连接和对世界数字化而形成的数据资源,人工智能则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进化而成的处理数据的智慧体系。就当前的发展形势而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网民群体和网络基础设施体系,世界上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群体﹑电子商务客户群体、电子金融和社交媒体用户群体等,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大数据规模最大的国家,并由此产生了丰富的应用实践和人工智能衍生产品。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网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
B: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的构成情况
C:中国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优势
D:人工智能衍生产品的发展基础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大数据、人工智能脱胎于网络但又与网络的侧重点不同;接着分别介绍三者的侧重点;然后就当前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指出中国凭借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网民群体和网络基础设施体系等因素,成为世界上大数据规模最大的国家,并由此产生了丰富的应用实践和人工智能衍生产品。由此可知,文段重点是论述中国在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C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错误,“网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是文段引入话题的内容,非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
B项错误,文段未提及“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的构成情况”,无中生有,排除。
D项错误,“人工智能衍生产品”非文段重点,且该项未提及“中国”,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57题
10、【言语理解】东施固然丑拙,但她为什么不学“南施”“北施”,单学西施?这至少可以说明,在她的心目中,对于“什么是美”是很清楚的。在这一点上,东施至少比生活中那些不知美丑,甚至“以丑为美”的人要好得多。
这段话意在说明:
A:东施实际上很美
B:东施不知美丑,“以丑为美”
C:东施效颦,也不必完全非议
D:东施并不比西施丑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以“东施为什么不学别人,单学西施”一问引出观点:东施对“什么是美”是很清楚的,并进而将东施与生活中那些不知美丑,甚至“以丑为美”的人相比,得出东施比他们好得多的结论。由此可知,作者对东施效颦持宽容态度,C项的“不必完全非议”与此相符。
A、D两项与“东施固然丑拙”相悖;B项表述错误,不知美丑、“以丑为美”说的是生活中的一类人,不是东施。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