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84

发布时间:2022-07-20 15:57     浏览量:24

1、【言语理解】紫藤很适合作花架、绿廊,可形成浓叶满架、繁花浩荡的美景,千姿百态,甚为优美。紫藤长长的花序都是上面的先________,下面的待放,花的颜色便是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是________下来的;唐代诗人李白“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流美人”的诗句,生动地________出紫藤优美迷人的姿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绽放 积累 勾勒

B:生长 浸润 描摹

C:萌发 流淌 表达

D:盛开 沉淀 刻画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先”字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表示花开放状态且与“待放”意思不同的词语,“生长”“萌发”明显不恰当,排除B、C。
第二空,“积累”侧重数量的增加。“沉淀”侧重程度的加重。由“上浅下深”可知,用“沉淀”比“积累”更恰当。
第三空,“刻画”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0题

2、【言语理解】下面这段话最想传达给读者的意思是:
无论懒惰者还是勤勉者,养金鱼都不成问题。勤勉者可以每一天换一次水,懒惰者尽可以一月换一次。只是如果突然改变换水的习惯,变一天为一月,或变一月为一天,金鱼都可能莫名其妙地暴死。勤勉者据此得出结论:金鱼必须一天一换水;懒惰者也得出相反的结论:金鱼只能一月一换水。

A: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结论

B:人们总是依照自己的习惯处理事情

C:对待同一个事物,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D:无论人,还是鱼,习惯是不能一下子改变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通过不同习惯的人给金鱼换水的事例,告诉我们习惯的重要性。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①但鲜有人注意到在整个迈锡尼时代,希腊人完全没有神庙、神坛的概念
②神庙神坛是公元前八世纪以降希腊宗教生活的中心
③直至今日,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遗址仍让全世界惊叹
④考古发掘表明,神庙神坛不是希腊土生土长的,而是在“东方化革命”中从埃及和两河流域引进的……
⑤一谈到希腊宗教,人们首先可能想到的是那些巍峨、壮观的神庙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③②①④

B:⑤②③④①

C:②③⑤①④

D:②⑤③①④

正确答案:A

解析:五个句子都是围绕神庙神坛展开,所以第一句应该先引出神庙神坛,故⑤应该排在首位,排除C、D。由“但”可知,①是转折句,句中的“整个迈锡尼时代”“完全没有神庙、神坛的概念”与②中的“神庙神坛是公元前八世纪以降希腊宗教生活的中心”构成转折关系,故①应排在②后面,④是对①的进一步说明,故顺序为②①④。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4、【言语理解】在所有形式的广告中,83%都只专注于吸引我们的视觉。实际上,听觉的效果也同样强大,不过现今广告商利用的听觉优势只是九牛一毛。回顾以往,广告只借助其歌曲和口号来吸引我们的耳朵,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像煎牛排的滋滋声、婴儿的笑声和那些我们不由自主就会被吸引的响声。把这类东西融入一个广告中,或许我们会无法抗拒广告的魅力。
这段文字要传递的主要意思是:

A:广告中融入日常生活声音可能会更有吸引力

B:目前广告商只是利用视觉上的优势来做广告

C:增加广告的魅力需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D:广告应该充分考虑人们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受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指出大部分的广告只专注于吸引我们的视觉,但实际上,听觉的效果同样强大。而目前对听觉优势的利用只借助于歌曲和口号,而忽略了日常生活中能使人不由自主被吸引的声音。因此,作者认为广告中能融入这些声音或许会更加具有吸引力。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项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且“只是”说法也过于绝对。C项是文段部分内容。D项没有突出“听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3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81题

5、【言语理解】①一些家长之所以对《安徒生童话》保持警惕,就在于他们担心孩子沉迷于童话建构的虚幻、完美的“想象世界”,失去了自力更生、自强自立的精神之“钙”。②那些被焦虑裹挟的家长,总是千方百计地去激励与鞭策孩子;当童话不能满足他们这些需求的时候,自然会对《安徒生童话》提出批评与质疑。③那些认为“安徒生童话是毒草”的家长,用成人眼光打量童话,显然并不合适;④经过简化、美化的童话固然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却能够对儿童进行基本的美育与德育,丰盈他们的精神世界。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这句话是从上段文字中抽离出来的,它在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A:①

B:④

C:③

D:②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针对一些家长关于《安徒生童话》会影响孩子对现实的认识的担忧论述,题干中卢梭这句话的意思是成人和孩子是有区别的,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世界。这句话应放在与此话题相关的地方。四个选项中只有③处后面提到的“用成人的眼光打量童话,显然并不合适”,且③处前后存在语义断层,代入题干这句话后衔接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8题

6、【言语理解】东施固然丑拙,但她为什么不学“南施”“北施”,单学西施?这至少可以说明,在她的心目中,对于“什么是美”是很清楚的。在这一点上,东施至少比生活中那些不知美丑,甚至“以丑为美”的人要好得多。
这段话意在说明:

A:东施实际上很美

B:东施不知美丑,“以丑为美”

C:东施效颦,也不必完全非议

D:东施并不比西施丑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以“东施为什么不学别人,单学西施”一问引出观点:东施对“什么是美”是很清楚的,并进而将东施与生活中那些不知美丑,甚至“以丑为美”的人相比,得出东施比他们好得多的结论。由此可知,作者对东施效颦持宽容态度,C项的“不必完全非议”与此相符。
A、D两项与“东施固然丑拙”相悖;B项表述错误,不知美丑、“以丑为美”说的是生活中的一类人,不是东施。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2题

7、【言语理解】12.注释仅仅扫除了读者在一定处所遇到的阅读障碍,它并不接触读音、不讲字词的其他意义和用法,更不接触褒贬等语感、情味,给予读者的不是这字或词的全部内容,仅是词汇的片面。长期囫囵吞枣地在脑中增加词汇,容易养成学生不求甚解的习气。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强调注释的弊病

B:批评注释不全面

C:读书忌囫囵吞枣

D:学习词汇要全面

正确答案:A

解析:整个文段用客观的语气描述了注释的弊病:注释“给予读者的……仅是词的片面”而非该词的全部内容;若学生因为有了注释而不去了解词的全部含义,囫囵吞枣地在脑中增加词汇,容易使其养成不求甚解的习气。因而,该文段意在强调注释的弊端,故选A。B项是干扰项,但若考生能仔细揣摩一下就会发现,文段只是在描述一种客观的事实即注释的弊端,而并无“批评”之意,因而排除B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哲学家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上午和下午感受都不一样。很多时候,也需要自我调适和社会调整。沿着这种思路,哲学家赵汀阳就认为,现代消费主义的宣传(比如消费广告刺激了大家的无限欲望),造就了“难以满足”的欲望。另一些心理学者说,很多幸福感就流失在“对比”之中,就如调查所验证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成了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收入是否“充足”。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幸福的感觉因人而异,需要个人自我调适

B:幸福是一种心理感觉,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有利于获得幸福感

C:要想获得幸福,首先要降低自己的期望

D: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幸福是一种感觉,“很多时候,也需要自我调适和社会调整”。接着指出哲学家赵汀阳认为,消费广告的宣传刺激了大家“难以满足”的欲望,造成不幸福;而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是很多幸福感流失在相互“对比”之中。欲望的难以满足和不看收入是否充足只看相互“对比”的行为,反映的都是人的心态问题。故文段主要想表达的是幸福感与心态有关,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有利于获得幸福,即B项。A项“幸福的感觉因人而异”在文中没有论及,C项比较片面,D项非文段的重点。故答案为B。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9、【言语理解】蔬菜车间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它们________生长元素。通过计算机________大棚内部的光照、温度、湿度等,为蔬菜智能化输送各种营养物质,用LED光源为蔬菜提供光照……这些措施,有效________了阴雨低温天气带来的生产障碍,保证了每棵蔬菜都能长势良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配给 调节 缓解

B:供应 设置 消除

C:配置 控制 克服

D:供给 改变 去除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三空,“缓解”指剧烈、紧张的程度有所减轻,变缓和。一般搭配病情、压力等。与“障碍”搭配不当,排除A。第一空,对应“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 有针对性地”,此处强调的应是为不同植物配备符合其需求的生长元素。“供应”“供给”均强调提供,不含有合理分配的意思,不如“配置”准确,排除B、D。验证第二空,“控制”填入符合句意,且搭配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10、【言语理解】全世界有超过15000个海洋保护区,绝大多数保护区都允许商业活动。人类已经充分利用甚至开发了全球89%的鱼类资源,并且摧毁了世界上近半数的珊瑚礁。科学家认为,为保护海洋生物健全的多样性,全球至少30%的海洋需要划入保护区。重要的是,大部分保护区应该靠近繁华的海岸。如果一片海域被隔离了足够长的时间,鱼类和生物多样性就会出现反弹。繁盛的鱼类也会逐渐向邻近的水域扩散。智能化的海洋保护区甚至可以在多种压力(如污染、变暖和酸化)下使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恢复力。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意在呼吁:

A:加大海洋保护区建设

B:大力保护珊瑚礁

C:禁止海洋保护区商业活动

D:避免过度捕捞,保护鱼类资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全世界海洋保护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后以“科学家认为”提出观点,“至少30%的海洋需要划入保护区”,说明现有海洋保护区远远不够,应加大海洋保护区的建设,最后补充说明智能化海洋保护区对恢复海洋生态的积极作用。A项准确表述了作者态度。B、D两项未涉及建立海洋保护区这一对策。C项,由“绝大多数保护区都允许商业活动”“ 大部分保护区应该靠近繁华的海岸”可知,作者并不赞成海洋保护区禁止商业活动,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