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稀土全球年消费量从3.3万吨增加到10多万吨。稀土不仅是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等传统产业的重要原料,而且在光电信息、催化等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世界,几乎每隔3~5年就会发现稀土的一种新用途,每四项新技术就有一项与稀土有关。中国是稀土最大的资源国,保护稀土资源刻不容缓。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稀土的特性和价值正逐步被人类了解
B: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C:国际社会已将稀土视为一种战略资源
D:稀土的开发利用制约着高新技术应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指出稀土在全球范围内的多种用途,后指出中国是稀土最大的资源国,由此可见,文段主要说明的是我国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C、D三项均只涉及稀土的重要性,没有提及我国在稀土资源上的优势,均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2、【言语理解】“愤怒”是对德国作家格拉斯个人风格的准确概括。然而,在他的盖棺之作《万物归一》里,这种“愤怒”似乎已经不那么________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人注目
B:显而易见
C:司空见惯
D:锋芒毕露
正确答案:D
解析:由“然而”这一转折词可知,文段前后意思相反,即格拉斯的盖棺之作《万物归一》中,其“愤怒”的个人风格已经有所收敛,没有之前那么明显了。故所填成语应具有明显表露的意思。“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显而易见”指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锋芒毕露”指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结合词义,“锋芒毕露”填入更契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26题
3、【言语理解】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和民事规范始终的根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当事人民事活动具有________的指导意义。不同的法律部门由于所________的对象不同,所应采取的基本原则也不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普遍 调整
B:普适 针对
C:全面 适用
D:具体 覆盖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填入均符合句意,较难排除,可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法律的调整对象”是法律领域的专业术语。可快速锁定答案为A。
验证第一空,此处对象为“民法基本原则”,强调的是其在民法领域适用的广泛性,“普遍”填入亦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1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6题
4、【言语理解】持续深入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牢了坚实基础,有力推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才 聚才 用才 育才
B:聚才 用才 育才 引才
C:用才 育才 引才 聚才
D:育才 引才 聚才 用才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逻辑关系,人才的培育和应用需要按照培育人才、引进人才、聚集人才、应用人才的顺序,只有D项符合常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5题,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6题
5、【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句是:
A:绿色是多么宝贵呀!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B:被郁郁苍苍的扁柏、蒲葵、一品红、木麻黄环绕着的三元里抗英斗争烈士纪念碑,在晴空下,金色的字迹正闪闪发光。
C:今年我们公司的新年联欢晚会有以下节目——大合唱、男女声独唱、诗歌朗诵、舞蹈和杂技。
D:我不知道这件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竭尽全力把这件事情处理好。
正确答案:B
解析:分句间的停顿通常用逗号,因此A项中的顿号均应改为逗号;C项中破折号应改为冒号,因为冒号通常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面,以引起下文。D项“我不知道这件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是陈述句,不应用问号。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6、【言语理解】四年前,中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刻,消费券作为刺激内需的政策建议曾被广泛讨论,杭州、成都等地的实践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大规模发行消费券有一定要求,其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复杂,杭州、成都等局部试点城市取得的成效并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
以上文段意在说明:
A:杭州和成都试点推行消费券取得成效只是偶然事件
B:消费券对刺激内需有明显作用
C:我国还不能大规模推行消费券
D:在其他城市推行消费券不可能取得像杭州、成都一样的成效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消费券对刺激内需的作用,并指出在杭州、成都等地的实践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接着以“但”作转折说明,大规模发行消费券有一定要求,杭州、成都等局部试点城市取得的成效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我国还不能大规模推行消费券。C项表述正确。杭州和成都试点推行消费券是为引出文段主旨所举的例子,非重点,排除A。文段指出消费券的推行取得了一定效果,B项“明显作用”的表述扩大了其作用,且未涉及转折后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D项的“不可能”表述绝对,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7、【言语理解】“如果城市规划意在通过仿古建筑提供具有传统意向的休闲、旅游、购物场所也未尝不可,但这与文化无关。历史文化不是以舞台背景搭建出来的,它需要原汁原味的留存,而不是热衷作假。”在伍江看来,现在一些城市管理者既要通过各种手段发展经济,又要显得很有品位,要与文化挂钩,觉得这是件一举两得的事。“利用文化、传统的元素发展经济没错,但如果发展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那就走进了发展误区,是本末倒置。”
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是:
A:城市建设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发展文化
B:大搞仿古建筑不是真正的城市文化建设
C:发展城市文化的目的不只是发展经济
D:真正的历史文化要有历史遗存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选项说法本身无误,但文段强调的是不能只为了发展经济而发展文化,没有提及选项的观点。
B项,由“如果城市规划意在通过仿古建筑提供具有传统意向的休闲、旅游、购物场所也未尝不可,但这与文化无关”可推出。
C项,由“利用文化、传统的元素发展经济没错,但如果发展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那就走进了发展误区,是本末倒置”可推出。
D项,由“历史文化不是以舞台背景搭建出来的,它需要原汁原味的留存,而不是热衷作假”可推知。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8、【言语理解】
这部著作把对历史文化追索的触角更深入地探触到历史时空的幽微之处,更敏锐地________虽然缥缈却血脉相连的文化传承,让远逝的鸿影显现出朦胧的真相,使冰冷荒漠的历史有了人性的________。他将华夏祖先的图腾放置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大背景中予以________,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辗转反侧、抒发见解,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知 温度 观照
B:揭示 弱点 洞察
C:探究 纠葛 揣度
D:体悟 温暖 臆想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阅读文段,四个词语填入似乎都较合理,可先从第二空入手。第二空,与横线前的“冰冷”相对应,此处填“温度”“温暖”较恰当,排除B、C。
再看第三空,由“将华夏祖先的图腾放置在……历史大背景中”可知,“他”是结合历史进行了审视、思考的,而非完全主观的“臆想”,排除D。“观照”指仔细观察,审视,常与“传统文化”“现实”等搭配,填入句中与语境相符。
验证第一空,“感知”填入也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35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7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4题
9、【言语理解】目前,我国杂技院团和杂技从业者以及杂技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________,杂技院团还未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就________锁定目标,按照杂技先练技巧再拼接的传统方法把节目先排出来,这样虽然能保证杂技表演的质量,但未必是目前杂技演艺市场最为需要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磨合 精准
B:磨合 盲目
C:摩擦 精准
D:摩擦 盲目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磨合”比喻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逐渐相互适应、协调;“摩擦”指因彼此利害矛盾而引起的冲突。句中表达的是杂技院团和杂技从业者以及杂技市场之间的关系未捋顺,创造出的杂技作品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磨合”填入符合句意。排除C、D。第二空,由“还未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可知,杂技院团锁定的目标具有一定盲目性,并不“精准”,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25题
10、【言语理解】目前,各种新的技术还在测试中,填埋也不是废物处理的唯一方式。垃圾的焚烧和循环利用也在许多国家的废物处理中占较大比例,而且这两种方式正在经历技术变革并日趋完善。传统意义上的循环利用,如金属、塑料及纸张的回收利用,仍然发挥较大作用。但是,最快的废物循环方式往往是最简单的方法:垃圾堆肥。
从这段文字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垃圾焚烧正在经历技术变革并日趋完善
B:填埋、焚烧、循环利用是常用的废物处理方式
C:传统的循环利用方式包括可再生物资的回收
D:垃圾堆肥不久将取代其他废物循环利用方式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第二句“垃圾的焚烧……这两种方式正在经历技术变革并日趋完善”可知A项正确。由第一句和第二句可知,B项正确。由“传统意义上的循环利用,如金属、塑料及纸张的回收利用”可知,C项正确。文段最后一句提到“垃圾堆肥”是最快的废物循环方式,并不能推出D项内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