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57

发布时间:2022-07-14 21:00     浏览量:24

1、【言语理解】纵然有一百个理由为职业“光环”褪色而辩解,更有一万个理由要求这个职业不能踩踏底线。弃守底线,不管是搬出为了生存的经济理由,还是将良知的缺失归咎为体制的束缚,将一切推责给外在的环境,都是对职业伦理的戕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体制的束缚是职业伦理受损的主因

B:职业伦理受损一般源自职业“光环”的褪色

C: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职业道德底线

D:弃守底线者总会替自己找借口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强调“更有一万个理由要求这个职业不能踩踏底线”,接着又说“弃守底线,不管是……还是……,将一切推责给外在的环境,都是对职业伦理的戕害”。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找任何借口和理由去践踏职业道德底线,C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主因”说法有误。B项“一般源自”无法从文段得出。D项是文段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2、【言语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一系列体制障碍的清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得到巨大的_________和有效的重新_________。中国终于把自己在几个世纪“大分流”中的落后地位,_________为向发达经济体的“大趋同”,开始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征程,并以成为世界第二位经济体为象征,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累积 组合 扭转

B:积聚 分配 转变

C:积累 配置 逆转

D:积攒 组织 转化

正确答案:C

解析:

先看第三空,由“落后地位”到“世界第二位经济体”可知,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是向相反方向的变化。“转变”“转化”不含向相反方向变化之意,不符合语境,排除B、D。

再看第二空,“组合”指组织成为整体,与“资本”搭配不当,排除A。“资本配置”搭配恰当。

验证第一空,“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积累”填入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8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9题

3、【言语理解】“分享经济”也叫“协同消费”,是指资源所有者将自己闲置的资源拿出来,供那些需要的人有偿使用。对于传统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的改造与颠覆,是分享经济正向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分享经济环境中,人们不再是通过购买所有权的方式而是通过取得使用权的方式进行消费,关注的不再是自己占有多少价值而是能够获得多大的使用价值。这种节约型绿色消费理念和方式反映出的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消费理念是影响消费方式的深层原因

B:分享经济使人的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C:分享经济开辟了充分利用资源的新渠道

D:分享经济已成为当今主流的消费方式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什么是分享经济,然后指出对传统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的改变是分享经济正向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最后具体阐释分享经济改变人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表现。
A项未提到“分享经济”,D项“主流的消费方式”无法得出,排除。C项虽然表述正确,但文段的重点在于论述分享经济对人们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影响,故B项更契合文段主旨。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4、【言语理解】

原子钟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它以原子内部的电子在两个能级间跳跃时辐射出来的电磁波为标准,去控制校准电子振荡器,实现精准的时间测量。与原子相比,高电荷离子的外层电子与原子核的结合更强,对外部场的波动更不敏感,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电动力学的效应也更显著。因此,高电荷离子是未来研发更精准原子钟的理想选择之一。然而,由于内部结构复杂,要在高电荷离子中识别适合于原子钟的电子跃迁非常困难,常用的光谱法测量这种跃迁也不够精准。

根据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

高电荷离子的物理构造

B:

测量电子跃迁的最新技术

C:

高精度原子钟的意义和价值

D:

光谱法在原子钟研发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原子钟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并介绍了它的作用原理;然后用比较的方式引出了高电荷离子的优势,并指出高电荷离子是未来研发更精准原子钟的理想选择之一;最后用“然而”转折,说明在高电荷离子中识别适合于原子钟的电子跃迁非常困难,且现在常用的方法也不够精准。基于话题一致原则,下文最有可能介绍的是针对电子跃迁测量这一难题出现的新技术,B项与此相符。

A项,“高电荷离子的物理构造”与文段末尾话题——电子跃迁不一致,衔接不当,排除。

C项,“高精度原子钟”与文段末尾话题不一致,衔接不当,排除。

D项,文段末尾已经指出光谱法测量无法解决当前的困难,下文不会再论述,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3题

5、【言语理解】在关于灵活就业的讨论中,还有一种论调认为,灵活就业门槛过低、技能要求不高,年轻人投身其中是短视行为,不利于个人以及社会整体人力资本的积累。这种忧虑的初衷可以理解,但事实上,灵活就业进入的门槛确实不高,但要留存的门槛却并不低,也需要一定的技能支撑,灵活就业并不一定意味着“低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并非所有灵活就业都是低门槛

B:应摒弃对灵活就业形式的偏见

C:灵活就业在职越久越要技能傍身

D:年轻人对灵活就业无须过度忧虑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介绍关于灵活就业的一种论调——认为灵活就业门槛过低、技能要求不高,年轻人灵活就业是短视行为,不利于个人以及社会整体人力资本的积累;接着通过“但事实上”进行转折,强调灵活就业并不一定意味着“低能”。文段是转折结构,重点是反驳有些人的论调,认为这种对灵活就业的偏见是错误的,对应B项。
A项,由“灵活就业进入的门槛确实不高,但要留存的门槛却并不低,也需要一定的技能支撑,灵活就业并不一定意味着‘低能’”可知,文段并未否认灵活就业门槛不高的事实,只是认为灵活就业并不一定意味着“低能”,排除。C项,“在职越久越要技能傍身”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年轻人对灵活就业的态度”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福格尔斯坦等人2015年1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人体组织的癌症风险差异可以用干细胞分裂时出现的错误,即所谓“坏运气”来进行解释,三分之二的癌症基因突变是“坏运气”的结果,另三分之一归因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科学》杂志配发的一篇评论文章说,预计有关癌症“坏运气”理论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还有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否认通过改善环境和生活方式预防癌症的重要性,英国癌症研究会就认为,42%的癌症病例可以预防。
与这段文字意思不相符的是:

A:“坏运气”这种解释并非哗众取宠,也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B:癌症患者放弃治疗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C:有关癌症“坏运气”理论学界褒贬不一,尚未有定论

D:癌症病例并非都不可以预防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科学》杂志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可知,“坏运气”这种解释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表述正确。
B项,由“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否认通过改善环境和生活方式预防癌症的重要性,英国癌症研究会就认为,42%的癌症病例可以预防”可知,表述错误。
C项,由“预计有关癌症‘坏运气’理论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可知,“尚未有定论”表述正确。
D项,由“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否认通过改善环境和生活方式预防癌症的重要性,英国癌症研究会就认为,42%的癌症病例可以预防”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7、【言语理解】文艺的力量是无声无息的,它以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方式(       )着人们,如鲁迅所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文艺创作的一个定律。

A:鼓励

B:激发

C:鼓动

D:激励

正确答案:D

解析:“鼓动”指以言语或行为使他人有所行动。句中说的是文艺对人心灵的影响,“鼓动”不恰当,排除C。“激励”含有“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故D项填入句中表意更全面。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丰富的内在、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那些仅仅追求外在成功的人实际上是没有真正喜欢做的事,他们真正喜欢的只是名利,一旦在名利场上受挫,内在的空虚就暴露无遗。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成功就是做好自己喜欢做的事

B: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难以确定

C:追逐名利的人是得不到成功的

D:兴趣是人们得到幸福的源泉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共三句话,均提到“要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由此可知,文段主旨应与此相关,只有A项相符。B项的“难以确定”表述错误,文段明确提到“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丰富的内在、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C项“追逐名利的人”仅在末句提到,非文段重点。文段主要围绕“成功”展开,未涉及“幸福”的话题,D项无中生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

9、【言语理解】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
最能概括这段话主题的是:

A:聚乳酸的共性及合成关键

B:聚乳酸的共性与降低成本的新技术

C:聚乳酸超临界流体介质的研究

D:聚乳酸合成研究中复合应用的新进展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文段中“针对……,从……,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可知这段话的主题应是聚乳酸合成研究中复合应用的新进展。D项表述正确。A、B两项,文段针对的是“两种方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而非“聚乳酸的共性”,且“关键”指的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排除。由“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可知,“超临界流体介质”只是研究的一个方面,非文段主题,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10、【言语理解】民众是否爱好学术,直接影响到学术本身的升沉;而学人不唤起国人对学术的自觉,“文德”不能与民分享,则“民德”就会堕落,“文德”本身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就没了提升的基础。为了使“文德”更好地转化为“民德”,蔡元培提出了以大学为社会文化中心的主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学是“文德”的中心

B:“民德”是“文德”的本源

C:“文德”与“民德”的双向关联

D:“文德”对“民德”有提升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围绕“文德”与“民德”的关系展开。由“‘文德’不能与民分享,则‘民德’就会堕落,‘文德’本身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就没了提升的基础”“使‘文德’更好地转化为‘民德’”可知,“文德”会影响“民德”,“民德”也会影响“文德”,C项的“双向关联”概括恰当。
文段论述的是“文德”与“民德”之间的关系,A项只提到“文德”,未涉及“民德”,表述片面,排除。B、D两项均只涉及二者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48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