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42

发布时间:2022-07-11 18:26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最近几年,人们对近代物理学的兴趣不断增长,对“新”物理学的报道不断涌现。现在许多人都知道有数亿的星系,每一个星系又含有数亿的星体。我们知道世界可以通过亚核粒子来理解,其中的多数只存活几亿分之一秒。是的,近代物理的世界真是千奇百怪。带有希腊字母名称的粒子随着量子的音乐狂舞,毫不遵守经典物理的决定论。但最终读者会带着失望的心情走开,虽然这些事实确实很新奇,但它们也确实枯燥烦人。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会:

A:强调科学工作的艰难

B:介绍一部生动的科普著作

C:澄清读者对物理学的误解

D:展示新奇的物理成果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近几年对“新”物理学的报道很多,人们也由此了解了很多物理学中的知识,然后举例说明近代物理的世界确实千奇百怪,但也枯燥烦人,读者最终会失望地走开。文段尾句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科普读物枯燥不能吸引读者,针对这一问题,文段接下来最有可能给出对策,即介绍生动有趣的科普读物。B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项“科学工作”过于宽泛,没有涉及尾句的“读者”,排除。C项“读者对物理学的误解”文段没有涉及,排除。D项“新奇的物理成果”对应文段第1句提到的“新”的物理学报道,它们虽然新奇展示出来可能也是“枯燥烦人”的,是文段已经论述的内容,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2、【言语理解】中国传统文人重视意境。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过,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________,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________,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往情深 羚羊挂角

B:一如既往 雪泥鸿爪

C:一气呵成 神来之笔

D:一见倾心 天马行空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才能……”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缠绵悱恻”的结果。“缠绵悱恻”指内心悲苦难以排遣,体现的是一种感情。“一如既往”指完全和过去一样。“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语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情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一见倾心”指初次见面就十分爱慕。三者均不能体现缠绵悱恻的结果,排除B、C、D。“一往情深”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厚的感情,十分向往留恋,填入此处形容缠绵悱恻的意境达到的结果恰当。验证第二空,“羚羊挂角”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与“镜中花,水中月”所体现的空灵梦幻的意境相近。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3、【言语理解】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来,他又碰到那诗人,很奇怪地问:“你给我写了什么呢?”那诗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写的句子道:“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它。”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幸运的乞丐

B:温暖的冬天

C:春天的收获

D:诗歌的妙用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讲述了一个乞丐在一位诗人的帮助下得到更多帮助的故事,其中关键之处就在于诗人写的那句诗引起了大家更深的感触和同情之心。故“诗歌”应是这个故事着重强调的。只有D项与此相关,适合作为标题。A、B、C三项均未体现关键词“诗歌”,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      在色彩与线条的世界中,一个星期没有离开过设计室,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溺

B:沉沦

C:沉陷

D:沉浸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含有贬义的“沉溺”、“沉沦”不符合语境,故可排除A、B两项;“沉陷”指地面或建筑物的基础向下陷,显然词义不符合语境,可排除C项;“沉浸”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符合“他……一个星期没有离开过设计室”的语境,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中国经学,假使我们慎重点说,上追到西汉初年为止,也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二千多年中,经部书籍,因为传统的因袭的思想关系,只就量说,也可以配得说“__________”。不说别的,我们只要一看纳兰性德汇刊的《通志堂经解》,阮元、王先谦汇刊的《正、续清经解》,也几乎使你目眩;至若列举朱彝尊《经义考》的书目,那真所谓“__________”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汗牛充栋 更仆难数

B:罄竹难书 博大精深

C:不胜枚举 洋洋大观

D:数不胜数 望洋兴叹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形容经书的数量多。“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写完。与题意不符,排除B。“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不胜枚举”指数量多,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不宜计算,个数多。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所填词语形容经书书目多。“洋洋大观”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极为壮观,强调事物壮观的景象。“望洋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也指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二者均未体现“数量多”之意,排除C、D。“更仆难数”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和文段中强调书的“量”也契合。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0题

6、【言语理解】新兴产业发展有可能催生世界经济新增长点。虽然目前在多个技术领域有望突破,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但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存在一定的时间过程。“十三五”时期,相对比较成熟的是第三次信息化浪潮将继续深入,________________。未来5~8年,即我国“十三五”时期,世界总体上将处于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的产业扩散效应之中,有可能带动世界经济最终走出低迷,并进入复苏上升期。我国在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准备和市场优势,可以说,这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信息化仍然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全球信息化技术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C:将推动新兴优势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

D:将有助于产业结构化的合理调整和优化整合

正确答案:C

解析:横线前,文段首先指出新兴产业发展有可能催生世界经济新增长点,接着指出产业化需要技术突破。横线后,文段介绍了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的产业扩散效应将有望带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迷,强调了经济的发展。由此可知,横线处句子能够将两部分内容衔接起来,即涵盖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两方面内容,只有C项与此相符。
A项没有提及“新兴产业”,B项内容与文段无关,D项“产业结构化”文段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使人力资本的市场价值得以实现,居民的教育收益率从较低水平提高到10%左右,这也是不同受教育水平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高学历劳动者不再稀缺,教育收益逐渐稳定,高低学历的劳动者工资比不再上升,近年来出现工资趋同的现象,不同学历收入差距在缩小。
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A:学历高低与收入多少成正比

B:受教育程度提高,不同学历工资比稳中有降

C:人力资本市场不断调整,使教育因素对收入的影响逐渐减小

D: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的保障使收入分配差距不断缩小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从文中无法得出,且与常识不符,排除。
B项,由“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高学历劳动者不再稀缺,教育收益逐渐稳定,高低学历的劳动者工资比不再上升,近年来出现工资趋同的现象”可知,工资比不在上升,无法推出“稳中有降”。
C项“人力资本市场不断调整”不是“教育因素对收入的影响逐渐减小”的原因,排除。
D项,文段记录了教育普及的过程中,高低学历工资差异由高到低的过程,意在说明教育对于缩小不同学历收入差距的作用。根据文段给出的时间可知,这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大力发展教育的时期,由此可推出“教育公平”,D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8、【言语理解】过去,我国生产能力滞后,因而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大投资、提高生产能力上。现在,产能总体过剩,仍_______靠扩大规模投资抬高速度,作用有限且边际效用递减。虽然短期内投资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最终消费才是经济增长的_________动力。在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的同时,必须更加有效地发挥消费对增长的_________作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单纯 长期 实质

B:片面 根本 决定

C:盲目 核心 一般

D:一味 持久 基础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虽然……但……”可知,所填词语与“短期”构成反义关系对应,“长期”“持久”符合句意,“根本”“核心”与长期性无关,排除B、C。再看第三空,所填词语应体现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根本作用。“实质”指本质,通常指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内涵,不能体现消费的作用,排除A。“基础”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填入符合句意。验证第一空,“一味”填入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36题

9、【言语理解】①周边国家发生禽流感疫情后,中国便严阵以待,加强防范;在疫病进入国门后,沉着应战,以果断的措施顽强             
②近日,陕西咸阳市武功县公安局普集街派出所民警马忠年勇斗持刀歹徒,血染警服的感人事迹在后稷故里广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狙击 传诵

B:狙击 传颂

C:阻击 传诵

D:阻击 传颂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二空,“传诵”是指流传诵读,对象多为诗文。“传颂”是指传扬歌颂,对象多为先进事迹等。②句中说的是“感人事迹”,故这里应填“传颂”,排除A、C。再看第一空,“阻击”是指用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前进,“狙击”的对象则是特定的事物或群体,富有针对性。句中的这些应对措施是专门针对禽流感疫情的,重点突出,针对性特别强,故这里填“狙击”更合适。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如今,电脑、手机风行于世,“键盘手”、“拇指族”便与日俱增。如此这般之下,出现年轻一代“提笔忘字”的现象,也就越来越寻常了。平素里总以为轻轻松松就能打出来的字,怎么换了用笔去写就要抓耳挠腮呢?有关专家对此已是见怪不怪,并给出了一个专业术语,叫作“电脑失写症”。有病就应该去医治,可颇让人担忧的是,这种一时忘记了几个字该如何去写的“病症”,是否真能迅速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又有多少人愿意未雨绸缪地敏锐警觉起来。这种“时髦”的微恙小症,会不会异变为一种“文化断层病”?
文章中的“文化断层病”指的是:

A:“提笔忘字”的“电脑失写症”

B:汉字文化传承中出现裂痕

C:键盘拼写汉字代替用笔写字

D:年轻一代不再习惯用笔写字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文化断层病”所在句子,“这种‘时髦’的微恙小症,会不会异变为一种‘文化断层病’”可知,“文化断层病”是“‘时髦’的微恙小症”异变而来。而通读文段可知“微恙小症”指的就是前文提到的A、C、D这种现象,故“文化断层病”应是由A、C、D中的现象异变的更严重的文化传承上的“病症”,即B。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7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