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最近公布的一项国家特别咨询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声明,在选择了大量的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实验后,发现在名人家族中才能出众者是普通人家族中才能出众者人数的23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可信度很高的结论:人的素质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美国心理学界普遍有这样的认识: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B:“家无三代兴”,才能再出众也避免不了兴衰轮回的历史规律
C:普通人家族中才能出众的表现方式与名人家族不同,需要另外的衡量规则
D:一个人的才能培养与他的成长环境和个人努力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正确答案:D
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结论是:人的素质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A项支持了题干观点;B项是无关项;C项说明对比实验的结果无法得出,从而削弱了结论;D项说明人的素质与后天的成长环境和个人努力相关,削弱了题干观点。与C项相比,D项直接反驳了结论的正确性,削弱程度大于C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似不注意和似注意都是注意的一种,其中似不注意是指貌似不注意一事物而实际的心理活动却十分注意这一事物,而似注意是指表面上注意某些事物,但实际上心里却想着其他事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似不注意的是:
A:小李参加部门会议时,心里一直在想下个月休假去哪里玩
B:传说王羲之在书法创作时太过投入,有一次竟将馒头蘸着墨汁食用
C:学生在教室里听课,突然从外面进来一个人,这时学生就会中断听课,不由自主地注意进来的人
D:刑事侦查人员在人群中发现了侦缉对象,为了不打草惊蛇,往往选择假装没看见,然后悄悄靠近,最后出其不意地将对象抓获
正确答案:D
解析:似不注意定义的关键信息:貌似不注意一事物,而实际却十分注意这一事物。
A项,参加部门会议时想着下个月休假的事情,是表面上注意会议内容,但实际上心里却想着其他事物,属于似注意,而非似不注意。
B项,太过投入而将馒头蘸着墨汁食用,并未体现貌似不注意而实际十分注意,不属于似不注意。
C项,学生被突然进来的人吸引了注意力,并未体现貌似不注意而实际十分注意,不属于似不注意。
D项,假装没看见,然后悄悄靠近,最后出其不意地将对象抓获,体现了貌似不注意一事物,而实际却十分注意这一事物,属于似不注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84题
3、【判断推理】实验发现,将小鼠突然置身于巨大声响(恐惧)中,小鼠大脑杏仁体内特定细胞更活跃,脑内一种特殊“恐惧蛋白”会增加,这种“恐惧蛋白”含量在一定时间达到峰值之后自动消失。进一步实验发现,“恐惧蛋白”的消失归功于一种名为“GluA1”的物质。缺少GluA1的小鼠会保持与巨大声响相关的恐惧记忆,而其他小鼠则不会。因此实验得出结论,研制GluA1类药物可以帮助人们删除痛苦或恐惧等不好的记忆,只留下快乐时光。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不能质疑上述结论?
A:小鼠跟人的神经系统差距较大,小鼠的实验结果很难应用到人身上
B:杏仁体负责掌管焦虑、急躁、惊吓及恐惧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和调控
C:GluA1删除了恐怖记忆,也删除了自我保护的记忆
D:长期服用GluA1药物可能导致健忘症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结论:研制GluA1类药物可以帮助人们删除痛苦或恐惧等不好的记忆,只留下快乐时光。
A项,指出小鼠的实验结果很难应用到人身上,说明GluA1类药物虽然能消除小鼠的恐惧记忆,但对人未必起作用,质疑了题干结论,排除。
B项,指出杏仁体的作用,但并未说明GluA1类药物对杏仁体有何作用,无法说明GluA1类药物能否帮助人们删除痛苦或恐惧等不好的记忆,不能质疑题干结论。
C项,指出GluA1删除了恐怖记忆,也删除了自我保护的记忆,说明使用GluA1类药物会产生其他问题,质疑了题干结论,排除。
D项,指出长期服用GluA1药物可能导致健忘症,说明使用GluA1类药物会产生其他问题,质疑了题干结论,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4、【判断推理】71.小朱生日那天状态很好,特地邀约了小王、小张、小刘、小李这四个好朋友到家里吃饭,小朱的妈妈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按照当地的习俗,小朱吃了妈妈专门给他煮的一个鸡蛋。用餐过程中,大家还开玩笑的警告肠胃最差的小王,不要吃太多,小心拉肚子。桌上的每道菜所有人都品尝了,小王不顾大家的警告,吃得最多。结果饭后不久小朱便出现腹泻的症状,其他人却没有问题。
以下各项中,最能解释小朱腹泻的是:
A:小朱的妈妈在做菜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卫生防范,可能菜没有洗干净,或者可能生食熟食没有分开
B:小朱这天肠胃特别不好,只不过他没有感觉到而已
C:某道菜用的原材料很可能是反季节菜或者转基因食品,食用过多容易引起腹泻
D:桌上有菜是不能和鸡蛋一起吃的,否则会引起腹泻
正确答案:D
解析:小朱当天状态很好,但是在吃完饭后却只有他出现了腹泻,那么就应该找到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分析可知,小朱与其他人唯一不同之处是他多吃了一个鸡蛋,D项能够合理解释这一现象。
A、C两项显然不能解释只有小朱腹泻;B项小朱这天肠胃特别不好,题干小王肠胃最差,小王没事而小朱却腹泻,说明肠胃差不是导致腹泻的原因。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法院:检察院
A:农业部:商务部
B:职工:员工
C:法官:检察官
D:工厂:工人
正确答案:C
解析:法院和检察院是并列关系。
A项,农业部和商务部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B项,职工包含员工,两者并非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法官和检察官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D项,工人在工厂工作,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比较A、C两项,发现C项中的法官在法院工作,检察官在检察院工作,因此C项与题干的联系更紧密。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
中国共产党党章是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的模范。凡是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凡是党章规定党员一定不能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不做。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
凡是党章规定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的,党员必须做到
B:
凡是党章规定领导干部带头不做的,党员一定不能做
C:
有些党章规定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的,党员必须做到
D:
有些党章没有规定党员必须做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去做
正确答案:C
解析:
题干条件可整理为:①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②党章规定党员一定不能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不做。
A项,推理结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的⇒党员必须做到。肯定①的后件,不能进行有效推理,该项无法由题干推出。
B项,推理结构:领导干部带头不做的⇒党员一定不能做。肯定②的后件,不能进行有效推理,该项无法由题干推出。
C项,根据“所有A是B”可推出“有些B是A”,根据“凡是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可推出,有些党章规定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的,党员必须做到,可以由题干推出。
D项,有些党章没有规定党员必须做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去做,否定了①的前件,不能进行有效推理,无法由题干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6题
7、【判断推理】唐朝诗人王建曾经有诗描写新嫁娘。诗云:“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在诗中,新嫁娘因事先不知道婆婆(“姑”)的饮食喜好,就先请小姑尝一尝自己亲手作的羹汤。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则哪项能够最合理地解释新嫁娘的这一行为?
A:新嫁娘的饮食喜好与婆婆的饮食喜好是完全不同的
B:新嫁娘的饮食喜好与小姑的饮食喜好是比较相似的
C:小姑的饮食喜好与新嫁娘的饮食喜好是完全不同的
D:小姑的饮食喜好与婆婆的饮食喜好是比较相似的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新嫁娘让小姑尝自己亲手作的羹汤的目的是了解婆婆的饮食喜好,因此要想解释这一行为,必须假设小姑和婆婆的饮食喜好相似,D项就表达了这层意思,能够合理地解释新嫁娘的行为。其他几项均没有在小姑的饮食喜好和婆婆的饮食喜好之间建立联系,无法进行解释。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3题
8、【判断推理】情感性劳动:指服务业员工在与顾客面对面交往时,将个人情感融入工作过程,对顾客、企业以及服务人员自己产生积极影响的行为。
下列属于情感性劳动的是:
A:某航空公司空姐站在登机口两旁欢迎乘客,时不时还会微笑着摸摸小孩的头
B:小刘总是面带微笑、语气亲切热情地接打电话,连续多年被评为最美接线员
C:某酒店智能客服“小青”善解人意,语音甜美,入住的客人都喜欢和她互动
D:小秦在信访局工作多年,每次接待来访者,都非常耐心,细致了解具体情况
正确答案:A
解析:情感性劳动的定义要点:①服务业员工;②面对面交往;③将个人情感融入工作过程。
A项,空姐是服务业员工,在登机口两旁欢迎乘客是面对面交往,微笑着摸摸小孩的头是将个人情感融入工作过程,符合定义。
B项,小刘接打电话,不是面对面交往,不符合要点②。
C项,主体是智能客服,不是服务业员工,也没有个人情感,不符合要点①③。
D项,未体现出小秦将个人情感融入工作过程,不符合要点③。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6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6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05题
9、【判断推理】
甲醛:胶黏剂:防腐液
A:
木头:纸浆:纸张
B:
乙醇:酒精:汽车燃料
C:
芦荟:化妆水:饮料
D:
人造纤维:醋酯纤维:人造棉
正确答案:C
解析:
甲醛可以作为胶黏剂和防腐液的原材料。
A项,木头可以作为纸浆和纸张的原材料,但纸浆是纸张的原材料,而题干中的胶黏剂不是防腐剂的原材料,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乙醇俗称酒精,二者是全同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芦荟可以作为化妆水和饮料的原材料,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醋酯纤维属于人造纤维,二者是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北京市公务员《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89题
10、【判断推理】咕咚效应,指由于谣言传播而导致的集体无意识恐慌蔓延的现象,源自童话《咕咚来了》,讲述木瓜落进湖中后响起的“咕咚”声在动物中以讹传讹引发恐慌的故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咕咚效应的是:
A:某市去年房价暴涨,老李看到自己辛苦上班多年还不如别人买一套房一转手赚得多,担心房价继续飙涨,对自己的资产贬值感到恐慌,认为买房可以增值保值,于是忍不住加入抢房的行列
B: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来后,由于担心一旦脱欧后在英国的金融机构会无法再获得欧盟的“单一护照”,在伦敦设立欧洲总部的银行纷纷计划撤离,不少外资银行开始准备迁往巴黎、法兰克福、柏林等地
C:某网络大V杜撰《来自自来水的避孕药》博文,声称由于药物滥用,自来水中的避孕药含量过高,且无法通过常规的净化装置过滤,弄得人心惶惶,许多家庭担心饮水安全,纷纷抢购瓶装水
D:网上疯传一则《硅油可致脱发并易致癌》的文章,披露市面上的洗发水九成含有硅油,微商小郑借机在朋友圈推销自制的天然皂角手工皂和茶籽洗发水,受到了推崇健康生活、回归自然者的追捧
正确答案:C
解析:咕咚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于谣言传播而导致的集体无意识恐慌蔓延的现象。
A项,房价暴涨不是谣言,且只说老李感到恐慌,没有体现集体无意识的恐慌,不符合定义。
B项,英国脱欧不是谣言,且银行的行为并非无意识的,不符合定义。
C项,自来水中的避孕药含量过高的谣言弄得人心惶惶,导致集体无意识恐慌蔓延,许多家庭纷纷抢购瓶装水,符合定义。
D项,说的是小郑自制的天然皂角手工皂和茶籽洗发水受到推崇健康生活、回归自然者的追捧,没有体现集体无意识的恐慌,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1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