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最初,不同颜色的共享单车入驻城市时都打着激活闲置资源的旗子,因为过往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不便利,人们一度以为城市的公共资源获得了________。但就是这样为了提高利用效率而生的项目,逐渐演变成城市的累赘。废弃的自行车堆积如山,反而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这无疑和“共享”的初衷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整合 貌合神离
B:重生 背道而驰
C:释放 渐行渐远
D:利用 咫尺天涯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句意,发现本题从第二空入手更快捷。先看第二空,共享单车入驻城市是为了激活市场闲置资源,结果废弃的共享单车堆积如山,反而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意在表达其结果和初衷相反。“背道而驰”比喻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的方向走,填入形容共享单车发展的最终结果和初衷相反恰当。“貌合神离”指表面上关系很密切,而实际上却不同心。“咫尺天涯”形容距离虽近,却像远在天边那样难以相见。两者均常用于两人之间,形容共享单车不恰当,排除A、D。“渐行渐远”指渐渐离开,越来越远。其填入不能体现共享单车发展的结果和初衷相反之意,排除C。
验证第一空,“重生”指死而复生,填入此处用以形容闲置的资源重新被利用,恰当,且与“激活闲置资源”相呼应。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33题
2、【言语理解】每一种行为都来自一定的思想,但是,每一种思想却不一定导致一定的行动。古人云“三思而后行”,语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现,不一定都是行动的信号。人们越是充分运用语言工具自由地交流思想,越是能达于正确的认识以支配较为理智的行动。因此,镇压言论往往不是防止错误的行动,倒是防止了深思熟虑的行动。其结果必然是,假如压力有足够大,人们则消极被动;假如压力小了,人们就任意乱动。
作者通过以上文字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
有思想就会产生行动
B:
限制言论会限制思想
C:
限制言论可以限制行动
D:
行动产生于思想
正确答案:B
解析:
由“因此”一词可知,文段的重点应该是其后面的内容,即镇压言论的消极作用。故首先可排除A、D。C项表述有误,限制言论只能防止“深思熟虑的行动”,而不能防止“错误的行动”。故本题答案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3、【言语理解】在中国,所有公民都在宪法的庇护之下,相反,在穷人得不到充分保护的资源语境下奢谈“保护富人”是相当危险而诡异的——它很可能对“贫富关系”造成舆情上的断裂与伤害。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市场经济的舞台上,以企业家为代表的“富人”群体的逐利本性与穷人的挣扎生存相比,似乎更值得我们警惕。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表达的观点是:
A:奢谈保护富人是不对的
B:保护穷人利益是根本
C:要遏制为富不仁的现象
D:要在公平的前提下讨论贫富问题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认为“在穷人得不到充分保护的资源语境下奢谈‘保护富人’是相当危险而诡异的”,是对“应该优先保护富人”这一观点的反驳,可见作者是反对优先保护富人。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没有抓住“保护富人”这一论述主题。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4、【言语理解】天堂鸟的美直追传说中的凤凰。因为栖息在________的雨林之中,一般人很难有机会见到这种美丽的鸟儿,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是根据它的画像来________它绝美的风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烟稀少 揣摩
B:荒无人烟 揣想
C:渺无人迹 幻想
D:人迹罕至 遥想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荒无人烟”“渺无人迹”都强调没有人,“人烟稀少”“人迹罕至”都强调人少。由“一般人很难有机会见到这种美丽的鸟儿”可知,并非完全没人,排除B、C。
第二空,“揣摩”指反复思考、推敲,多用于思考、写作。与“风采”搭配不当,排除A。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5、【言语理解】好的作品会对一些人的人生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它能让人变得更加坚强,让人生目标更加________。曾几何时,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平凡的世界》,成为许多青年人精神世界的“圣经”,成为他们一生中经受________、战胜苦难的强大精神动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笃定 磨难
B:确定 波折
C:淡定 磨炼
D:镇定 挫折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淡定”指遇事沉着、冷静,一般形容人的性格或遇事时的表现;“镇定”一般指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这两个词语均不能用来形容人对“人生目标”的态度,排除C、D。“目标更加确定”指的是目标变得更加明确、清晰;“目标更加笃定”指的是实现目标的决心更加坚定、不动摇。文意为好的作品能给人战胜苦难的动力,让人坚定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故“笃定”更契合文意,暂定A项。
验证A项第二空,“磨难”指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比B项的“波折”程度更重。由“圣经”“苦难”“强大的精神动力”可知,此处不是经历了小的波折,而是经历了大的磨难,A项正确。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2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7题
6、【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男同学能够意识到塑造体形,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B:不少初中生的素描能力甚至达不到小学毕业生应达到的水平。
C:当学生了解了美是什么,就会以美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D:有的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其目的在于使孩子成为特长生或多学几门生存的技能。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规范”与“思想”搭配不当。其他三项均没有语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
7、【言语理解】
世界发展不应单峰耸立,______不应有孤岛。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每一朵浪花有它的精彩”,______彼此声浪相助,______形成滚滚发展的春潮。
A:也 因为 所以
B:更 只有 才能
C:却 既然 那么
D:就 无论 并且
正确答案:B
解析:
考题出处:2017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单考区)第10题
8、【言语理解】当前,乡村间或是城乡间的交流日益增加,因拆迁、移居等因素在新区域形成新的社区群体,乡村正面临“去熟人化”阶段。用一种共通的地域文化将其联系起来,是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从历史上看,以血缘或是某种被认可的文化组织起来的群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在一定层面上,乡村社会关系、乡村冲突的调适与乡村社会秩序的维系不仅仅靠法制体系,而且还依靠乡村礼俗、村社伦理、村规乡约等非正式制度。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A:乡村社会秩序的历史渊源与当下处境
B:当下乡村社会秩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C:新的乡村社会秩序维护需要探寻更有效的治理方法
D:乡村治理实践中非正式制度往往比法律手段更有效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由于各种原因,乡村面临“去熟人化”阶段,然后介绍了共通的地域文化可以将新的社区群体联系起来,是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最后对这一有效的治理形式进行了具体说明。因此文段意在说明的是要寻求一种共通的地域文化,实现对新的社区群体的有效治理。C项表述正确。A项非文段重点,排除。B项“主要原因”只是文段的背景介绍,非文段重点,排除。D项的“更有效”无中生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2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9题
9、【言语理解】①可以说,手术同意书的签署过程,是一次医疗实践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医患沟通环节
②主要的意义在于,要使医生养成对患者高度负责、保护患者健康和生命的工作作风,在临床实践中尽力避免医疗伤害
③在医学伦理中,知情同意权的本质,体现在尊重原则与不伤害原则
④患者在充分知悉相关信息之后,有权就自己的疾病如何处置做出理性的决定
⑤在尊重原则中,除了对患者生命价值的尊重外,更主要的其实是尊重患者的医疗自主权
⑥而不伤害原则的意思,并不是要求医生在所有的医疗行为中避免一切医源性的伤害,这样的要求在当下不太现实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⑥②⑤④
B:③④⑥②①⑤
C:①②③⑤④⑥
D:③⑤④⑥②①
正确答案:D
解析:③中提到“尊重原则和不伤害原则”,⑤说“在尊重原则中”,⑥中说“而不伤害原则”,故③在⑤⑥之前,且⑥在⑤之后,排除A、B。分析可知,②说的是不伤害原则的意义,故②应在⑥之后,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9题
10、【言语理解】《金陵小巷人物志》这本书在设计上________,几乎没有封面,直接以装订的第一页作为封面,从封面到内页,都选用了粗糙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牛皮纸,整本书像是块毛坯砖,________。“小人物”的精彩也在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具匠心 素面朝天
B:独具匠心 朴实无华
C:突发奇想 素面朝天
D:突发奇想 朴实无华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突发奇想”指突然想出一个非常奇怪的想法;“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由“‘小人物’的精彩也在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可知,文段是赞赏设计者的独特创意,“独具匠心”填入恰当,排除C、D。第二空,“素面朝天”指妇女不施脂粉,入朝觐见天子;“朴实无华”指质朴实在而不浮华。此处描述“毛坯砖”,且对应前句的“粗糙耐用、富有生活气息”,“朴实无华”填入更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2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