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最初,不同颜色的共享单车入驻城市时都打着激活闲置资源的旗子,因为过往的有桩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不便利,人们一度以为城市的公共资源获得了________。但就是这样为了提高利用效率而生的项目,逐渐演变成城市的累赘。废弃的自行车堆积如山,反而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这无疑和“共享”的初衷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整合 貌合神离
B:重生 背道而驰
C:释放 渐行渐远
D:利用 咫尺天涯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句意,发现本题从第二空入手更快捷。先看第二空,共享单车入驻城市是为了激活市场闲置资源,结果废弃的共享单车堆积如山,反而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意在表达其结果和初衷相反。“背道而驰”比喻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的方向走,填入形容共享单车发展的最终结果和初衷相反恰当。“貌合神离”指表面上关系很密切,而实际上却不同心。“咫尺天涯”形容距离虽近,却像远在天边那样难以相见。两者均常用于两人之间,形容共享单车不恰当,排除A、D。“渐行渐远”指渐渐离开,越来越远。其填入不能体现共享单车发展的结果和初衷相反之意,排除C。
验证第一空,“重生”指死而复生,填入此处用以形容闲置的资源重新被利用,恰当,且与“激活闲置资源”相呼应。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33题
2、【言语理解】与先进轨道交通国家比,国内APM等自动导向轨道交通系统占比还较小;因此,在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将形成包括APM 在内的多制式轨交系统。那么________,鉴于APM300型无司机胶轮列车的“小编组、大密度、高灵活”特点,将来势必在国内机场摆渡线、城市远郊社区轨交线,景区及大型娱乐园观光线,乃至三四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________,遍地开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莫此为甚 大展拳脚
B:毋庸置疑 大马金刀
C:未定之天 大有可观
D:不言而喻 大有作为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句意及后面的“势必”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表示一种确定性。“莫此为甚”指某件事情厉害、严重的程度,“未定之天”比喻事情还没有着落或还没有决定。二者填入均不合适,排除A、C。“毋庸置疑”“不言而喻”都含有肯定之意,符合文意。
第二空,“大马金刀”形容豪爽,气派大;也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不能用来形容APM300型列车在交通系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排除B。“大有作为”能够极大地发挥作用,做一番贡献,填入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3、【言语理解】
近日,由中国、意大利、美国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三维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网络支架。这种生物支架能很好地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结构。未来,将可用于药物筛选或植入大脑帮助治疗脑部疾病。该碳神经支架由我国率先提出并完成材料制备。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科研人员发现,相比在二维的培养皿中观察、培养神经细胞,三维支架更接近脑部实际环境。
将下列4个句子重新排列,填入画横线处语序正确的是:
①把体内正常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细小的碳纳米管中
②用石墨烯模拟大脑内部四通八达的三维框架
③从而构建出一个“互联互通”的人造神经网络
④增殖和定向分化神经元细胞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④③
正确答案:D
解析:
由横线前面的句子可知,横线处是在论述该碳神经支架的建造过程。通读4个句子,③中的“从而”表示结果,应是结论性内容,因此应排在最后,排除A、C;按照支架搭建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应先建立框架,再填充其他部分。①是把神经干细胞移植到碳纳米管中,④是增殖和分化神经元细胞。①、④相比,④更微观,应是在①基础上进行的分化,因此①应排在④之前,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7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4题
4、【言语理解】饱经20世纪沧桑的中国知识分子,不可能争取、也不必要妄想取得与当年歌德相当的成就,但是决不应该因为自己难以望其项背而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愧疚不已
B:自惭形秽
C:捶胸顿足
D:痛悔不堪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意思是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无法取得与歌德相当的成就,但不必因此感到惭愧。A项“愧疚不已”形容十分惭愧和内疚。句中并无内疚之意,排除A。“捶胸顿足”形容非常悲痛与懊悔的样子。适用于“中国知识分子”不恰当,排除C。“痛悔不堪”所含的“悔”也与句意不符,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4题
5、【言语理解】从发展趋势来看,淡化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大势所趋,因为片面过度追求这一个指标,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放心食品、良好教育、便捷出行、健康工作、安享晚年等美好生活方面更高水平的期待与向往。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片面追求GDP指标的不当之处
B:淡化GDP增长目标后的发展趋势
C: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D:淡化GDP增长目标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淡化GDP增长目标是大势所趋,接着用“因为”一词引出淡化这一目标的原因。因此,文段意在指出淡化GDP增长目标的原因。D项表述正确。B项文段没有提及,排除。A项未涉及首句内容,概括不全面。C项脱离了论述主体,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1题
6、【言语理解】对于消费者来讲,传统零售业最大的弊端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而互联网可以将一件商品的真正定价变得透明,让每个人都知道商品的真正价格区间。传统制造业属于封闭式生产,由生产商决定商品品种、型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割裂的。而互联网会让消费者全程参与到生产环节,由用户决定他们想要的商品。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互联网将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格局
B:个性化定制是传统零售业的发展方向
C: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进行渗透与改造
D:互联网会对传统零售业和制造业产生影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共四句话,前两句说明互联网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使商品定价透明,后两句说明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让消费者全程参与到生产环节,由用户决定他们想要的商品。综合可知,文段旨在说明互联网对传统零售业和制造业的影响。D项表述正确。文段的论述对象为传统零售业和传统制造业,A项没体现这两个论述对象;B项只提到了传统零售业,不全面;C项偷换为传统行业,扩大了范围。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2题,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4题
7、【言语理解】大国博弈,正从陆地走向海洋。正如“两弹一星”赋予中国大国地位一样,________具备与海权相匹配的实力,________穿越东海南海的激流暗礁,不欺人的中国才能不被人欺。这________穷兵黩武,________自卫反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能 才会 不仅是 更是
B:不仅 而且 不仅是 更是
C:因为 所以 不是 而是
D:只有 才能 不是 而是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和第二空,“具备与海权相匹配的实力”是“穿越东海南海的激流暗礁”“中国不被人欺”的必要条件,所以前两空所填的关联词应表示条件关系。B项“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C项“因为……所以……”表因果关系,排除。
第三空和第四空,“穷兵黩武”指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十分好战,与“自卫反击”是相反关系。“不是……而是……”表相反的并列关系,与文意相符。“不仅是……更是……”表递进关系,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9题
8、【言语理解】“一带一路”更是________“达则兼济天下”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准确________沿线国家发展,________沿线国家人民的现实诉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秉承 助力 响应
B:坚持 助力 回应
C:秉承 对接 回应
D:坚持 对接 响应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坚持”一般用来形容意志,不能形容“理念”,且“秉承理念”为常见搭配,排除B、D。
第二空,“助力”侧重外力推动,“对接”侧重直接联系。“一带一路”是国家间直接合作,用“对接”恰当,排除A。
第三空,“响应”与“诉求”搭配不当,“回应诉求”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9、【言语理解】随着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与CPI此消彼长,负利率时代或许已经离我们不远了。对于居民来说,负利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要承受物价温和上涨的压力,但同时银行存款外的其他投资收益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于国家来说,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一个低利率的政策环境(央行通过降息降准等手段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唯有如此,经济转型才会进行得更顺畅一些。
这段话重在说明:
A:负利率其实有利于经济转型
B:现阶段保持较低利率对经济有利
C:居民存款可能向实体经济转移
D:近期内CPI估计不会快速上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负利率时代离我们不远了这一背景,然后分别介绍了负利率对居民和国家的影响——对居民而言,虽要承受物价温和上涨的压力,但同时银行存款外的其他投资收益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国家而言,有利于经济的顺利转型。总结可知,现阶段负利率对居民和国家而言,都是有利的。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只涉及对国家的好处,概括不全面,且负利率有利于经济转型只是针对目前我国的国情而言,并不一定适用所有情况,排除。C、D两项不能由原文推出,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2题
10、【言语理解】全球化成为今天的一个热门话题,并不意味着人们关于它的任何谈论都是合理的或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常常出现的情况倒是:一个问题越是成为讨论的焦点,人们关于它的谈论就越模糊、越混乱,问题的实质就越容易被疏忽和遮蔽。仅就字面而言,全球化是一个无主语的模糊概念,包含了“成为全球性的”、“扩展到全球范围”、“上升到全球水平”、“在全球范围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全球范围内组成一个整体”、“着眼于全球范围进行思考”、“在全球范围内采取行动”等多种含义。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化”这个术语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用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扩散。
下列表述符合这段文字原意的是:
A:人们熟知某一话题,意味着人们对它的理解都是清楚的
B:“全球化”是一个歧义丛生的概念
C:“全球化”主要描述了1985年以来国际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D:“全球化”已经成为今天人们熟知并明确把握的一个概念
正确答案:B
解析:一个问题越是成为讨论的焦点,人们关于它的谈论就越模糊、越混乱,故选项A错误;全球化是1985年提出的,用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故选项C错误;人们对全球化概念混乱,故选项D错误。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